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之上海闲话

时间:2022-10-09 10:07:14

1、同学们念“心语”,吴佩珍后第一个同学:“顶怕孤独,最喜欢轧闹猛……”处“顶”如用沪语讲则更理想、 “闹猛”沪语,即“热闹”

2、王家吃饭,瑶瑶妈:“吃江水,说海话,就能干在一张嘴巴上。”是沪语翻译出来的。这属于翻译后基本能表达原意、保留原味的。

3、瑶瑶在蒋丽莉的生日宴会上,七姨:“我们家这位小姐是多少难弄……”,“多少难弄”应说沪语, 为“有多麻烦、多难伺候”之意。

4、在去片场的电车上,瑶瑶说吴佩珍“十三点啊?”十三点即“痴”,因为痴字笔画共十三。

5、瑶瑶依约来到程先生的照相室,程先生:“没想到你那么爽气。”“爽气”也是硬译成普通话的沪语,“干脆”之意。

6、瑶瑶妈担心程先生是“骗骗野人头”的,是翻译成普通话的沪语,即“骗骗无知者”,还是说沪语有味道。

7、吴佩珍向瑶瑶报告上杂志封面的喜讯,瑶瑶说吴佩珍“哇啦哇啦”,这也是沪语里来的,即“咋咋呼呼”、“大声嚷嚷”。

8、瑶瑶妈说程先生“自说自话”把照片登上杂志,也是沪语里来的,即“自作主张”,不问他人的意见。

9、瑶瑶妈用普通话说瑶瑶还是“有轻头”的,瑶瑶爸用沪语说“轻头”。其实应该写作“清头”,即脑子清醒。

10、王敬堂夫妻商量投机倒卖药品,王敬堂说“我可不愿承担这个肩胛”,这个“肩胛”应说沪语,相当于普通话的“肩膀”,而不是肩胛骨,而在这里引申为“责任”。

11、瑶瑶妈说“我也是这样回头”星光照相馆的。“回头”是硬译出来的沪语,即“拒绝”,通常都是婉拒。

12、理发馆里,瑶瑶要求理发师做出来的效果“赞一眼”,说的是沪语。“赞”就是“棒”,这个似乎已经被台湾普通话吸收, 现在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了。“一眼”就是“一点”,“一眼眼”就是“一点点”。

13、王敬堂说明明要是“魂灵开了窍”,普通话里都说“灵魂”,沪语才说“魂灵”,“魂灵开窍”就是“脑子开窍”。

14、瑶瑶说妈妈对程先生“瞎猜八猜”,也还是说沪语比较好,“瞎X八X”这是沪语常用的结构, “八”相当于“胡说八道”的“八”。

15、莉莉妈说莉莉“黄狗出角变麒麟”,这在沪语里有“半瓶水晃荡”之意。

16、瑶瑶妈说理瑶爸“拎勿清”。“拎勿清”“拎得清”就是是否识时务。

17、瑶瑶爸要去见投机伙伴许先生,用一句沪语“好好较想想看”结束和瑶瑶妈的争吵。“好好较”的“较”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好好较想想看”的教训意味很浓的。

18、瑶瑶妈回敬瑶瑶爸一句沪语“像个落帽风”,讽刺他出门时候匆匆忙忙,前后不顾,好像连帽子也会弄丢掉。“落帽风”本意是大风,能吹掉帽子的大风。

19、“娘姨”出现了多次,这用沪语说比较好,因为“娘姨”不是“娘”也不是“姨”,就是保姆,不过通常是已婚妇女。

20、“南京到北京,叔叔阿姨叫不停”,也是翻自沪语的吧, 意思就是嘴巴甜一点,出门在外才不会吃亏。

21、莉莉妈说:“口里说出血,还当是苋莱水。”沪语好形容人不听劝。

22、七姨说小嫣红“最疙瘩了”,“疙瘩”在沪语中有挑剔的意思。

23、裁缝说旗袍的“花样经”可是不少,“花样经”又是硬翻过来的沪语,就是“花样”,但是有“讲究”的意思在里面。

24、王敬堂说心里“窝煞”,就是心里懊,隋得要死, “堵得慌”。

25、瑞英说王敬堂:“格侬不是枉怼吗?”:“这你不是强词夺理吗?”“格”相当于“这”。“枉怼”是音译,意译一下应该是“横扯”。蛮横的“横(heng第四声\去声)”在沪语中发音近似“枉”。“扯”在沪语中发近似“对”的音,包括“扯”的所有义项,如“扯了三尺布”、“扯七扯八(没边没际的闲聊, 引申为不正经的)”。“横扯”就是“强词夺理”之意。

