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纺机——共生还是“绑架”

时间:2022-10-10 05:03:29

信托产品因为投资收益高,投资起点平均在百万以上,受到了高端人群的青睐,尤其是房地产信托这两年是异常的火爆。也因此,经纬纺机这家以纺织机械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却生生依靠着旗下子公司中融信托的飞速发展而扭亏为盈。被股民称为“信托影子股”。不过呢,受宏观经济影响,2012年房地产信托警报频响,两家息息相关的公司开始受到质疑,究竟是“共生”还是“绑架”,我们不得不画上一个问号。

如果说房地产信托有惊无险地度过了2012年,那么2013年房地产信托将面临更大考验——再迎兑付新高。由于房地产信托的平均期限为两年左右,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房地产信托2011年共新增余额为2558亿元,其中,四个季度分别为545.2亿元、1183亿元、745.78亿元、84.6亿元,可推测2013年房地产信托兑付本息将达2800亿元,远远超过2012年的兑付本金金额1759亿元。其中,2013年兑付顶峰在二季度出现,达1301亿元。通过信托融资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将不得不面对资金上的窘境,二季度迎新一波兑付潮。

有人说房地产信托是房企的“救命稻草”,也有人说房地产信托仅起到“备胎”的作用。但无论如何,在调控的背景下,银行贷款的减少,确实让这两年的房地产信托“火”了一把。然而,经过2010年和2011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3年房地产信托迎来了集中兑付潮,兑付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3月到6月,全国将有171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到期,涉及新华信托、昆仑信托、四川信托等49家信托公司。在众多信托公司中,中融信托的兑付压力是最大的,仅二季度即将到期的房地产信托总规模就达到64亿,是行业平均值的两倍。到期项目共有13款,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其中,4月到期规模最大,中融信托当月仅兑付信托本金将达27亿元。

只是第二季度,到期的项目就有13款之多,总规模更是达到惊人的64亿,相当于平均每周1款房地产信托到期,平均每月到期规模超过了20亿元。此时此刻,中融信托正面临兑付的“火山口”。一旦地产项目出现问题,信托公司负有担保责任,刚性兑付或成为中融无法承受之重。经纬纺机作为中融信托第一大股东,全年净利润的80%以上都由中融贡献。2013年的兑付潮,中融信托固然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可经纬纺机又何尝不是呢?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棉纺织成套设备供应商。公司的主要产品在中国纺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五成以上,经营规模和效益一直位于国内同行业前茅。直到2006年,因受市场环境影响,经纬纺机开始走下坡路,业绩连续4年呈逐年递减之势,进入2009年更出现高达7889万元的亏损。2010年,经纬纺机成功控股中融信托,随即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三年里,中融信托分别为经纬纺机贡献了1.38亿、3.85亿元和5.71亿元的净利润,占到经纬纺机全年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6.59%、78.53%和84.92%。

这么看来,经纬纺机主营业务持续疲软的背后,中融信托成了它盈利状况持续好转的助推器。而中融信托的“井喷”发展,依仗的又是近几年房地产信托的火爆。追根溯源,房地产信托才是拴着经纬、中融两只蚂蚱的那根救命稻草。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个细节。2011年有媒体报道《各地银监局紧急叫停房地产信托业务》。这则消息对经纬纺机的股价产生了杀伤力。

经纬纺机5月17日股价由开盘价15.48元一路下跌到收盘价14.18元,跌幅超过了9%。在买卖龙虎榜中,有3家机构累计抛售经纬纺机9628. 92万元,其中有一机构甩卖超过8000万元。虽然因为银监会的辟谣,这件事并未引起轩然大波。但经纬纺机与中融信托,“共生”还是“绑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小小风波的背后是房地产信托的危机四伏。

尽管目前信托产品没有被曝出兑付失败,但房地产兑付风险暗流涌动,市场不乏房地产信托提前清盘的现象。在高风险情境下,对于投资者而言,提前清盘是保障了投资者利益。但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在发生融资方还款能力不足时,一旦没找到接盘方,信托将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中融信托青岛凯悦项目的拍卖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眼球,就是因为很多人将此视为信托风险即将全面爆发的信号。下面我们先来盘点一下房地产项目出现风险后,信托公司在处置上都有哪些对策。

据记者统计发现,从2012年以来出现风险的单体兑付案例情况上看,目前信托业大致采用了四大措施化解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风险:

要求问题公司提前兑付,如在山东信托黄金海岸项目中,因信托公司发现融资方存在信托资金挪用的问题,要求提前兑付以防范风险;

以股权转让的形式获得项目展期,即寻找下家接盘,如绿城中国将项目转手给第三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融新还旧,发行新信托品种归还旧信托资金,如发生在华能信托与中信信托之间的在星耀五洲项目上的资金接力;

