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香菇原料林的更新改造技术

时间:2022-10-10 07:34:42

木耳香菇原料林的更新改造技术

摘要 栎类是秦巴山区广大林农生产木耳、香菇的传统原料树种,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汉中市耳菇基地建设更好地发展,从佛坪县大量栎类次生林的更新改造入手,提出了低产、低效林判定特点和更新改造技术,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估算。

关键词 栎类;木耳香菇;更新改造;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5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89-01

栎类又叫青冈,是秦巴山区广大林农生产木耳、香菇原料树种的统称,包括辽东栎、栓皮栎、麻栎、白栎、槲树、槲栎等数十个树种。长期以来,作为当地主要菌类栽培原料林,经多年采伐利用,大多数栎类林分质量不高,密度不均,主干不明显,枯死枝、下垂枝、遮荫枝较多,林下杂灌丛生,土壤肥力不足,光照及通风条件较差,病虫害较严重,林地生产力低下,影响部分林农木耳、香菇的生产规模和品质。

为给山区广大退耕户发展后续产业提供服务,配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证林农长期持续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结合科技扶贫,开展“木耳香菇原料林的更新改造技术示范”,以提高木耳、香菇原料林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壮大木耳、香菇产业。该文以栓皮栎为例,介绍木耳香菇原料林的更新和改造技术。栓皮栎,又名水青冈、花栎树,为阳性喜光树种,适应性广。幼苗能耐阴、耐低温、抗旱,抗风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中高山、浅山、丘陵区均能生长,萌芽力至老不衰。

1 低产、低效林的特点

栎类林分经多年轮伐,逐步演变为根蘖萌生林。其特点是生长衰弱,侧枝较多,主干不明显,耳棒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未进行人工抚育,林分密度过大,树木挤压,林内通风透光性能差,影响林木正常生长。

要提高或恢复耳棒产量和质量,就必须对低产、低效林进行抚育改造,结合林木复壮措施,保持林分合理密植,提高林分生长量,为培植业持续生产提供原料。

2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

(1)砍灌清林。清除林下杂灌、藤蔓及其杂草,可保障林分卫生,增加林中通风透光性能,降低病虫感染程度。

(2)平茬。为培育主干通直良材,对树龄较小、枝条细弱、主干不明显或萌蘖成伞状的丛生植株进行平茬,用利剪齐地面剪去,从抽出萌条中保留1~2株健壮枝作主干培育[1]。

(3)修枝。为防止栎类树种侧枝过度生长,应定期剪掉侧枝。修枝时间以冬末或春初为好,修枝强度一般八至十年生树保留树冠2/3,修去枯死枝、下垂枝、遮荫枝。

(4)扩穴施肥。生长条件较差的栎林,如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肥力弱等,其栎树长势也弱。应对树木进行扩穴处理,以减少水肥流失,达到蓄水保墒、改良土壤、促进生长的目的。同时,采取追肥措施,在树的上坡面距树干50 cm处挖弧形穴,施入复合肥,每株视树龄用量100~200 g[2]。

(5)间伐。栎类抚育措施主要是间伐,以保证林分最佳密度和提高林分生长量。间伐强度因林分密度、立地条件和幼林生长状况而异。对五至六年生栎林而言,当林下基本被树冠遮挡时可开始间伐,伐除10%~20%生长势弱、干形不好的植株,并结合修剪改善林分通风和光照条件。8~10年时,树木生长速度加快,长势大小分化明显,可进行第2次间伐,保留树干通直、生长旺盛的树木,伐去生长细弱的濒死木、枯立木、病虫木。过2~3年栎林就可逐年间伐利用。有些地方在栎林尚未整体达到耳棒规格时,采用“拔大毛”(即伐优留劣)方式,致使栎林品质越来越差,是不可取的[3]。

(6)栎类虫害防治。①栎黄枯叶蛾:是栎类树木食叶害虫之一,大发生时常将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导致树木衰弱枯死。化学防治:栎黄枯叶蛾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杀虫剂配比后用机动喷雾器进行喷杀。②云斑天牛:主要为害栎类树干,成虫啃食新枝嫩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韧皮部,围绕形成层1周,使树枯死,然后打洞钻入木质部,将树干蛀空,遇风折断。人工防治:发生盛期进行人工捕杀。卵期可用木锤敲击产卵刻槽,杀死卵及小幼虫。幼虫期可用铁丝从排泄孔刺杀幼虫。化学防治:云斑天牛幼虫期可清除新鲜排泄孔中的虫粪木屑,将杀虫剂注入排泄孔杀死幼虫,施药后用泥团封口[4]。

3 栎类林生产耳棒、袋料效益估算

佛坪县测算菌类生产效益有2种办法:一是砍伐耳棒,10~15年为1个生长周期。8~10年的栓皮栎林可产木耳栽培原料150架/hm2,10~15年可产香菇栽培原料150架/hm2。栓皮栎采伐加剩余枝桠,可生产袋料6万瓶/hm2(1架为50节,每节长1.0~1.2 m;1瓶袋料可利用枝桠2 kg)。每架耳棒经营期为2年,可产10~15 kg木耳;每架香菇棒经营期为5年,可产25~35 kg香菇。剩余枝桠可制作袋料栽培,按正常年份,栓皮栎原料林每年平均收益为1.5万元/hm2左右。二是林农在不砍伐栓皮栎的情况下,利用修枝产生的树桠枝杈进行食用菌袋料培殖。1 hm2原料林桠枝可提供袋料1.5万瓶,效益按2元/瓶计算,每年产值3.0万元/hm2,除去成本后纯收益达1.5万元/hm2左右,经济效益同样可观。

4 参考文献

[1] 薛瑶芹,张文辉,马莉薇,等.不同生境下栓皮栎伐桩萌苗的生长特征及在种群更新中的作用[J].林业科学,2012(7):23-29.

[2] 李令,郑道爽.栓皮栎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89.

[3] 张绍清.房县耳菇林资源调查与耳菇基地建设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1(5):51-54.

[4] 刘增文,余清珠.刺槐林更新改造对林地水分环境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A1):53-57.

上一篇:黄骅市第3代玉米粘虫暴发的气象条件分析 下一篇:生态文明对山西省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