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甲型H1N1疫情下加快推出生猪期货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09 11:17:38

在当前甲型H1N1疫情下加快推出生猪期货的必要性

摘要:当前推出生猪期货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重要的是衡量其推出的时机及紧迫性;在当前甲型H1N1病毒肆虐的情况下,各国猪肉市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进而影响了其下一步的生猪生产。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疫情情况下,论述加快推出生猪期货对我生猪生产的必要性。指出生猪提货的推出有利于人们增强防病防疫意识;有助于提高猪肉品质,从而扩大出口,保证我国生猪养殖户不断增收;有助于在我国建立生猪定价中心,争夺国际定价权,提高生猪养殖业的利润。

关键词:生猪期货;甲型H1N1;猪流感

一、当前甲型H1N1疫情对世界各主要生猪生产国的影响

猪是全世界食用家畜中饲养量最大的,一旦爆发疫情,势必要大量屠宰扑杀,使得养殖业、屠宰业、肉食加工业、饲料生产业受到灾难性重创,随之造成的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和肉类食品短缺,甚至对全球经济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1.对美国和欧盟生猪贸易的影响

这次甲型H1N1疫情是在墨西哥发现的,美国最先受到影响。由于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通过美国可能已经向世界各地开始传播了。其中美国又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历年来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占世界第二位。目前生猪存栏量超过6000万头,猪肉产量逼近1000万吨,生猪年销售额为10亿多美元,养猪行业每年为美国创造75~80万个就业机会。猪肉人均消费量31公斤,在肉类中排第二位。受疫情影响,在CME市场,生猪期货合约价格4月28日盘中急剧下跌,5月合约报63.4美分/磅,下跌2.6美分/磅。4月27日,即交易商对猪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消息做出反应的第一个交易日,生猪期货价格跌停,下跌3美分/磅。在当前严峻的疫情面前,人们往往避开餐馆等公共区域,美国对墨西哥的猪肉出口将不太可能增长。疫情发生后,亚洲地区的中国、泰国和菲律宾迅速作出反应,禁止从墨西哥和美国进口生猪和猪肉产品,预计会有更多的国家效仿,可能对美国猪肉的出口和消费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疫情的后续反应,美国等国家饲养生猪的数量将受到抑制,生猪存栏量会下降,同时考虑到生猪生长的周期较长,预计美国等国生猪生产很难在较短时间恢复,进而一旦疫情结束,国际市场上生猪供应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欧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生产地区、第一大猪肉出口国和进口地,欧盟在世界猪肉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被这次猪流感的对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最近,欧盟委员会为了消除人们的心理恐慌,打消那种流感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播的念头,已改称“猪流感病毒”为“新流感病毒”,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们误解它是一种动物疾病,否则会对生猪出口等行业造成更大的打击。

2.对我国国内生猪市场及生猪贸易的影响

回顾2004年~2006年由于猪蓝耳等疫病的肆虐,我国生猪大片死亡,生猪供给急剧下降。2006年~2008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高涨导致了我国物价的飞涨。尤其2008年4月份前后创下罕见新高,全国出栏活猪平均价格达17元/公斤左右。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部分地区甚至冲破20元/公斤大关。随后,全国猪价开始“跳水”呈快速下跌势头(见图1)。2009年的猪市已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所以我们不得不发出2009年生猪市场的 “负红色-亏损”警报。毋庸置疑的是,猪流感的爆发会加剧近段时间以来的猪价低迷状况。

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1月份我国进口猪肉1.05万吨,价值1146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2.2%和43.5%,而这些进口猪肉主要来自欧盟和美国。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在猪肉方面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进口量不到总产量的百分之一。中国每年从墨西哥和美国进口的猪肉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十万吨。所以,就目前的疫情来说,猪流感对肉进口影响并不大。而对于猪肉出口来说,由于肉生产长期的质量问题(如滥用“瘦肉精”,农药残留,买卖病死猪肉,给猪注水等)的困扰,生猪出口一处于低迷状态。若中国能继续做到不发生疫情,并适时推出生猪期货,提高生猪品质,对扩大猪产品的出口市场说不定是一个潜在的机遇,对09年处在亏损边缘的养殖户或许会出现一线生机。

