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朝鲜族象帽舞的整体研究

时间:2022-10-09 10:41:29

对朝鲜族象帽舞的整体研究

摘要:象帽舞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是农乐舞的最高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然而,受时展的影响,象帽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考验。为了传承、推广和发展象帽舞,笔者对象帽舞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研究,希望为大众更好地了解象帽舞,进一步推动象帽舞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农乐舞;艺术特点;演变;作用;贡献

随着历史的发展,象帽舞受到了诸多限制,其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应更好地专注于象帽舞的研究,大力培养象帽舞的接班人才,并广泛开展象帽舞表演活动,努力提高象帽舞在中国多民族舞蹈中的地位,推动象帽舞的进一步发展。

一、关于朝鲜族的历史及人文艺术

朝鲜族是东亚一个重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在中国主要居住在东北部的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等大中城市,他们和谐相处,相依而生,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

朝鲜族人民大都能歌善舞,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的舞蹈优美儒雅,或刚劲有力,或活泼洒脱,反映了朝鲜族明朗激昂和细腻委婉的民族性格特点。其中,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朝鲜人民十分喜欢的传统舞蹈。我们在此研究的象帽舞就是其中农乐舞的最高表演形式。

二、象帽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一)历史演变

长白山养育了朝鲜儿女,赋予了朝鲜族儿女勤劳淳朴、含蓄真诚的性格,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族舞蹈。俗话说:“观其舞,知其德。”从朝鲜族舞蹈的民族性格意识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族人民不屈不挠、努力上进的优良品德和独有的审美观念,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动作与形式。

其中,农乐舞是表现朝鲜族农民喜庆丰收的传统舞蹈,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是当时农民根据劳动内容、场合的不同而创作的舞蹈。《丰铮》是流行最广的农乐舞,跳舞时舞者先把“农者天下之本”的大旗插在中央场地上,并在旗杆顶上挂上野鸡头以求吉利。当中最特殊的技巧就是转动系有飘带的象帽,象帽是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的侵扰演变而来的。经过历史的变迁,象帽舞已经成为了朝鲜族人民颇为喜爱的舞蹈之一。

(二)现状

象帽舞在吉林省清汪县广为流传,每逢节日、婚礼、农闲和竞技活动之时,男女老少就会聚在一起,尽情表演。改革开放以后,象帽舞这一朝鲜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得以延续、传承和发展,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尽管如此,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局面,对象帽舞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三、象帽舞的基本特点

象帽舞是农乐舞的最高表演形式,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它超高的技巧性和表演性使其具备了独特的艺术特点。无论是在表演形式、基本动作、道具服装上都具有鲜明的朝鲜特色。

(一)表演形式

象帽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古至今,它的表演形式不断变化,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立完整的表演体系。首先,象帽舞在表演人数上变化很大,已从最开始的个人压轴发展成为多人、数十人,甚至上百、上千人的表演。同时,象帽舞的群体表演阵势庞大、内容丰富,把整个表演推向了最高潮。其次,现在的象帽舞表演形式也加入了许多现代化元素,将武术、街舞、芭蕾舞、拉丁舞等融入其中,风格新颖、独特。再次,在象帽舞技巧上,也由过去仅有的“平甩”“左右甩”,发展为“抖甩”“飞甩”“立甩”“叠甩”“旋甩”“狂甩”等。

(二)基本动作

甩象帽是象帽舞最基本的动作,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表演时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头顶和身体向前甩,进而“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同时,“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也带给欣赏者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感觉。

(三)道具

具有朝鲜代表性的象帽舞其道具也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工艺,制作起来相当复杂,程序也较为繁琐,是一门非常考验手工艺人的绝活。制作时,艺人要把葫芦锯成一半,再用木材制成一个上为圆球型、下为圆柱型的柱头,将其按在葫芦底中心并刷上桐油,然后用牛皮制作的绳(象帽棍)绑上窗户纸固定在葫芦顶的“柱头”上。在帽子顶端有一个长短不一的横杆,横杆的一端有个轴,固定在帽顶的旋转螺丝上,横杆的另一端拴着一条彩带,这就形成了象帽舞的专用道具。

四、朝鲜族文化与象帽舞的相互作用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生活环境、自然条件、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的差异,其舞蹈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在远古社会,由于人们居住地域的限制和人们交往的稀少,各部族的舞蹈基本上是独自发展的。随着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互相交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也有了一定的交流和影响,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朝鲜族形成独立、统一、完善的舞蹈形式,朝鲜族的象帽舞在吸收外来舞蹈的同时,仍然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保证了朝鲜族艺术文化的纯净和原始风貌。由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会给一个民族文化带来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民族舞蹈上也同样存在,象帽舞自然也不例外。它形成于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作用于朝鲜人民的生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成长。

五、如何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象帽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象帽舞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舞蹈人才老化、高龄化,骨干人才流失、断档;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以致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象帽舞”,从事象帽舞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少。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象帽舞,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一)组建象帽舞表演团队,促进象帽舞的进一步传播

在1949年汪清县组建了象帽舞表演队,并由象帽舞第一代传人梁泰传授技术,每逢节日婚礼都会举办。到了1954年,象帽舞更是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并走上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了人民面前。

(二)鼓励象帽舞人才通过各种传播途径,进一步推广象帽舞

“达人秀”是某电视台开办的一档深入人心的电视节目,在这一节目中,方日权带来的象帽舞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作为一名餐厅的服务员,他为象帽舞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了象帽舞。他在表演时将帽子绑在头上,帽顶拴着30米长的彩带,然后直接将“帽鼻”甩到了观众席,而眨眼间他又踩着小碎步将彩带绕回到身边,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他身边绘出美妙彩环,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日权认为现在年轻人学“象帽舞”的很少,而这种民族的东西,一旦年轻人不来传承就会很快消逝,所以即使打工很累,他依然坚持了下来。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因为保护和传承象帽舞是新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必要为这些象帽舞艺术的传承人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推动象帽舞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挥国家与人民的力量,进一步推动象帽舞的发展

挖掘象帽舞与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发动国家和人民的力量,将象帽舞文化融入实际生活,从而达到象帽舞的动态保护和生态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国家的大力宣传可以使象帽舞在国际上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在2011年11月8日,澳大利亚专家组参观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乐舞的展厅并观看了象帽舞艺术团的表演,对象帽舞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外籍专家纷纷表示中国朝鲜族舞蹈刚毅与柔美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朝鲜族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更应该集中国家与人民的力量,使象帽舞的发展更加辉煌。

六、结语

“象帽舞”自清朝末年传入中国以来,当地朝鲜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并形成了延边朝鲜族舞蹈的又一特色。它表现出了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富于创造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鉴于象帽舞在发展中所受到的一些冲击与考验,我们要想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象帽舞这一艺术形式,就必须加强象帽舞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努力发展朝鲜族文化,大力推广象帽舞的娱乐精神和表演活动,使象帽舞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陈芳,李信.欢快活泼的象帽舞[J].吉林大学学报,2008(7).

2.傅裕.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J].延边学院学报,2009(10).

3.孙晓燕.浅谈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11).

4.姜兰.浅谈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0(2).

上一篇:浅谈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