资产拍卖,如中融信托青岛凯悦项目,信托资产最终进入拍卖环节。

看来,类似上述运作在进入房地产信托兑付高峰期的今天已甚为常见。几种措施中,寻找下家接盘是信托公司首先会考虑的,这等于为地产商提供了变相“展期”的条件。但据北京一位信托业内人士透露,接盘机构的开价通常不菲。开发商通过信托的综合融资成本在15%-17%,而寻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盘的融资成本则在20%左右甚至更高,对于很多开发商来说只能望而却步。而且机构对项目的资质要求很高,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入得人家的“法眼”。所以,冒着风险递延、信誉丧失的危险,融新还旧又或是走向拍卖之路,成为信托公司的无奈之举。

2012年12月12日,因四川信托接盘未果而名声大噪的著名的“烂尾”房地产信托——青岛凯悦中心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走向项目拍卖的终局。这也是首例暴露在公众视野的信托抵押资产处置案例。此次拍卖共涉及96套公寓,但当日仅成交6套,拍卖结果充分说明了房地产信托业的高风险。但据了解,项目确已在2012年3月如期兑付,青岛凯悦项目的信托受益人并没有遭受损失,但凯悦置业并没有偿还这笔信托款。业内人士推测,应是中融信托以自有资金进行了“刚性兑付”。

这么看来,中融信托在寻求主力机构接盘未果,运作资金池失败的情况下,不得不在自掏腰包刚性兑付后,走上了漫长的讨债之路。事实上,自房地产调控后,众多房企都大玩“击鼓传花”的融资游戏,青岛凯悦中心备受关注的原因也是如此。青岛凯悦中心运作之初,引进了美国凯雷集团,后凯雷退出,中融信托“接棒”,一年后,中融信托欲抽身其中,将“接力棒”转给四川信托,但受到部分第三方代销机构的抵制,终使接力产品流产。至此,青岛凯悦的“击鼓传花”游戏戛然而止,“花”最终砸在了中融信托手里。无奈之下,中融信托只好选择将此“花”拍卖,可拍卖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中融·青岛凯悦信托资料显示:“经山东省一级房地产评估机构2010年6月17日对本项目商业裙房评估,价值达到9.56亿元,抵押率不高于40%,抵押物价值充足。”而法院此次的拍卖公告却显示,对凯悦中心1至5层商业房产的总评估价仅为5.84亿元。两年多时间,资产评估价缩水高达38.85%。但是据了解,实际上拍的时候3亿都流拍了。与之前“融新还旧”找下家接盘不同的是,中融信托此次以拍卖的形式处理信托资产,存在流拍或最终成交价低于评估价的可能。

从设立之初评估9.56亿到最终3亿流拍,这里面3倍的差距,充分说明了抵押物价值虚高的风险。即便最终避免了资产受损,也必然会使中融信托的风险评估能力遭受质疑。当然,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关键是信托公司在整个项目中作为投资者的受托人是否在产品售前做好了尽职调查。青岛凯悦项目的兑付纠葛无疑成为中融信托警惕2013年兑付潮的信号灯。虽然兑付潮中,大规模发生违约的概率不大,但单体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仍不容小觑。中融信托应该正视兑付潮的来临,毕竟在它的背后还有经纬纺机这家上市公司。

2013年房地产信托兑付顶峰是第二季度的消息一出,身处其中的中融信托立刻成了经纬纺机股市大跌的导火索。从经纬纺机的K线图不难看出,还未进入第二季度,经纬纺机3月股价持续走跌,变脸之快让人猝不及防。3月1日开盘价11.98 元/股,截至3月29日收盘价为9.73元,整个三月份股价跌幅超过18%。

这么看来,房地产信托一波又一波的兑付潮,把中融信托置于风口浪尖的同时,作为第一大股东,经纬纺机也时刻受到关注和质疑。昔日,经纬纺机与中融信托,一方渴求资本,一方需要业绩,两者结合,各补所缺。可如今与中融的共生已经成为经纬纺机隐隐的伤。当年投入12亿元参股中融信托,经纬纺机得到了靓丽的财务报表,中融信托打开了间接向二级市场融资的通道。可依现在的情况,二级市场行情不佳,经纬纺机自保都难。经纬纺机与中融信托这看似微妙的“共生”关系背后更像是“绑架”。其实,共生也好,绑架也罢,经纬纺机的命运始终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将来的信托行业前景如何,依靠而不依赖,才是公司最正确的选择。

节目首播时间:2013年4月10日晚 23:00

上一篇:带有梦想的团队,做有思想的管理软件 下一篇:备战多空分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