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何处去

时间:2022-10-10 03:12:36

大学何处去

如果说,通过新技术和在线教育趋势带来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使各著名大学和很多投资商趋之若鹜,我们就得出大学的主要精力和教学方法将转向电子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非常有趣的是,2011年开始,中国很多发达地区教委开始电子书包的试点,试图将中小学生沉重的书包由教育部门牵头变成个人显示终端,这件事情却得到非常大的争议:教育就是课程吗?

然而,教育时空及传播的方式变化了,知识、空间和技术使教育更加多元多样,教育的使命与关系及在新技术情况下原有受制约的教育核心功能如何得到发挥,确是值得我们探讨。

大学的教化作用

信息垃圾泛滥是信息时代的一个负面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让公认的课程可以通过网络得到,但是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学习方法,确是当前大学更加应该肩负的使命。

作为大学的教化,在在线教育革命的促动下,知识不再是稀缺资源,课程可以随意得到;学习习惯和行为是大学重点;大学更加成为构建一个同质化的社区网络和个性化网络的校友平台;品牌的大学将变得规模更小、网点更多、品牌更强。

2012年初,世界经济论坛(WEF)新兴技术全球议程理事会公布的对世界影响最大、最有可能为全球面临的挑战提供答案的十大新兴技术,教育技术被破天荒地预测为其中之一。“更强的教育技术: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来应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挑战,并为他们提供知识经济中所必备的技能。在当今快速发展和紧密连接的全球化社会,这尤其重要。个性化的信息技术方法允许用户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培养批判性的思维和创造力。社交媒体、开放式课程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便捷接入,正在促进教室外的继续教育。”

由于“微学校”的兴起,现有学校的教育功能将在这一场革命当中大幅衰减。教育的责任将从学校时代的国家,再度回归到学徒时代的个人,学习将彻底变成一件自我可以主导并完成的任务。高等院校中的绝大部分将会最终被冲垮。未来幸存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将成为新知识的生产中心、而不是旧知识的传播中心。

大学是一个厅堂

大学除了教化人的灵魂,历史上的大学还负责培养人的举止、行为、社交圈子和绅士风度以及人文素养。在美国,教师是不允许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然而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却是极高。

更好的课程选择和推荐、更好的校友资源、更好的实验室、更多的教授来自于工业界和研究界,使得学生从毕业开始就像一个社会人,而不是刚走出象牙塔的生手。与此同时,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的熏陶,使大学出来的人更加具有职业精神。

所有的辍学创业者在反思大学的同时不得不又在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回到大学,回到母校和熟悉的环境,寻找合作者。

未来的大学将更加凸显厅堂的作用,会有更多的学术交流的场所,会有更多的名人宣讲自己的经验和理念,将有更多的研究所和实验室供学生实验和学习,知识得到免费的同时,意味着能力和实验更加重要;会让更多的知名企业将研究所建在学校,学校也将成为更纯净的社交圈而不是读书的地方,更大的年龄差距的人将来到这里进行深造,因为年轻的时候他们在创业,大学是寻找答案的地方;也将有更灵活的学位和推荐针对学生定制。

大学是一个弄堂

从乔布斯到比尔·盖茨再到扎克伯格,几乎都在高中就学习了大学的课程,甚至积累了创业的伙伴。今后的大学将在这方面做更好。

查询最近几年的教育学国际会议和期刊,娱乐教育和社会化网络学习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如何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让人自主管理自己,看来只有社交圈子和娱乐能够担负重任。教育行为学和教育行为诱导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斯坦福大学进行的“翻转课堂”的实验。第一步就是改变班级人数,增加在线互动。仅仅把讲座录像搬到网上就跟传统课堂一样乏味,所以大约每15分钟左右,在线讲座就会弹出一个小测验以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此外,斯坦福在“翻转课堂”的实验中还增加了社交媒体的元素。它允许学生互相之间提问。斯坦福大学校长轩尼诗发现,在实验中,学生们互相之间的回答非常快。这种“共同学习”的模式非常有效。

目前还存在着一个趋势,即使是排名前30位的美国高校,到处可以见到工厂和公司被搬进大学,大学的实验设备和产业界越来越亲密对接。与此同时,公司设立课堂和终身教育成为共识,更灵活的学制使得放弃和重新进入大学让理念之争毫无意义。

