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室内透视图画法步骤中的难点

时间:2022-10-09 11:36:54

解析室内透视图画法步骤中的难点

摘要:透视图是物体的三维表达形式,是透过透明的画面观察物体,并将投影线集中于一点的中心投影法,即具有立体感的透视图。透视图有很多规律,例如:近大远小,进高远低,近宽远窄等特点。这种三维表达的方式比二维的工程制图更具有直观的表现力,更有利于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推敲方案,也可以帮助非专业人员对设计图的识图和理解。

关键词:透视图;三维表达;投影法

透视是一种带有计算性质描绘自然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室内透视图符合人们的视觉经验,富有较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透视图有多种画法,在室内设计中我们较常用的是一点透视即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即成交透视,一点变两点透视以及鸟瞰图等。透视图中有常用的几种术语,在各种书籍中收集的透视图术语大致相同,只是叫法不一而已,常用的有:1)视点:作画者眼睛的位置。2)视平线:由视点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线。3)灭点:也称为“消失点”,是空间中相互平行的变线在画面上汇集到视平线上的交叉点。4)测点:用来求算透视中进深及纵深尺度的测量点,也称为“量点”等等。本文主要以一点透视及两点透视为例,解析室内透视图画法步骤中所遇到的难题。5)“基准线”――在平行透视中,自由确定的一个虚拟面,它既是宽度、高度的坐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画面的界定。6)“进深”,在平行透视中从视线出发点至要表现的最远景物之间的透视距离。

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即平行透视,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透视。在这里我将一点透视分为两种画法即内向型画法和外向型画法。“内向型”画法,是一种由近向远计算进深的平行透视表现方法,根据它由外向内的方向性,我们将它称为“内向型”画法。作图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首先按实际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的实际尺寸精确的计算出比例后,画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就是“基准面”,基准面的画法是:要比所有纸张略小一些。然后以实际尺寸的1米为单位,按比例为这个“基准面”画上标记(尺寸)。

步骤二:首先确定视平线,一般情况下,视平线以1.6m或1.7m作为人的平均身高,这个高度也可以称为“正常身高”。根据实际需要,这个高度可做相应调整。在作图过程中对于怎样定好视平线的位置总结出了一个常用的规律,就是在高的中间三分之一部分上下移动,向上移动绘制地板的物体较丰富,向下移动绘制顶棚的物体较多,特殊情况下也可在超出中间三分之一的部分绘制视平线,只是绘制最后的透视效果在视觉上会有所变形。接下来在视平线上确定灭点,灭点的位置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左右调整,大致可按2:3或1:2的关系确定。简单的来说也可在视平线的中间三分之一内左右移动。

步骤三:在“基准面”以外的视平线上确定测点,注意测点设定的位置要靠近“基准面”边缘。在平面图上找到显示完整的进深(即房间的长)的尺度,我们将测点分别连接于进深的尺寸标记,所连接的线段在通过墙角线时生成了交叉点。

步骤四:从各个交叉点引垂线和水平线分别交于其墙角线,由此就生成了视线终点的墙面,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终结面”。这样一点透视的内向型画法的空间透视图就完整的呈现出来,然后再以精确的比例尺寸将室内所需的物品加入该房间透视图中即可。

“外向型”画法与“内向型”画法正好相反,是一种由远至近、由内向外的“外向型”平行透视表现方法。

步骤一:将“基准面”按比例画出,随后按实际尺寸标注出单位标记,不过这个“基准面”在纸上的比例非常小。

步骤二:与前面的方法相同,确定视平线和灭点。在这里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要由灭点引放射线分别穿过四个墙角,一直延伸到“基准面”外直至接近纸张的边缘。

步骤三:在接近进深长度的地方标记的视平线上确定测点,然后由测点分别引线相交墙角线延长部分。

步骤四:用与内向型画法完全相同的方法,分别引水平线与垂直线,并生成透视框架。

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只在于“基准面”与“终结面”的互换,综合比较,内向型更为便捷,而外向型在确定基准面比例大小方面往往仅凭感觉来估计,容易画的过大或过小,不易掌握。在实际表现中,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还是根据个人的视觉和表现习惯而定。

2 两点透视(成交透视)

两点透视即成角透视,两点透视是一种比较真实、生动的透视表现的方法,它与一点透视的本质特区别是两点透视有两个灭点和测点,一点透视且只有一个灭点和测点。

在前面的一点透视画法的步骤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基准面、视平线、灭点、测点等透视基础术语的性质和作用。在下面的段落中我们分步骤来解析两点透视作图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步骤一:在图纸中间部位画一条垂直线,称之为“真高线”,真高线的作图规律总结为:在图纸的中间三分之一部分左右或上下移动,而真高线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图纸的三分之一个高,这样的两点透视图的效果会让人视觉上更加的舒服。接着再画一条水平线,这条水平线与我们一点透视中相同也叫做“视平线”,视平线的作图规律与一点透视相同,然后再在真高线下画一条垂直与真高线的水平线,我们称之为“刻度线”,刻度单位要和实际尺寸相一致。

步骤二:在视平线上定两个测点,测点的定位分别需比房间的长、宽略向内收一点。再在视平线上定两个灭点。灭点的定法是将他们分别定为大于真高线长度的两倍或两倍以上的距离。

步骤三:由两个灭点经真高线两端分别引直线,即产生了地角线和墙角线,再由两个测点各自经刻度线来分割地角线,得出长和宽的透视点。

步骤四:从地角线向上引出垂线形成两个墙面,由两个灭点分别经地角线的透视点引出线形成地面网格。从地角线的透视点逐点向上引垂直线与顶角线相交,再由两个灭点分别经真高线上的刻度点画出墙面网格。这就得出了两点透视的空间图,再在空间中画所需物品及形成室内两点透视图。

本文通过一点透视及两点透视的画法步骤解析了在一点透视及两点透视画法步骤中所遇到的难点及关键点的画法规律,通过作者在制作透视图时总结这些画法规律将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作图步骤中的难点部分逐一分析和总结,使室内透视图更易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高祥生.装饰设计制图与识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张晓.室内设计工程制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张建.实用透视图作图法讲座 第四讲 用量点法作一点透视图[J].建筑知识,1994(2).

作者简介:杨洁(1981―),女,河南郑州人,助教,硕士,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上一篇:藏族佩饰的设计美 下一篇:青年女性服装搭配与服装消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