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OCIB大赛引发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10-10 06:49:33

由POCIB大赛引发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的思考

摘要: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我校国贸专业目前在实践课程设置上还存在有综合性实验课程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实验软件更新滞后等问题。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中引入学科竞赛与仿真场景实训平台,加强了我校专业实践课程综合项目的不足,改善了专业实践的实验环境,有效地优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s setting is essential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curriculum: lack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ours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experimental software update lag and so on. By introducing course contests and simulation scenario training platform in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urriculum,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improved ,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mproved, which effectively optimize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关键词:POCIB;实践课程;创新

Key words: POCIB;practical course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88-03

0 引言

国际贸易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属于实践性、应用性及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开设该专业的本科及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专业实践教学及课程创新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势在必行了。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在加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方面主要是通过购买和使用相关外贸模拟软件,在实训机房完成各个外贸环节来完成操作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进出口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训内容缺乏真实性,学生毕业后很难与工作岗位对接。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教学,缩短学生的业务适应过程,是每一个专业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POCIB大赛,引入学科竞赛模式,不仅让学生在竞赛中通过仿真体验式全面掌握实际操作的全部技能,而且使学生全面了解工作岗位需求,懂得各相关机构的的运作方式,为更好地与真正的工作岗位对接起到关键作用。

1 POCIB简介

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世格公司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OCIB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超仿真的国际贸易学科竞赛,集函电写作、商务谈判、价格核算、单据制作、业务拓展等内容于一体。学生以20人为一个团队,要求20天完成20笔外贸业务,参赛的学生以虚拟的企业法人身份成立一个进出口外贸企业,这些企业分布于全球10个国家,包括中国、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为公司创造最大化利润。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从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通过POCIB超仿真的外贸实习软件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大大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增强。因而,在目前条件下,参与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网络大赛是高校国贸专业实习良好的实习形式[1]。

2 桂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现状及问题

2.1 综合性实验课程项目有待开发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指出,综合性实验是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桂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认识实习、东盟实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习、单证实务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属于上机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只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习和单证实务实习,与其他学校的实验课程设置达20门之多有很大的差距。另外还有已开设的上机实验项目主要是依托课程而设置的,比如48学时的国际结算、56学时的报关实务分别有16学时是上机实验,都是融合于理论课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这些课程的实验主要以模块训练的方式来训练基本技能的,缺乏动态型的业务操作与训练,且涉及的仅仅是本课程的综合知识,而不是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这样的实验项目设置,学时少,学生学得匆忙,容易忘记,技能训练不扎实,在POCIB大赛中就显现出来了,那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因此,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项目成为国贸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校企合作实习流于形式

对于应用型专业来说,校企合作实习的模式从理论上是最好的实习方式,学生在企业里学到真正的实践知识,得到真正的锻炼。但是,在实践中,校企合作的实习方式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桂林理工大学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专业实习课程主要有认识实习和东盟实习,认识实习属于集中式的“调研实习”,东盟实习属于“放羊式”的分散实习。认识实习在学生学习的第三学期开设,主要的做法是集中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或企业参观访问,在企业里流水线地参观企业生产流程或听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出口情况,参观后要求学生撰写实结,提交实习报告即可。东盟实习在学生学习的第七学期开设,东盟实习一般和毕业实习捆绑一起,给学生更多的就业时间,学生回校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即可。这两种专业实习共同的不足是实习内容单调,学生获得的只是表面上的直观的认识,缺乏有效的体验,训练力度不够,东盟实习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基本属于“放羊”状态,且考核松散,实习只是停留在表面文字上,难以取得专业实习的实效。

2.3 实验室模拟实习软件更新滞后

目前,由于到校外企业实习还存在有诸多困难,因此很多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都纷纷建立各类实验室仿真模拟平台,通过购买一些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实现,比如南京世格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实训软件等,这些软件以仿真的方式对国际贸易进出易的基本过程进行模拟,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里体验国际贸易流程,锻炼了学生的外贸函电能力、价格核算能力、贸易单证制作和审核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训的过程中,这些模拟平台也显现出其不足之处。首先是实训软件设置单一,学生只能按照单一的流程去完成相关的操作,无法反映真实的外贸环境,比如汇率、关税、运费、退税率在真实的环境里是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还有运输时间、各种业务办理的时间以及到银行议付货款的时间都是随时办理,而现实中是存在有时差的,这些问题指导老师无法更新设置。桂林理工大学的Simtrade外贸软件已经用了10年了,没有进行更新升级,软件的一些设置已无法适应新的外贸环境的变化了,与现实有一定差距,比如随着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真实的外贸操作已经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制度,而系统仍然要求出口收汇核销。其次是实训软件程序设定固定化,缺乏灵活性,以静态的、机械化的内容和操作为主,学生实训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实训指导手册的步骤来完成,自我发挥的空间不大,比如,在实训中发现,学生业务的洽谈主要是两个同学一约而成,业务的谈成没有建立在对市场充分的调研、有效的洽谈以及对未来风险的防范的基础上,而市场拓展能力、商务洽谈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是国际贸易人才必备的,这样的能力锻炼是实训软件无法体现的。