二、在当前疫情下加快推出生猪期货的重要性

1.在当前猪流感疫情下,加快推出生猪期货步伐,有利于人们增强防病防疫意识

近20年来,我国养猪业经历着由传统粗放的小农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现代化养猪模式转变。近几年猪病肆虐中国,给生猪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损失。自2004年起,养殖业的疫情几乎没有间断过:禽流感、无名高热、蓝耳病等连续出现,每一次的冲击对于养猪业来讲都是致命的。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抗疫病能力低,尤其是2006年9月开始的猪蓝耳病打击,使得农民养猪户一蹶不振,并造成了猪肉价格的飞涨。据2008年农业部月公布数据,2008年1~5月,全国发病猪总数为4.5万头,死亡总数为1.8万头。疫病成了生猪养殖中除价格和成本风险外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生猪防疫系统薄弱,生猪疫病防治工作缺位等问题,在猪流感爆发的今天,给我国生猪市场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生猪期货的推出,有利于我国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之路。通过标准化的期货交易,有助于引导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加快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的进程,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形成,进而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治体系。大中型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推行“期货+订单”的新模式,联合养殖场、农户共同经营,合理组织生产,共同防治猪疫病。猪农也可以借助大企业的养殖技术、资金和疫病防治上的优势,在行情好的时候,扩大养殖规模,实现科学养殖,尽快走出小农经济和作坊式生产模式,提高经济收益。同时生猪期货的推出也有利于我国留住基层兽医人员,构建基层兽医体制,从而为我国建立有效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做出贡献。

2.在当前猪流感疫情下,加快推出生猪期货步伐,有利于提高猪肉品质,从而我国扩大出口,保证我国生猪养殖户不断增收

2008 年全球主要猪肉生产国生猪屠宰总量将达 9713 万吨,其中中国居首位,为 4470 万吨,占一半,是排名第三位的美国 1068 万吨生猪产量的 4 倍。美国既是世界第三大猪肉出口国,又是第三大进口国.进出口量都占18%,(猪肉出口量排在第一、二位的是欧盟和加拿大,分别占42%和20%。)美国年猪肉产量900万吨左右,出口量一般在8%~10%,2003年出口猪肉77万吨。日本是美国猪肉出口的最大市场,约占整个出口量的47%,日本进口猪肉的70%来自美国。加拿大也是猪肉生产大国,每年大量出口猪肉。

我国每年生猪出栏量及猪肉生产、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占据世界总量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国猪肉出口在全球猪肉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这与世界第一生猪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见表1)。

中国出口受阻的最核心的原因是猪肉品质、疫病和药物残留等达不到国际标准,无法打入国际市场,连韩国这样的二流猪肉市场也很难进入,只能以低价格方式进入较低端的市场。由于中国没有得到OIE的无病区认可;

猪肉安全质量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准,日本、欧盟、美国等对肉品质不予信任,出口到这些一类猪肉市场极为困难。在生产成本方面,肉的生产成本低于欧盟国家,但高于巴西、美国和加拿大。中国在产品质量、成本方面的劣势及保鲜技术等其他一些因素的落后等导致了我国猪肉出口打不开国际市场,贸易额不及第三大生猪生产、第二大猪肉出口国美国的一半,出口地也主要局限于香港、澳门等地。日本60%的农产品依靠进口,如果进口食品未达到标准,不允许进入日本。在进口产品检验方面,日本规定对不同时间进入日本的同一种商品,每一次都要有一个检验过程,对限制进口的产品更是针对性地实行复杂的检验手续,中国往往在出口质检中被发现问题导致出口受阻。缘此,肉出口取决于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的提高。

