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对AM真菌侵染紫云英转化根的影响

时间:2022-10-10 08:17:23

摘要:分别建立丛枝菌根(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igaspora rosea和Glomus intraradices与紫云英转化根双重共培养体系,并利用该体系研究不同Zn浓度对单接种与混合接种AM真菌侵染紫云英转化根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Zn提高了大部分处理的根段侵染率、菌丝密度以及P的吸收,0.5 mmol/L Zn抑制了AM真菌菌丝的生长,但能增加部分处理转化根对P的吸收。0.1 mmol/L Zn浓度下,单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混合接种Gigaspora margarita与Glomus intraradices的根段侵染率最高,并且在混合侵染根段中Glomus intraradices根段侵染率比Gigaspora margarita高12%。

关键词:丛枝菌根(AM)真菌;转化根;共培养;Zn;Nested PCR

中图分类号:Q939.5;Q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685-05

丛枝菌根(AM)真菌是一类与植物专性共生的真菌,能与80%以上陆生维管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促进植物吸收矿质营养,增强植物抵抗逆境胁迫及病害的能力[1]。AM真菌营专性共生生活,至今尚未实现离体纯培养。传统的盆栽培养方法费时费力,无法避免外来细菌与真菌的污染,无法避免土壤缓冲和固结等干扰因素,只能进行生理学与形态学观察。相对意义的离体纯培养经历了植物正常根系与AM真菌、植物转化根系与AM真菌双重共培养两个阶段。植物转化根与AM真菌双重共培养体系的优点是能够提供纯净、没有污染的任何生长阶段的AM真菌研究材料[2,3],并且转化根生长旺盛,缩短了AM真菌与宿主建立共培养体系的时间,比起传统盆栽材料,更适合做形态学、超微结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为菌种鉴定和描述提供了可靠材料[4,5]。

Zn是植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高浓度的Zn却有毒害作用,可能引起氧化性损伤[6,7]。而AM真菌的某些蛋白质参与抗氧化反应的调节,能有效缓解Zn的氧化压力和毒性[8]。此外,AM真菌通过增加自身生物量、根内和根外菌丝量来增加对Zn的固定或者分泌金属螯合物如蛋白质球囊霉素来缓解Zn对植物的毒害[9]。

本研究拟在平板上建立AM真菌与转化根共培养体系,研究不同Zn浓度对3种AM真菌单接种或双接种侵染紫云英转化根以及吸收P、吸收Zn的影响,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AM真菌的抗Zn机制提供有利的技术平台。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igaspora rosea来自法国,为盆栽培养所得接种剂;Glomus intraradices为与胡萝卜转化根培养所得,由法国农业科学院(INRA)Vivienne Gianinazzi-Pearson教授惠赠;紫云英(Astragalua sinicus L.)、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s)K599由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固氮室提供。

1.2方法

1.2.1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分别抽提3种AM真菌孢子的DNA,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LR1和NDL22扩增核糖体25S rDNA序列,LR1的序列是:5′-GCATATCAATAAGCGGAGGA-3′,NDL22的序列是:5′-TGGTCCGTGTTTCAAGACG-3′[10],得到的片段大小为750 bp,将DNA条带回收纯化,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取阳性菌菌液测序,得到序列后进行比对,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进行验证。

1.2.2接种AM真菌和紫云英转化根共培养参考并改进Cho等[11]的方法诱导转化根:选取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紫云英种子,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处理8 min,无菌水冲洗5次,用体积分数为3%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0 min,无菌水漂洗5次以尽可能除去种皮表面残留的次氯酸钠。将种子浸在无菌水中,置于28 ℃培养箱中充分吸涨,平铺于含5 g/L蔗糖的琼脂平板上,置于光照培养箱(16 h/d,22~25 ℃)培养5~7 d,取子叶展开的无菌幼苗,用解剖刀将下胚轴中部切断,弃根,将紫云英幼苗伤口处浸没于培养至对数期的发根农杆菌K599菌液中,浸泡15 min,取出放于无菌滤纸上,吸干子叶表面所带菌液,将幼苗置于含MS培养基[12]的平板光照培养。3 d后将带有发根农杆菌K599的幼苗转入含有卡那霉素(40 μg/mL)和羧苄青霉素(50 μg/mL)的MS培养基中除菌并诱导发根。3周后紫云英幼苗愈伤组织处长出转化根,剪下约5 cm根尖,转接到与AM真菌双重共培养所用MSR培养基[13]上,用含有抗生素与不含抗生素的MSR培养基间隔除菌,直至将转化根所带发根农杆菌K599除净,经GUS染色验证,最后获得生长旺盛的无菌紫云英Ri T-DNA转化根。