3 对桂林理工大学国贸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的思考

桂林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本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多样性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熟练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和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及方法,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国际惯例,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根据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外贸综合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是国际贸易实习实训课程的改革的落脚点。

3.1 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开发和创新综合性实验课程

目前全国性的国际贸易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商科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大赛、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

全国商科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由全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会举办,竞赛设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两个环节,知识竞赛为个人赛,主要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主;技能赛为团体赛,竞赛内容主要有制作国际贸易参展商业计划书、国际贸易产品会和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

POCIB大赛前面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主要是搭建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产学互动,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运营,真正了解和掌握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高校对接产业资源,大赛分菁英选拔赛、创业排名赛和全国总决选(巅峰对决)三个阶段。

以上述竞赛为切入点设置三个综合性实验项目:

①以全国商科竞赛为切入点,设置模拟场景实训平台。设置模拟场景实训平台可以达到多门课程的融合,所涉及的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商务礼仪等。教师可以根据大赛的要求,设置项目,模拟教学实训场景,如设置模仿广交会参展场景,要求学生编写进出口计划书(中文)、进行市场调研,分小组进行交易磋商(英文),核算成本、签订合同等。这样的项目主要考核学生的市场开发能力、产品推广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

②以POCIB大赛为切入点,设置POCIB网上实训实验课程。POCIB软件平台除了参赛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付费取得帐号进行实训,每个帐号可以使用一个月。POCIB互联网课程每期都有全国各院校成百上千的学生同时参加,每个学生扮演一个独立的外贸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进出口贸易。这个课程与Simtrade最大的不同是参与实训的学生是全国各院校的的学生,相互之间做贸易是一个近乎于现实的具有互动性与博弈性的关系,相互直接的交易多是通过电子邮件来完成,与现实电邮磋商相吻合,最大限度的模拟实际交易。

③以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为切入点,设置创新创业平台。根据大赛要求,开设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基础等系列课程并开设跨境电商实务实验课程,充分利用大赛提供的网络资源,指导学生了解跨境电商,并依托这一大赛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如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或者通过依托本专业资源,以众筹的方式创办外贸公司,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的场所和创业的平台,还可以为本专业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同时,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瓶颈。

学完这些项目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大赛,进一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3.2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贸专业的课程要求及就业的需要,应努力扩宽校企合作的渠道,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外贸企业运作的方式。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可以采用分层次的建设的思路[3]。首先,建立或开拓更多的认识实习基地,包括码头、机场、集装箱堆场、海关、外管局、商检局等,这些基地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对外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强化专业意识。其次,建立学生假期实习基地,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假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回校后提交实习报告并将实习单位的联系方式留存,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筛选,为建立长期实习基地做准备。第三,建立一批长期的毕业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可以是学校所在地或者学生生源地或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可以适当容纳1-3名学生实习,实习时间至少一个月。

3.3 构建仿真场景实训平台,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

目前,机房加软件的实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外贸人才培养的需要,借鉴POCIB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将实训由静态化转变为动态化,由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化,并与国际贸易实训软件相融合,构建立体化仿真场景实训平台。通过模拟仿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模拟实训中的相关角色,置身于实务操作的情景,真切的体验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他们就业的适应过程,顺利实现与社会的对接。

构建仿真场景实训平台,需要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首先是软环境的建设,立体化仿真场景实训平台离不开外贸实训软件的使用,可以使用Simtrade软件或步惊云的一体化外贸实训软件,将外贸流程分解成一个个对应的场景,通过布景来再现整个外贸流程。其次是硬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在软环境的设计理念指导下进行空间建设,比如可以将实验室进行规划,分别设立外贸相关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包括办公桌椅、产品展示台、谈判会议桌以及各种单据样本等辅助材料。通过营造真实业务氛围,将实训模拟场景生动化、真实化、丰富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仿真模拟场景实训教学前,需要教师做好模拟实习方案,实训中进行随时的指导和监控,最后做好成绩评定的组织工作。

4 结语

2015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桂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了POCIB大赛,20位同学两名指导老师历时20天,经过艰苦的日夜奋战,取得了团体一等奖。通过参与比赛及赛后对整个比赛的分析发现,在竞赛中,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不仅夯实了学科知识,实践动手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POCIB大赛获得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发现了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如何改革实践课程教学,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思路。

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中引入学科竞赛与仿真场景实训平台,加强了桂林理工大学专业实践课程综合项目的不足,改善了专业实践的实验环境,有效地优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纪生.从POCIB谈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改革[J].全国商情,83-84.

[2]桂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

[3]翁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学术探索,2013(10):153-156.

上一篇:趣说“偷懒” 下一篇:飞机电源系统导线电气特性数据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