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时间:2022-10-10 05:22:02

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 要: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北川羌族自治县震后经过四年的恢复建设,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效利用北川县的经济产业改善羌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羌族地区经济状况,并最终实现羌族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运用Shift-Share 分析法对北川羌族自治县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北川县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与应对策略。同时,北川县在发展新型产业过程中对羌族文脉的传承对其他待发展的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北川羌族自治县 Shift-share模型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88-02

1 震后北川县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础,因此产业结构合理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产业高度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当产业结构演进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北川羌族自治县(简称北川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羌族文化与地域特色。由于历史、地理、观念等种种原因,北川县的经济一直比较落后,二元经济结构较为突出。因此,如何改进全县的经济结构、建立区域强势产业已迫在眉睫。

北川县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其被动原因,更有其主动因素。在“5・12特大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20个乡镇,278个行政村,16.1万人全部受灾,是地震中的特重灾区。该县的人口、资源、产业等遭受巨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多亿,地震对北川县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地震前,北川县始终贯彻“工业立县”、“旅游兴县”、“农业富民”的战略发展理念,产业格局以茶叶、蚕桑、中药材为主导,工业主要为水电高载能、矿产建材等,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产业发展缺乏统筹安排。

地震后,北川县把招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工制造业上,首先是机械电子配套产业,其次是食品、药品加工产业以及文化产品加工方面。随着北川-山东产业园所有企业的全部建成投产,北川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北川县经济结构转型的提升增添了动力。

经过四年的震后恢复建设,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再加上政策优势,北川县已经稳步走上了转变经济增长类型的产业结构转型道路。可见地震虽然给北川县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也为新北川带来了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发展机遇,使新县城成为灾后重建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这些都解释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即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国内学者在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更多的是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应用研究,但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不足以对具体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通过走访形式对“北川-山东工业园区”等地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展开调研,并以Shift-share分析法为工具,分析北川县地震后产业结构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力求为北川县的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北川县震后经济的发展。

2 Shift-share分析法

2.1 Shift-share分析法含义及原理

Shift-share分析法即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将经济总量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的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2 模型构建

本文中将区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1)地区份额分量(N)表示特定区域如果能够按照与全省同比例增长,到计划期末应该增加的数量。(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是指特定区域产业部门比重与所在地区相应产业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该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所在地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3)竞争力偏离分量(D)是指假定特定区域各产业部门实际的增长率与按照全省对应部门相同比例增长所产生的偏差。除了上述三个分量,本文还引入了L、W与u,L为区域对于所在地区的相对增长率,W为区域结构效果指数,u为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3 对北川县震后产业结构的Shift-share结果分析

表1为北川县大地震后的三次产业整体情况分析,在灾后全县的份额分量为1.33亿元,虽然三次产业均为正值,但从其分布来看,对于第一产业,震后的份额分量不足震前的1/10,可见地震对于北川县的农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北川县的区域经济总增量达到了13.27亿元,是震前的3倍,第三产业与之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从总的偏离分量上看,无论是从代表产业结构效应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还是竞争力偏离分量,三次产业的分量值都大于0,这表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北川县的经济增长都是正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总的产业结构带来的增长量为1.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带来的增长量为0.13亿元,第二产业带来的增长量为1亿元,第三产业带来的为0.81亿元,主要依靠的还是第二、第三产业,这说明北川县的农业处于正在逐步恢复的阶段。

目前,北川县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竞争力因素,地震后,北川县相对于四川省经济增长率L=1.68,表明北川县的经济增长已经比四川省经济增长速度快,优势巨大,但是产业结构效果W=0.96,处于产业结构基础不太好的状况,竞争效果系数u=1.75,表明新北川县的产业中有较多部门发展迅速,竞争力变强,且北川县在四川省的经济地位有所上升。

4 加快北川县产业结构转型的建议

通过上述的Shift-share分析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的综合分析,我们了解到新北川县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对经济都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基础不太好,虽然北川县现有的三次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目前北川县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经济运行的环境和产业结构演进的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巩固该县的产业结构基础。建议如下:

(1)加快调整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

三大产业结构的渐进演化基础是技术的不断进步,北川县在遭受地震后,已经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核心培育产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现阶段应该通过对核心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北川县打造成全国西部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达到适度的规模经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最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先导作用,还要合理解决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建立有效地人才吸引与挽留机制,这具有极大地难度与挑战。

(2)以创意产业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推进文化的产业化与产业的文化化。北川县是我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羌族文化,其羌族风俗、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等民俗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大地震之后的地震遗址、堰塞湖成为新的旅游资源,还应该深入挖掘感恩文化、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涵,利用创意产业的思维与发展模式来改造原有的模式,实现产业创新。

(3)加快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并实现梯度性转移。

从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美国硅谷的电子信息,再到我国景德镇的瓷器业,产业集群无处不在。新北川距离绵阳城区10公里,可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根据协同带动效应,依靠绵阳成熟的市场加快实现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结构能否成功转型关键在于必须将产业聚集在生产要素中集中、生产成本低的地方,而产业园是产业聚集的空间结果。“北川-山东产业园”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降低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本,所以,北川县可以利用“北川-山东”产业园的发展,利用产业园的核心作用,带动北川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年鉴(2010)[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杨晓.四川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出台[N].四川日报,2008-07-11.

[4] 李大舟,张世均.“汶川大地震”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影响――以地震中的羌族文化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5] 郭克莎.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1999(9):15-21.

上一篇:国画艺术与现代设计 下一篇: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