26、木根说程先生眼睛“定洋洋定洋洋的”,都对着瑶瑶去的。“定洋洋”显然是硬译的沪语,形容目光盯在那里不移开。

27、木根说理瑶和李主任“夹在一道,狎其亲热”,都是硬译的沪语。前半句“挤在一起”,“夹”应是“轧”,沪语之“挤”,“狎其”是“非常”之意。

28、明明说同学“面孔红得像杜六房格叉烧一样格”。杜六房是上海老字号,卖熟食的。

29、瑶瑶说明明“要死来”,这么简单的题目不会做。这里的“要死来”,在沪语中,长辈常用在批评晚辈的开头, 以示错误性质之严重。

30、程先生对瑶瑶说:“你再哭,我也屏不住了。”“屏”是硬译的沪语,相当于普通话的“憋”。

31、李主任说给瑶瑶请个“小大姐”,“小大姐”就是小保姆。旧上海的女佣,未婚的称“大姐”, 已婚的称“娘姨”,年老的叫“嫫嫫”,就是容嫫嫫那样的。

32、瑶瑶爸问瑶瑶:“房子是你自己顶下来的?”这个“顶”即现在说法:盘下使用权,茅盾的《子夜》中也有这种用法,严格说起来这已经是普通话了,但不常用。

33、瑶瑶爸说李主任是个“大夯榔头”,既大人物。

34、瑶瑶爸说这头不过是个“小公馆”,“小公馆”就是当时有钱有势的男人在外包二奶的“外宅”。

35、瑶瑶妈说“新做一份人家”,硬译的沪语,就是“新建立一个家庭”。“做人家”就是“过日子’;如果把“做人家”的重音落在“做”上,就是“会过日子”,即节约。

36、瑶瑶妈说“陌陌生生”来一个人,这也是沪语的用法, 普通话中没有对叠用“陌生”的。

37、瑶瑶说“总有厌气的一天”,“厌气”也是硬译的沪语,意为失去新鲜感,语意较“厌倦”为轻。

38、郑妈说“卖相不要太好”,“卖相”是沪语,就是外表、外形、造型;沪语中还有“吃相”,引申为“态度”。

39、蒋太太要小嫣红不要“笃定泰山”,“笃定”是硬译的沪语,为心态安稳、镇定之意,“笃定泰山”就是“心态安稳得像泰山一样”。

40、程先生请莉莉吃饭,点的是第三集瑶瑶点的“糟鸭蹼、开洋干丝、清蒸鲥鱼”。“开洋”在上海话里指虾干,“干丝”就是豆腐干丝。

41、六妹说瑶瑶“油盐不进”,也应该来自沪语,即“软硬不吃”,死不悔改。

42、小嫣红说“大黄鱼五十根,小黄鱼一百根”。旧上海“大黄鱼”是指老秤10两一根的金条,“小黄鱼’是指老秤1两一根的金条,合计600两,30000克(如果当时1两:50克)。以今日金价140元/克计算,小嫣红打算用420万元(人民币现价)买瑶瑶离开李主任。即使以上的换算比例有错误,也说明了李主任的财力。

43、太太们说李主任“顶真”,这是普通话吸收沪语的词汇,即“认真”、“较真”。

44、吴佩珍说碰到王琦瑶家“小 ”。“”是娘的繁体字,沪语“娘(第二声、阳平)娘”就和普通话里一样的意思,“正宫娘娘”、“观音娘娘”;但“(第四声,去声) ”在沪语里就是

“姑姑”,而在吴方言其它一些地区,如绍兴,“ ”是“奶奶”的意思。

45、瑶瑶说程先生“乌苏了眼”。“乌苏”本意是天气或心情郁闷,也可引申为邋遢(西西讲过);但在这里,就是讲程先生人太闷了,不爽快。

46、瑶瑶要郑妈到“凯司令”买西点。“凯司令”是上海老字号的西餐店兼咖啡室,据说“取名‘凯司令’,是因为确有一名中国将军鼎力相助他们拿下这爿门面,本欲以该将军之各命名,将军坚决不允,便一句笼统的‘凯司令’,既是对该将军的感谢,又意本店为常胜将军,在商场上永往直前”。

47、瑶瑶要郑妈到“陆稿荐”买叉烧包、鱼排。“陆稿荐”是苏州的熟食老字号,“稿荐”指稻草垫子;传说这家店的陆老板得到神仙睡过的稿荐,拆下稻草煮酱肉则顿时肉香四溢,故名。但我怎么听着瑶瑶说的像“六谷鸡”(”六谷”即玉米)。

48、瑶瑶要郑妈到“哈尔滨”买咖啡豆。这里“哈尔滨”也是上海的一个西点生产商,不是要郑妈千里迢迢去哈尔滨买咖啡豆。

49、瑶瑶妈说程先生反正也不开“火仓”,就是说程先生不“开伙”,不点火做饭。

50、瑶瑶责怪郑妈变成“包打听”了。“包打听”是旧上海租界巡捕房(外国殖民者办的警察局)的中国籍巡捕、侦探, 因为是替洋人办事的中国人,多少有点汉奸洋奴的意思,所以感彩偏于贬义。

51、严师母说“脚翘黄天炮”,其实一般是“脚翘黄天宝”或“脚翘黄天霸”,形容脚翘得很高、目中无人的坐姿。

52、康家大太太说老康对明逊“撒隔壁气”,“隔壁气”本来是说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生气,这里却似乎是拿明逊当出气筒的意思,不妥。

53、严师母对明逊说“不作兴的”,还是说沪语的好,“不作兴”相当于北方话的“不兴”,即“不应该”的。

54、明明的老婆翠芬骂儿子毛毛“讨债鬼”,还是说沪语的好。上海一带的父母骂子女的时候常用这个词,因为古老传说,上辈子欠人家“债”,人家转世投胎做你的子女,来向你“讨债”,所以父母老是为子女操心、烦恼、辛苦。

55、程先生说在江西农村出疹子,抓的“血赤呼啦”的,也是沪语译过来的,发音更像“血赤污拉”,形容体表血污较多,但一般都是皮外伤。

56、严师母说理瑶人长得“登样”,根本就是沪语,应该用沪语说,“登样”就是“漂亮”。

57、“荡头”,沪语中是说项链之类下面的坠件,因其在项链下面“荡来荡去”。

上一篇:华翼新闻等 下一篇:金语录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