用移液器分别吸打6个表面已经灭菌的孢子铺于MSR培养基上。5 d后,在孢子萌发良好、未见污染的皿内添加5条生长旺盛的约5 cm长的紫云英转化根,26 ℃暗培养,每周取样检测各菌种侵染率。

1.2.3混合接种AM真菌和紫云英转化根共培养设计两种接种方式:Gig. margarita与G. intraradices,Gig. rosea与G. intraradices。各菌种按孢子个数比1∶1接种,总共6个表面消毒的孢子铺于MSR培养基上。其他操作同1.2.2。

1.2.4Zn对AM真菌侵染紫云英转化根的影响配制Zn浓度为0(正常培养基中Zn含量)、0.1、0.5 mmol/L的MSR培养基,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建立共培养,设置6种接种方式,3个单接种,2个双接种,1个不接种,共18种处理,每种处理8个重复,8周收获,用Trypan Blue染色法和Nested PCR法检查根段侵染率,显微摄像法测量菌丝密度,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根中Zn浓度,钼锑抗比色法检测根中P浓度等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特异性引物的验证结果

将3种孢子的25S rDNA测序结果进行多序列比对设计了Gig. margarita的特异性引物Gig.m-F:5′-CGT CAA CGT CCT TAA TGA ATT TAT G-3′,Gig.m-R:5′-GAT ACG TTT TTG ACG TTC TG-3′(566 bp)。Gig. rosea的特异性引物对为LR1/23.22(630 bp),其中,23.22:5′-GAA TCA CAG TCA GCA TGC TA-3′[10], G. intraradices的特异性引物对为LR1/8.22(455 bp),其中,8.22:5′-AAC TCC TCA CGC TCC ACA GA-3′[10]。为了验证3种引物对的特异性,取这3种孢子DNA和紫云英根段DNA进行Nested PCR扩增。第一轮所用引物对为LR1/NDL22,第二轮PCR分别使用特异性引物对Gig.m-F/Gig.m-R、LR1/23.22、LR1/8.22,电泳结果显示,Gig. margarita的引物对G. intraradices和紫云英具有特异性,Gig. rosea的引物对G. intraradices和紫云英具有特异性,G. intraradices的引物对Gig. margarita、Gig. rosea和紫云英均具有特异性(图1)。

2.2紫云英转化根的成功诱导和性状

紫云英转化根从愈伤组织处长出,无向地性,颜色较白,分枝多,生长旺盛,激素自养。由于转入了发根农杆菌K599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gus基因,可以在40 μg/mL的卡那霉素下生长,并能够被GUS染成蓝色,正常根仍然是白色(图2)。

2.3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成熟孢子的产生

各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孢子萌发管伸长,侵染紫云英转化根,Gig. margarita和Gig. rosea产生辅助细胞和丛枝,G. intraradices产生泡囊和丛枝等特殊结构。Gig. margarita在第一周就有侵染,之后根段侵染率迅速增加,到第五周时达到45%,之后趋于平稳;Gig. rosea侵染较慢,两周时才发现侵染,第五周时根段侵染率达到22%,之后趋于稳定,根段侵染率最低;G. intraradices在最初的四周根段侵染率较低,但是稳定增长,到第六周时达到51%,在3个菌种中根段侵染率最高(图3)。各菌种均产生了成熟孢子,Gig. margarita大约6周时产孢,新生孢子经低温处理后可以萌发并再次侵染紫云英转化根;Gig. rosea大约8周时产孢,但新生孢子未见萌发;G. intraradices大约5周时产孢,新生孢子无需低温处理直接萌发并侵染紫云英转化根,连续产生5代新生孢子(图4)。混合接种处理中每个种均侵染转化根,并产生成熟子代孢子。

