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光鲜白切鸡有讲究

时间:2022-10-10 12:36:03

对于白切鸡,南方人似乎比北方人喜爱的程度要高一些。不过,东西南北,在做法、火功、佐料上大异其趣。无鸡不成宴,桌上有了这一味,主客脸面都过得去,因此人们对它的期待很高。一盘上好的白切鸡,至少是要黄爽光鲜,皮滑肉嫩,近骨见血。要达到这种效果,下面四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一是严格选鸡

最好是一公斤左右尚未下蛋的肥嫩母鸡或者阉鸡,以细骨矮脚三黄鸡为首选。所谓三黄鸡,即毛黄、皮黄、脚黄的土鸡,广西信都、玉林、岑溪,广东清远、化州等地盛产。记住,不可用养鸡场里的“西装鸡”。它们吃的是人工饲料,又不得走动,一生惟一见到阳光的机会是在从饲养场拉往屠宰场的途中。这样的鸡拿来白切,任你是皇宫御厨,也调不出好味道来。为选出上好鸡品,还需堵塞“土鸡洋养”的漏洞,精明的香港人取了一个无懈可击的名字――走地鸡。阳光下追逐,沙窝里打滚,这样的鸡才有资格拿来做白切。

二是褪毛整形

水温以能够褪毛但又不伤鸡皮为准。除去内脏后,精致的大厨还会用拌有少许花生油的食盐擦抹鸡身,此举可有效清洗污秽并保护鸡皮。然后清水洗净,放入微沸水中拖一拖,再放入凉水中浸一浸,提出后用手将鸡脚向前按压,以免两腿僵直外撑。

三要用心烹制

水不能太沸,大开之水既伤鸡皮,又使鸡肉老紧。所谓锅中沙眼水,灶内阴阳火。若不便掌握,也可将水烧至大开之后微凉即用。水中预先加一些盐,其作用是使鸡表皮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既防止鲜味外溢,又阻止外面热量侵入过猛。烹时,每浸五分钟要提出一次,倒出鸡腔内之水,再放入锅中,如是两次,以九成熟为最佳。即以器物扎腿,不冒血即为熟,又要近骨处见血。倘若一点血色也没有,这白切鸡就算失败。老牌食客会说,鲜味都让你煮死了。火候一到,鸡即起水,然后在鸡全身扫一遍花生油,既增美感,又保鲜嫩。在熟案上斩成鸡块,拼成鸡形,即可上桌。

四是精制调料

白切鸡的基本调料离不开沙姜、蒜茸、葱白、生抽、花生油。最为讲究的白切鸡调料在广东化州的南盛。那里的地道大厨会用本地鲜榨花生油,加上二十多种药材,在大锅里文火煎熬两昼夜,炼成一种满街飘香的熟油,拌入沙姜蒜茸,一端上桌,闻到那香气,就不由你不倾倒。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把白切鸡摆在很重要的地位,说它有“太羹元酒之味”。看来,我们不来一手的话,实在有些遗憾。

E-mail:

上一篇:小字辈,从小处行孝 下一篇:杨家教训:防堵孩子追星上瘾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