其次,中国食品安全意识较差。有些养猪散户,由于养猪利润过低,病死猪舍不得毁掉,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这些肉大多被加工成了火腿、肉松、熟食等流入我们的餐桌,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还对国内外猪肉消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第三,出口机制不合理,只允许外贸部门出口,将大型龙头企业拒之门外。仔细分析中国出口的形势,世界的畜产品市场就在我们的国门口,俄罗斯和日本仍然是主要的肉类进口国,其2007年两国肉类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0万吨和250万吨的水平,但我国生猪出口不进反退,出口机制的问题着实制约我国生猪出口产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我国可以借助生猪期货的交割制度引导生猪养殖的高标准化,降低疫情病毒和药物残留率,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降低生猪成本,利用价格优势和国际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扩大出口额,并进一步争夺生猪国际定价权,提高生猪养殖业的利润;由于甲型H1N1疫情的爆发,国际生猪市场上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也为我国抢夺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当前的甲型H1N1疫情,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要杜绝疫情的发生、稳定猪肉市场、提高养殖户的信心;另一方面应该主动地引导进出口转向,积极寻求海外市场,转“危”为“机”。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影响生猪养殖户的收入,利用期货市场“先卖后养”保障养殖户增收;养殖户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增加收入;生猪期货促进生猪出口从而可以促使生猪养殖户收入不断增长。

3.在当前猪流感疫情下,加快推出生猪期货步伐,有助于在我国建立生猪定价中心,争夺国际定价权,提高生猪养殖业的利润

国际定价权往往是指的是某地或者某个机构在某种商品上的定价能够左右或者严重影响国际上对该商品价格的定价的能力。而国际定价权主要体现在期货定价权上,大宗商品定价基本采用的是期货定价方式,国际贸易的惯例是商品的到岸价等于期货价格加现货升贴水。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拥有国际定价权的一方,在谈判中占有相当的主动;同时,定价权和话语权也是一个国家实权和企业实权的综合表现。

我国在大多数商品领域没有国际定价权,这使得我国在大宗商品的进口上吃了很多亏。在生猪市场上,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必须抓住时机,将国际定价权抓到手上。

惨重的损失无不彰显出国际定价权缺失之痛,要扭转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局面,必须夺取国际贸易定价权,而关健在于取得国际期货市场的定价权。我国作为猪肉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要想在猪肉国际贸易市场上拥有定价权,就必须建立生猪期货市场,因此,推出生猪期货势在必行!今年7月21日韩国的瘦猪期货合约正式挂牌,我国抢夺国际定价权再次失去了良机,一旦韩国形成亚洲地区生猪价格的定价权,势必对我国的生猪出口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我国要尽快推出生猪期货以争夺生猪的国际定价权,建立生猪定价中心。推出生猪期货后,通过发挥我国市场、消费大国的优势,扩大交易规模,形成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权威价格,影响国际价格的形成,让国际资源在中国的期货市场上按照“中国价格”、“中国规则”、“中国标准”进行交易,进而拥有生猪的国际定价权。生猪期货上市后,将有助于形成全国性的生猪价格,通过高效率的期货机制迅速传导到全球各地,增强我国在国际生猪贸易中的“话语权”,扩大出口,实现我国从生猪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进而增强生猪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拥有生猪国际定价权。

当前,受美国交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的放缓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健康平稳的运行。随着政策下带动下股市及期市的回暖,金融环境的稳定为生猪期货的推出制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我们及早推出生猪期货以为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铺路。而源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疫情的爆发,为我国生猪期货的推出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我国加快推出生猪期货使尽早尽快建立一个健康的生猪产业提供了东风。

参考文献:

[1]冯永辉 2009年国内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 网评论 2009.4.8

[2]周中等 “期货+订单”促生猪生产走出困境[J]财经界,2007,(07)

[3]刘文元 产业链避险需要生猪期货[J]中国农业科学与技术,2007,(09)

[4]紫薇 推出生猪期货有益于生猪产业链的发展 [N]期货日报,2008-02-05

[5]李宁,李龙滨 对我国生猪期货上市问题的浅析[J]现代畜牧兽医,2006,(08)

[6]何蒲明 我国生猪期货上市问题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7,(03)

[7]王长梅,王翠蓉 如何看待将“出炉”的生猪期货[J]饲料广角,2006,(09)

[8]李晗虹 生猪期货市场的建立和生猪期货交易[J]饲料广角,2007,(13)

[9]李磊 发展畜产品期货推动畜牧业现代化进程[N]期货日报,2006-11-08

上一篇:论中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税收调控力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