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治疗中耳炎的体会

时间:2022-10-10 12:21:36

炎琥宁治疗中耳炎的体会

【中图分类号】R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68-01在门诊中我们常见到很多炎性肿痛,有的属于病菌感染,更多的则是非病菌感染性的,是以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中医学称之为"上火"。接近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病毒性感染。其中包括了中耳炎,牙周炎、淋巴结炎、疖肿等病症。在中耳炎的治疗中,我们发现使用炎琥宁的效果明显高于抗生素。

1、典型病例

患者杜某某,女,71岁,西山煤电西铭矿退休职工,主因左侧耳鸣、耳痛半月余于2011年9月21日就诊。耳痛一周时在某医院耳科治疗一周,呈逐步加重之势。近两日,耳中流黄水。了解其用药情况:静点一周头孢噻肟钠和左氧氟沙星,症状改善不明显。随即改用为5%葡萄糖250ml,炎琥宁注射液400mg,静滴。静点一次后流黄水症状随即消失。三天后,耳鸣、耳痛消失。但耳前按压时,还有疼痛感,继续用药,五日后临床症状消失。

两年多来,我们共用炎琥宁输液治疗了三十九位中耳炎患者,年龄最大者为78岁,最小的17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25例,以中壮年较多,输液三次症状消失6例,输液五次症状消失21例,输液七次症状消失12例。

在收治过程中,我们主要注意了有明显"上火"体征的患者,有的伴有口苦,有的伴口臭,有的伴有耳痛拒按,无这些明显"上火"体征者,不在本治疗范围。仅有耳聋、耳鸣、耳流黄水者,均转往医院做专科治疗。

2、分析

内经曾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中医学认为心属于其化热,故而疮疡皆属于心,也就是属于火。而火毒凝于营血,则起红肿热痛。所以治疗以清营血,泻毒火为主,伴口苦者属于心火,肝火,伴口臭着属于胃火。现代医学之消炎,不能与祖国医学之"下火"或"清热解毒"等同视之。现代医学之消炎,包括了抗菌、抗病毒,两大主要内容,而抗病毒却有"下火"或清热解毒之意。炎琥宁注射液是由中草药穿心莲提取物而成,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在临床上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中耳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炎琥宁也就具备了穿心莲的功效,因而使用炎琥宁治疗有毒火性质的中耳炎是有依据的,是符合辨证的,是针对病毒性感染的。

3、临床体会

3.1 注射用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诊断是关键,必须辨明是"上火"或热毒所产生的炎性改变,诊断明确,疗效迅速。虽然此类病变,也可产生化脓的病菌性感染,我们用炎琥宁清除了病根,则病菌失去了生存环境,亦可不药而愈。

3.2 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常由于 呼吸道 及鼻咽部疾病引起。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因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病毒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导致中耳炎。中医称此病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只要辩证准确,应用炎琥宁治疗,疗效显著。

3.3 避免乱用抗生素,现在有很多患者,不经医生指导,自行服药,无论是扁桃体肿大、牙龈红肿还是疮疡,都是吃抗生素,不见效才去找医生。这种现象很普遍,应当及时制止,大力宣传,防止药物毒副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多种耐药菌的产生。

3.4 在临床上,可用的抗病毒药物并不少见,可口服的中成药更是种类繁多,让患者自己去选择用药,针对性治疗的机会,就会大打折扣。因而遵医嘱用药十分重要。尤其是中成药的使用,更须辩证施治。药证相符,才能效如桴鼓。

总而言之,应用炎琥宁治疗中耳炎(没有配合使用任何抗生素),取得了十分可靠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使得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抗病毒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学"清热解毒"的认识,扩大范围使用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危害,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上一篇:脉络宁对慢性肺心病患者高粘血症的临床运用价... 下一篇:蒙药四味光明盐汤散药理活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