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时间:2022-10-10 02:51:51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13-02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是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优化教学活动方式。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策略能否有效地开展。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课堂真正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已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一些思考。

1.备好课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

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必须要备好课,备好课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

备好课要做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备好课是对一个教师的最低要求,只有做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处理教材,理解教材要做到求深度解读,体现教师思想的光环,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作文章;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对课程内容作出升华处理的过程。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了解学生,即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差异","需要"不仅指知识,还指求知热情。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更要考虑"我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教学行为,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教学。才能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2.活跃有效的教与学的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历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①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 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一个对课堂有较高驾驭水平的历史教师,能有熟练灵活的应对课堂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启发和引导,对课堂教学就优化高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进入问题情境。③历史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3.教师的有效讲授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核心

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学习,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来源于课前精妙的教学设计,来源于课堂中的正确引导和关注,来源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改变,必然会使课堂讲授的方式发生改变,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要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让学生"唱戏",教师就必须运用启发、引导的语言进行讲授。启发、引导就是引导性谈话,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和交流形式,意味着教学将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状态,要求教师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对课堂中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要有精彩的生成,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生成意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强化教学讲授语言的开放性。开放学生的学习时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引导性、延展性、问题性、开放性,必须注意教学过程的策略性。

4.师生的有效互动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和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情境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课堂上呈现信息的重现者。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历史教师课前必须精心设计互动的环节,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的学案,使整个预设留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教师在预设时,不仅要预设师生、学生,生本多边互动的生成,还应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方案,为学生留足自主、自由的空间,为教学的互动生成预留了弹性时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使得他们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迅速调动起来,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老师的教具有导向性,学生的思有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5.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和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动力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历史课上应该尽可能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材料充实课堂内容,切忌单纯用课本的理论,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闻多识广。还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跟课本的知识中有联系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动机源于人性的内部,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是否喜欢历史课,对历史是不是感兴趣,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想磁力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这堂课。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欲望越强烈,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效果才会越明显。

6.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催化剂

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以往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历史课中充满热情,积极探究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寓教于乐,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教师要针对目前学生"学习历史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观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历史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精益求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随着高中历史课程的新进展"与时俱进",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语言、加强教学条理、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真情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优化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

上一篇:初中七年级历史的“分层教学”初探 下一篇:例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