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多关爱打开心灵封闭之门

时间:2022-10-10 05:01:49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远远超过其他学生类人群,此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重塑自信心

高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为培养肩负未来建设使命的大学生摇篮,高校的教育工作尤显重要。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其了解最深,因此肩负着高校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及重塑自信心等此类重中之重的工作。以下是我作为高校辅导员,在三年的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王某,女,我系2010级本科生,该生出现心理问题并集中爆发的过程如下:

2011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11时许,曾为我系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颜老师来电,说我系一女生情绪上出现异常反应,经心理疏导后,该生情绪暂时稳定下来,但需系里多方面关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出于一个学生工作者的敏感,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赶忙向系主管领导汇报。听从领导指示,马上与该生所在班级的同学取得联系,侧面询问了其日常生活学习状态,被询问者都说该生平时性格开朗、积极乐观,但每逢考试临近都会异常紧张,感觉复习任务重且家长要求过于严格使其自身压力很大。听到这里,已基本得出该生异常表现的原因――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困境。随后,我又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之后得知该生在初中期间都有过因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心而出现情绪异常紧张的类似情况,也因此几次改名、转校。

二、解决方案

(一)成立“阳光小组”,多方施助

经过院系领导老师商议,针对该生此次突发状况,决定成立一个“阳光小组”,及时了解和把握该生状态,小组成员被确定为与其每日接触的同寝5名同学及其所在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原则是在不暴露该生隐私的情况下,尽全力更多的关爱这名“特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解决她的各种心理压力问题。

(二)细致入微,陪伴王某走出困境

在学习上,同寝5名同学每天轮流陪同该生上下课,防止该生独处或因消极情绪旷课待在寝室胡思乱想。在生活上,寻找各种机会与该生交流、谈心,使其敞开心扉,倾诉心中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学生干部鼓励该生参与学校及系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使其扩大交友圈,发挥自身优势,从中找回自信心。通过我系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该生很快调整好了精神状态,并在期末考试中考取了理想成绩。

(三)创办“说吧”,防微杜渐

在系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创办了“说吧”。本活动由我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定期深入学生寝室,与同学们近距离的围坐畅谈。“说吧”为师生之间创造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使得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轻松地氛围中解决大家的心理疑问,大大减小了上述问题出现的几率。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在此案例中,该生的心理困境主要是由来自外界的压力及自身缺乏自信造成的。

首先,该生即将面临期末考试,考试是构成其压力的根源。考试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其实质是由该生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

其次,由于家长的期望过高,外界施压使其更觉自身责任重大,因此对考取优异成绩的愿望更加强烈,导致学生强烈的心理压力下产生不安全感。

再次,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压力使该生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从而遇事稍有不顺就会使其极度缺乏自信心。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我得到如下启示:大学是从学校学习与社会工作的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不外乎来自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然而其过渡期脆弱的心理素质直接导致大学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及自信心的丧失。

为了更好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重塑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孜孜不倦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的认知自己,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逐步建立自信心,积极地对待周围环境以及勇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四、个人体会

(一)遇事冷静,及时上报,家校互动

遇突发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首先核实事件的真实性,以防虚假信息扰乱学生们的安定情绪;其次视情况而定,通过各种渠道尽快直接或间接了解事件基本信息,掌握事态发展状况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听从指示。再者,尽快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告知真实情况后共同商讨,做到家校互动。

(二)全面了解,措施得当,科学实施

事发后,迅速与学生干部及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全面展开调查工作,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过。同时,在与其家长的交流中,深层次了解学生成长经历,以求通过更多信息找到该生突发状况的根源,为制定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听取多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后应科学实施――尽可能的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免在事后造成心理障碍和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思考,合理善后,防微杜渐

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及总结思考亦不容忽视。高校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紧急性、特殊性和共通性。根据事发根源对当事人进行安抚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通过事后总结思考,可发现事件的共通性――大多事件都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关。因此我们应关注广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采取多样化方式对其心理健康进行辅导,为其缓解心理压力提供有效方法,并帮助其重塑自信心。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和我一样的年轻辅导员来说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三年的工作经验得出,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这需要我们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理解,用心与其交流,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同时,从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重塑其自身自信心,真正成为肩负国家未来重任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袋鼠宝宝变大了 下一篇:通过自查促档案工作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