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快速助跑起跳能力训练方法

时间:2022-10-10 12:05:57

背越式跳高快速助跑起跳能力训练方法

1.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结构

田径跳跃技术一般被划分为助跑、起跳、过杆(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阶段。起跳技术阶段是指人体由水平运动转变为向前上运动阶段,人体直线助跑起跳产生起跳腾起初速度的动力是在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跳获得的,而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动力,不仅是在起跳腿单支撑阶段由起跳腿工作肌完成退让和克制工作所获得的。而在摆动腿支撑、摆动阶段就进入了起跳过程,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条腿参与的支撑、摆动过程。

背越式跳高要在快跑中跳起来,必须了解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结构,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要完成着地、缓冲、蹬伸,起跳腿工作肌完成退让和克制工作。摆动腿要完成着地、缓冲、蹬伸、摆动动作。摆动腿要工作肌完成退让、克制、制动工作。这就要求起跳腿具有较强的退让工作能力、克制工作能力和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工作能力。摆动腿具有较强的退让工作能力、克制工作能力和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工作能力以及摆动腿的摆动与起跳腿蹬伸协调配合用力能力。

2.影响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技术因素

在跳高实践中,绝大多数运动员不能以自己最快速度进行助跑起跳,存在着加快助跑速度反而跳不起来,使

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不能充分发挥,以至出现起跳前减速、停顿使助跑与起跳相脱节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快速助跑起跳机制和影响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的内在因素,这样才能在训练中看得“清”练得“准”,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分析跑得快而跳不起来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三个环节上。一是技术因素,二是能力因素。具体表现在:

2.1起跳腿在快速助跑起跳迈步出腿时,出腿放脚不到位,或没有沿助跑的切线方向迈步出腿,出腿速度慢,屈髋,屈膝,没有形成良好的支撑用力动作结构,导致跑得快,撑不住。

2.2起跳腿肌肉关节着地支撑、缓冲以及快速蹬伸能力弱,肌肉关节不能负荷较大的冲击而快速跳起,即通常所说的“撑不住,跳不起”。

2.3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速度慢,使蹬摆脱节,起跳方向不是向上而是向前,“溜过去”即所谓的“单腿跳”没有充分发挥摆动腿与起跳腿协调配合的积极作用。

3.俯角跳板训练手段能有效提高起跳能力

在现代背越式起跳技术中要求起跳腿出腿快、准、稳,支撑缓冲有力,蹬伸快速;摆动腿“蹬、送、摆”动作快速有力,起跳时对两条腿的技术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根据背越式跳高起跳动作技术结构和肌肉用力特点,设计俯角斜板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门练习手段,其目的是有效改进摆动腿“扒、蹬、送、摆”技术以及快速起跳时摆动腿有效与起跳时起跳腿快速出腿技术和快速有力支撑蹬伸能力。

3.1.俯角跳板一步起跳。动作要求:两脚前后站立在俯角斜板台面上,摆动腿在后,练习时摆动腿用力蹬地迈步快速向前,以前脚掌内侧落在俯角为(15°-20°)的俯角斜板上,同时积极前移身体重心,在摆动腿快速有力向后下放做积极扒地后蹬支撑将骨盆向前方送出的同时,起跳腿快速蹬地迈步出腿落在平地上,形成起跳腿一侧踝、膝、髋、肩关节在同一平面上,在起跳腿快速积极出腿送髋同时,摆动腿加速折叠前摆,上下肢协调配合完成起跳动作,摆动腿高摆触高悬物。

3.2.俯角斜板两步起跳。动作要求:两脚前后站立在俯角斜板台面上,摆动腿在前,练习时两脚蹬地快速前移身体重心,以起跳腿前脚掌外侧落在俯角为25°俯角斜板上,摆动腿在起跳腿着板用力向前蹬伸的同时,积极前摆扒地后蹬并内倾支撑用力后蹬加速前移身体重心,起跳腿快速有力蹬离俯板后,快速出腿支撑起跳蹬伸,摆动腿快速用力折叠摆腿用摆动腿膝(头)触悬物。

俯角跳板训练手段是利用斜板的高度和斜度由上而下进行助跑与起跳连接的起跳练习,增加了完成起跳技术的难度并使动作符合完整动作的技术和能力要求。俯角斜板起跳时,起跳腿自上而下进行着地、缓冲、蹬伸动作时要承受较平地更大的冲击负荷,而且在迈步出腿时要快速准确到位,使踝、膝、髋、肩关节处在一平面上便于支撑用力,否则就难以完成支撑起跳动作。倒数二步时摆动腿落在俯角斜板上便于着地快速有力蹬伸,摆动腿支撑点处在高于起跳点的斜面上时既便于快速有力蹬伸又利于快速折叠摆腿,要求摆腿速度快,否则难以与起跳腿配合快速跳起。俯角斜板两步起跳练习既有利于改进起跳腿出腿迈步支撑技术和摆动腿蹬摆技术又能有效地提高起跳腿快速着地支撑起跳能力和两条腿蹬摆配合的效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跳跃起跳技术要求,在动作结构、动作幅度路线、动作速度、肌肉负荷部位和用力特点以及心理适应性等方向对跳跃起跳效果产生着积极正迁移影响

上一篇:如何提高争抢篮板球能力 下一篇:少年儿童排球训练过程中应解决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