复旦大学的薛华成教授说,今后的大学将成为企业的存在方式。今后的社会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和大学没有联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事情的另外一面是,随着知识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本身将不重要,创造知识将变得更加重要。今后的公司也将成为一个大学的模式,这种趋势从医学院开始,逐渐延伸到IT业,今后会渗透到更多的行业和学科。

大学是一个食堂

大学就开始有收入,这在美国早已不是新鲜事。18岁开始,美国的孩子就开始贷款或者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在美国的一些知名高校,研究生1年半的学业,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实习,而实习的津贴一点也不比正式录用低多少,而博士、博士后更不用说了。本科生三四年级暑假和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可以通过实习获得不菲的收入。

从NBA到美式足球,美国的大学是各种顶尖职业选拔人才最重要的场所,目前的趋势是,大学代替社会和创业园区将成为创业的主流场所;大学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到30岁才完成的游戏该结束了。新的趋势是永不结束,但进入劳动力阶段就该贡献而不仅仅是学习。也许百年大计的教育将变成在线大计。

美国的大学很多有名的私立大学,拥有非常多的厨房和咖啡厅代替教室,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更少的教室、更多的厨房、更多的咖啡厅和实验室将成为现实。

在线教育的趋势,将会有内容资源的信誉与品牌、更多教育行为学的数据分析、更好的实验数据与试验平台支持、更加方便的社会化网络学习社区;大学将成为著名学者和知名企业资源聚集的平台。

对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大学也提出更多的挑战:大学将提供更专业的行政,更复杂的师生来源;更多的支持,更少的管理和强制;更多的外包与服务,更少的开发;更多的定制,更少的产品;更多的信息和资源的互联,更开放环境,更集中的数据,更集中的平台,更个性的实验室;更绚丽的可视化,更本真和朴实的课堂;更大的数据,更聚焦的师生群体;更个性化的内容,更互动的学习。

大学是一个实用的社区

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周边,有不少中餐厅,其中一个叫做LULU的茶餐厅,生意特别的好。这是一个台湾来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开的,据说自从开了这家中餐厅后,生意格外红火,也就放弃了CMU的博士资格,将全部精力放在经营上面了。

以上案例并非偶然,代表了美国一种典型的大学教育的价值观:大学仅仅是工具,如果有好的事业和好的工作,为什么要继续读书呢?

进入大学是为了好的工作,不仅仅如此。2005年,著名小说家金庸辞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一职,选择去剑桥大学读硕士,这一读就上了瘾,2010年,86岁的金庸获得了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一个同学如果退了学,那就是天大的事情,到今天对于家里人和自己也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但是,从事IT的人这些年会发现,自己公司里面最优秀的员工的很大比例,往往就是来自那些退过学的,甚至没有上过大学的人。

如果从大学的理念和办学初衷来看,这里能够找到其体制上和理念上的原因:我们的大学,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准备的,因此大学生应该是年轻人、应该是有培养前途的,应该一鼓作气读完书向国家示意自己的成绩以供挑选的人。国家并没有为退学的学生和年龄大的学生提供系我实现的完善机制。

在批评中国的教育的声音里面,有一种声音是“功利化”,其实美国教育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来源于其彻底的实用主义和大学定位的纯粹性。美国教育之所以成功,来源于以下之处:

1 彻底的分散管理。无论是联邦政府抑或各州当局实际上都不参与管理。

2 服务的理念。与英国大学致力于培养绅士、德国大学致力于学术研究不同,美国大学还致力于为美国生活服务。

3 高等教育普及化。

4 竞争激烈。

5 大学体制极其多样化。美国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公立和私立院校并存,并且形成了明显的地位等级。

6 企业家精神。因为激烈竞争和绝对分散的状况,促使大专院校教职员具有一种企业家式的创业精神,鼓励主动进取。

7 实验性。美国院校没有统一的入学标准。

8 开放性。美国大学不仅向本国开放,而且向世界各国开放。

如果把大学仅仅看作一个社区,事情会变得非常简单。

信息化时代,大学这个社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统社会里面,之所以需要这个社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社区是一个知识的聚集地,而这个功能在信息化社会被彻底冲垮。大学原有的社区交往功能、创新聚集功能也许还继续存在,但是需要我们在理念上、行动上积极应对。

在革命的浪潮面前,船到桥头,不会自然直的。

上一篇:一堂日本道德课 下一篇:用VB编程实现计算机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