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象角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策略

时间:2022-10-10 05:54:02

利用气象角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策略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在科学领域中都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大自然妙趣横生,天气变化每天发生在孩子身边,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究的极好素材。但据我们长期观察,幼儿园气象角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缺少幼儿的自主探究,孩子对这一活动渐渐失去兴趣。怎样激发幼儿在气象角活动中主动探究呢?我们从分析原因入手,对气象角活动进行调整,通过让幼儿自己观测天气、自主亲历探究过程,感悟科学对生活的意义,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

【关键词】气象角;幼儿;主动探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教师常在活动室一角布置一块气象角墙面,每日的天气预报成了一项常规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物,让幼儿亲近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发展的兴趣。

经过我们长期观察,从对不同班级气象角活动开展的过程和效果来看,却大多流于形式。难道这一活动内容不适合我们的孩子?其实不然,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特别到了大班,孩子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渴望了解自然、了解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非常新奇:“天上怎么会下雨?”“风从哪里来?”“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他们对天气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开展气象角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那么为什么在开展过程中孩子却渐渐失去兴趣了呢?通过仔细分析,我们找出了以下原因:

(一)材料的趣味性不强,不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从气象角布置的材料来看,多是以一些日月、星期、温度等数字形式来呈现。根据3-6岁孩子的注意特点,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幼儿往往对一些鲜艳、生动、直观的材料有较多操作欲望,而对比较抽象的数字材料他们操作摆弄的兴趣就相对低下。

(二)复制式的记忆让学习失去该有的趣味。

在天气预报中,孩子的学习是复制式的记忆,他们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把外界的信息呈现或搬到记忆里。孩子是主动的学习者,让他们经历探究过程、自主建构关于天气的认识和经验,这样孩子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复制式的记忆只会让学习失去该有的趣味。

(三)形式单一、内容抽象的预报忽视了孩子实际的感受。

天气预报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口头讲述和简单记录为主,在讲述时除了讲述日期、温度、天气状况以外孩子讲的其它东西很少,加上日期、温度只是一个数据,对孩子来说没有实际生活感受,也没有真正理解其实际的意思。

二、气象角中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一些尝试:

(一)增强材料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的中介和桥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气象角的材料进行了调整,把原先以数字记录为主的材料,调整为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易于孩子动手操作的材料。比如在小班,我们把各种天气状况做成可爱的气象娃娃,也可以把各种天气贴在一颗大骰子上,这样孩子更乐于操作摆弄了。在中大班,老师尝试把气象记录做成各种形状的大转盘,孩子们在转转玩玩的过程,不仅了解了天气的变化,也引发了他们更多的兴趣和交流。

(二)探究温度的秘密,体验发现的乐趣

天气预报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温度,在小中班,对于温度的概念我们是从引导幼儿说说自身的感受开始,让幼儿初步建立温度变化与自身衣物增减的关系,也可以与娃娃家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根据天气变化和自身感受给娃娃增减衣服,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天气变化对人的影响。

到了大班,孩子认识温度计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温度的秘密。每天安排一个小组观测天气,这些“气象预报行动组”的成员除了对当天的天气进行预报以外,还要亲自观察测量。测量刚进行了几天,孩子们便发现他们测量的温度与天气预报的温度不一样。最高温度到底在什么时候呀?这正是引导孩子深入了解温度秘密的好时机。于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想,并和孩子们一起列出了一个测量温度的时间表,进行相应的测量与记录,并在一天结束后将最高温度报告给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测量,孩子欣喜地发现早晚凉,中午热,而且每天都是下午2:30温度最高,看到孩子们的高兴劲儿,我们也感到快乐和满足。

温度的秘密还有许多,除了一天中的变换,还有一周的变换、一月的变换,甚至季节变换与温度变化的秘密,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探究兴趣,活动的推进情况,不断探索与生成,让孩子自主建构有关温度的经验。

(三)充满童趣的记录,让气象角绽放个性

我们给每位孩子准备了一个气象记录小册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记录。在小中班,多采用贴一贴、圈一圈的形式记录天气,并用高兴和不高兴的脸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喜好。

到了大班,孩子表征水平和绘画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在记录中我们发现孩子设计的天气符号非常富有个性和特色,乐呵呵的太阳公公表示天气晴朗,泪眼汪汪的太阳公公表示要下雨了,各种可爱的云朵娃娃表示多云等等,特别是孩子在表现自己对天气感受的设计上更是富有童趣,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用图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比如,孩子们会在晴好的日子画上小朋友在户外玩耍、快乐地游戏;下雨时小花小草高兴地在雨里洗澡;打雷时自己躲在家里的害怕样;这些富有童趣的天气记录画,表达了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想法,充分展现了每个孩子的个性,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对天气认识的需要。

(四)富有爱心的提示与表达,充分发挥气象角的功能

观测天气、报告天气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因此我们的天气预报也应该与小朋友的生活联系起来。每天预报员除了报告天气状况外,还可以将当日天气下应该注意的问题提示给大家,比如阴雨天,提示大家出门带好雨伞、天气冷的时候让大家注意保暖多运动等等,这样的天气预报内容就不再单一、空洞了,而且这些富有爱心的提示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增进了同伴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关心他人。

通过以上策略,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又积极地参与到气象角的活动中来。从小班到大班,孩子们关于天气的经验在逐步扩展,对天气的感受在不断丰富。让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和挖掘气象角的教育价值,让气象角真正成为孩子主动探究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上一篇:如何创设有数学价值的实践活动 下一篇:初中新课程微型化学实验的综合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