2.4Zn对AM真菌侵染紫云英转化根的影响

取各种处理的根段进行Trypan Blue染色检测侵染率(图5),结果显示在3种Zn浓度下,单接种的侵染率G. intraradices>Gig. margarita>Gig. rosea,0.1 mmol/L Zn提高了各种处理的根段侵染率,其中,单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混合接种Gigaspora margarita与Glomus intraradices的根段侵染率最高,Gig. rosea与G. intraradices双接种的根段侵染率介于两个单接种根段侵染率之间;当Zn浓度为0.5 mmol/L时,G. intraradices受Zn抑制较明显,根段侵染率降低了46%,Gig. margarita与G. intraradices双接种处理的根段侵染率最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双接种中各菌种的侵染情况,采用Nested PCR法,用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混合侵染根段,得到各菌种对混合侵染根段的侵染率(图6),发现在Gig. margarita与G. intraradices双接种处理中,G. intraradices在Zn浓度为0、0.1 mmol/L时比Gig. margarita根段侵染率高,在混合侵染根段中占优势地位,0.1 mmol/L Zn浓度时,Glomus intraradices根段侵染率比Gigaspora margarita高12%,但是0.5 mmol/L的Zn对G. intraradices抑制较明显,两者根段侵染率几乎持平;在Gig. rosea 与G. intraradices双接处理中G. intraradices的根段侵染率总是最高的。

从表1可见,随着培养基中Zn浓度的增高,根内的Zn浓度也随之升高,在Zn浓度为0时,接种了AM真菌的处理比不接种的Zn浓度高,当Zn浓度为0.1或0.5 mmol/L时,接种AM真菌降低了根中Zn浓度;Zn浓度为0.1 mmol/L时,除了RI和NM,各处理的菌丝密度都有显著增加,除了MI和RI,各处理的P的吸收也有增加;Zn浓度为0.5 mmol/L时较大程度抑制了真菌菌丝的生长,菌丝密度下降,但是根内P浓度略有上升。

3小结与讨论

由发根农杆菌K599诱导得到的Ri T-DNA转化根具有生长迅速、激素自养、生长条件简单以及分化程度高、不易变异等特点。AM真菌和离体转化根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丰富了AM真菌在分类学以及系统发育上的研究[5]。它能直观地提供纯净的、没有污染的任何生长阶段的AM真菌研究材料[2,3],比起传统盆栽材料,它更适合做形态学、超微结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为菌种的鉴定和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材料[4]。

本试验中,各菌种根段侵染率都比盆栽培养所得到的根段侵染率低,这可能由于双重共培养所用培养基含有高浓度无机盐和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通过根表皮细胞直接渗透到根内皮层细胞里,而不是像正常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获得,影响了植物细胞和AM真菌共生的化学平衡[5],因而AM真菌与植物的共生结构数量减少,根段侵染率降低。

Zn浓度为0.1 mmol/L时大部分处理比不加Zn处理中的根外菌丝密度大,根中P含量也高,可能是AM真菌通过增加根外菌丝生物量来稀释植物体或菌丝内的Zn浓度,并且吸收更多的P来缓解Zn对根和本身的抑制作用,这与Smith等[14]所得到的结果一致。Zn浓度为0.5 mmol/L时AM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根段侵染率显著降低,这与Cavagnaro等[15]的盆栽试验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盆栽试验所用土壤成分比较复杂,对Zn的缓冲能力较强,而培养基的缓冲能力比较差所致。

在所有的接种处理中,G. intraradices对转化根的促生效应比较明显,与Gig. Margarita或Gig. rosea混合接种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对高浓度Zn的抗性较差。Gig. margarita与G. intraradices的双接种处理根段侵染率较高,P吸收较大,根外菌丝密度较大,比单接种Gig. margarita的效果好,与单接种G. intraradices的效果相似;Gig. rosea与G. intraradices双接种处理各项指标都介于两个单接种之间,并没有产生混接优势。Jansa等[16]报道,Glomus mosseae,Glomus claroideum和Glomus intraradices单接种、双接种或三接种时,只有G. claroideum与G. intraradices双接种的根段P浓度比单接种时高,产生功能互补,其他双接种或三接种都没有功能互补效应。G. intraradices在双重共培养体系中根段侵染率最高,接近盆栽试验的根段侵染率,而且侵染快、产孢多,并且能够连续产孢,是利用双重共培养体系研究AM真菌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理想菌种。

上一篇:不同供应时期氮素形态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 下一篇:药渣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酶活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