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2-10-09 09:26:36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 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96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中药饮片A D R原因有多种,加强安全用药意识、 合理使用中药、确保中药质量和强化药物安全监管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减少和避免中药饮片A DR的发生,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药。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91-02

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方法,经过加工后直接用于 中医临床的中药。近年来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报告呈上升趋势川,这 使中药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中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中毒性反应、过 敏反应、功能紊乱与内分泌失调等。因此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中药的 不良反应有所了解,进而加以预防。本文对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的68例中药饮片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了分析,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如何加强用药安全进行探讨。

1 一般资料

1.1 68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18例。其中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只有半岁。

1.2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

1.2.1 副作用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伴随药物疗效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不相关的意外有害效果。副作用症状主要表现在嗜睡、轻度头昏、乏力、口干、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等[2]。

1.2.2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指因药物引发的病理改变及生理系统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毒性反应会造成患者肾脏损害、肝脏损害、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等。其症状在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抽搐、惊厥、眩晕、呼吸抑制等;在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悸、胸闷等;在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肠不适、腹泻、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在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在泌尿系统表现为尿路上皮癌、肾功能衰竭等,药物不良反应亦可发生在其他生理系统[3]。

2 结果

68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中,占比重较大的为粘膜及皮肤患者,为29例,占42.65%,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瘙痒、疱疹、荨麻疹;胃肠不良反应患者4例,占5.88%,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穿孔、麻痹性肠梗阻;肝胆系统不良反应患者6例,占8.82%,主要症状为黄疸、中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2例,占2.94%,主要症状为抽搐、精神兴奋、周围神经痛、癫发作、躁狂症;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患者3例,占4.41%,主要症状为心功能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性早搏、心肌炎;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患者2例,占2.94%,主要症状为呼吸抑制、哮喘、呃逆;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患者3例,占4.41%,主要症状为尿潴留、尿崩症、膀胱炎、肾炎、急性肾衰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患者3例,占4.41%,主要症状为紫癜、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患者2例,占2.94%,主要症状为甲亢、面部色素沉着;其它不良反应患者14例,占20.59%,主要症状为双目失明、全身疼痛、急性中毒导致死亡。

3 讨论:

3.1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3.1.1 炮制不当

中药都需要炮制,如炮制不当或者炮制不足就会发生不良反应。

3.1.2 药物本身有毒

某些中药自身就含有毒性,如雷公藤含有雷公藤毒性生物碱,矿 物类朱砂、雄黄、黄丹、白矾等均具有强烈的毒性,桑寄生这类植 物寄生在有毒植物上就会产生毒性。

3.1.3 药材管理不当

药材在种植、加工、运输、保管过程中各种不正当方式引起药材 变质,服用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药材在种植过程中环境污染、施放 农药过量,中药材会出现铅、镉等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霉菌毒索 超标等问题。

3.1.4 中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中药的品种较多,由于地方用药习惯的不同以致来源不同, 导致 品种复杂混乱,容易引起中毒。

3.1.5 煎煮不当

煎煮时间需要根据药物的长短不同。山豆根如果煎煮时间过长而 增加毒性。

3.1.6 过量或长期服用

中药都有一定的剂量范围,过量或长期服用会超出身体的承受极 限, 量变就会成为质变,发生不良反应。

3.1.7 配伍不当

中药有 “ 十八反、十九畏”,药物之间都有配伍禁忌,配伍不合 理会产生毒副作用。食品也会对药物有不良影响,服用一些药物时要 避免同时服用萝卜 、醋、苋菜等,如茯苓不能与醋同用。

3.1.8 个体差异

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对中药的耐受性也不同,其不良反应的程 度也不同。不同患者同时使用同剂量的一种药物,有的有不良反应, 有的则没有。老人、儿童及身体较弱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也相对 差些,易出现不良反应。

3.2 中药用药安全管理

3.2.1 进行科学管理 ①根据GAP标准,科学推行并合理规划中药生产基地建设,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使药材真培养技术标准化,操作管理规范化,同时加强个体中药种植户的培训及监管工作;②对中药的生产工艺过程逐步制定出各种操作标准,并加强监控力度,必要时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用以研究中药加工工艺原理,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③做到中药运输及贮存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在这个环节中因各种因素造成的药性改变、药效降低及过期的中药,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药品质监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以对各个环节的药品安全问题做到监控与科学管理。

3.2.2 科学使用中药有些药物在剂型或服用方法上有特殊要求,如鸦胆子不宜入煎剂,须用干龙眼肉或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片剂服用,否则蚀灼口腔,食道,胃肠等。另外,饮食禁忌也是必须遵守的,否则会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如地黄,何首乌忌葱,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对处方用药要谨慎、科学,特别是对有毒中药、长期用药、忌联合用药、中西药的配伍应用。医护人员要加强用药监护并指导患者科学用药,避免患者擅自增加剂量、延长疗程、联合用药。

4 结 语

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中药的安全性刚题必 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减少中药的不良反应,从药物来源、加工炮制、配伍、使用方法等方面都应该严格把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的。中医药学要想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必须加强中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了解中药的组成成分,准确辨证组方,合理配伍,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其对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的药材更应该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鹂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时珍国医国药 2009,(1)

[2] 杨立平 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1,(21)

[3] 靳秀芳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河北中医 2010,(8)

[4] 高丽君 孔立 23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国中医急症 2009,(6)

[5] 周书成 阎恩兰 浅淡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中国医药指南 2009,(21)

上一篇:探讨儿童口腔牙髓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合理应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