吃饭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时间:2022-10-10 08:29:48

吃饭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大禅师,日日修行,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欢甜食。在他病重的时候,弟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探望,当然也不忘带一些甜品送给恩师,好让他在圆寂前尝一尝。终于到了快要坐化的那一刻了,老禅师正如一位道行高深的修行者,端坐席上,相貌平和。然后,他竟然拿起了一块甜饼,放进口中,有点艰难地慢慢咀嚼。吃罢,他微微启唇,好像要说点什么,于是弟子们统统紧张地靠拢过去,心想师父要做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开示了,非得好好听清楚不可。老禅师终于说话了,他只说了两个字:“好吃!”然后就断了气。

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想的竟然还是适才甜品的滋味,留下的遗言竟然还是对那块甜品的赞美,没有任何告别,更没有不舍与恐惧,这难道不算是最厉害的美食家吗?所谓的美食家难道不就该是这般模样吗?一心一意地对待眼前的食物,心无旁骛,甚至置生死于度外。

后来大家都说这位禅师真是高,已经达到觉悟的境界了,理由是佛学的修行最讲究一个人是否时刻“正念”。

“正念”指的就是非常专注地活在当下,走路时专心走路,睡觉时专心睡觉,不执着过往发生的快事,也不忧虑未来的烦恼。这种状态自然是快乐的,同时也是无我的,因为它完全切断了我的过去与未来,不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也不把将来的我看成是现在这个我的延续。要在平常达到这种状态已经很难,要在死亡的一刹那仍然保持就更难。所以很多人都认定这位甜品禅师是真正地涅了。

其实我们天天进食,又何曾试过每一餐每一口都专心地吃呢?吃早餐的时候看报纸,吃午饭的时间变成一场工作会议,吃晚餐的时候用电视汁捞饭。我们有多久没试过好好地一心一意地对待眼前的食物了?如果我们专心地吃,食物的味道会不会变得和平常不一样呢?我们常常为一些吃斋的人感到可惜,为一些饮食上诸多禁忌的人扼腕。可是回头细想,我们平常囫囵吞枣地吃东西,难道这就真的享受了人生,懂得饮食的乐趣了吗?

看来美食家起码可以分成两类,绝大多数都是心思敏捷,想象力丰富,吃一块肉的时候,会回味起从前远方某家菜馆的手艺是如何高明,抑或明天的一顿盛宴。少数像甜品禅师这样的,则全神贯注于眼前所见、嘴中所言。对这种人来讲,或许连一口白饭都是人间至味。

说来惭愧,我也是个进食机器人,常常一个人吃饭,而吃的时候也是丢不开书本杂志,生怕浪费了吃饭的时间。

真是讽刺,这可是个美食膨胀的年代,几乎人人都是美食家,偏偏我们还会觉得吃饭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大概心中有个标准,觉得日常三餐是必要的营生手续,可以随便打发,任意填上其他活动。但是美食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必须认真对待。

美国佛学导师康菲尔德的葡萄干修行法,教导学生用十分钟去吃一颗葡萄干,很多人吃完之后竟然觉得太饱了!

我们不可能每一顿饭都这么吃,但至少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练习心无旁骛地“正念”饮食。你也不用觉得它是个宗教色彩很浓的仪式,你只需要把它当成认识美食的基本练习就行了。

【哲理思索】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但不见得人人都会好好吃饭。有多少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囫囵吞枣地完成一日三餐;有多少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天的忙忙碌碌都是为了那一口,如果连吃饭、睡觉这样基本的生活内容,都不能以专注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质量又在哪里?

【适用话题】

正念;专注;生活的意义……

上一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优化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