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效应下假想水平力的探讨

时间:2022-10-09 09:03:10

二阶效应下假想水平力的探讨

摘要:研究二阶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二阶效应对结构的影响;通过把二阶效应转化为假想水平力,得出假想水平力的近似公式,并验证该近似公式的可靠性。

关键词:二阶效应 假想水平力

Abstract: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of second order effect, and second order effect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Through the second order effect into imaginary horizontal force, draw imaginary horizontal force approximate formula, and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pproximate formula.

Keywords: second order effect imaginary horizontal force

中图分类号:O17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一阶弹性分析方法(即根据未变形的结构建立平衡条件,不考虑结构位移对内力的影响),一般可获得合理的结果。但在研究框架的稳定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框架结构的位移和位移对内力产生的影响,即二阶效应(效应),根据位移后的结构建立平衡条件,这就是二阶弹性分析。

二、二阶弹性效应理论:

荷载与变形之间为线性关系,结构按未变形前的几何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计算,叠加原理适用,这种计算为一阶分析;对于需要考虑变形对结构内力计算的影响,应按结构变形后的几何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计算,此时,荷载与变形之间已非线性关系,叠加原理不再适用,这种计算称为二阶分析[1]。

当构件考虑二阶效应时[2],其侧向位移与弯矩需要放大,放大系数为公式(1),

其中,p为轴压力;S为构件抗侧刚度;

某悬臂柱,受水平荷载为F,竖向荷载为p,杆件长度为h,杆件抗弯刚度为EI,计算简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悬臂柱计算简图

现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假设在水平荷载F的作用下,构件侧向位移为,附加弯矩产生的侧向位移为,则最后的侧向位移为=+,其中,二阶弯矩为p。1)当构件为直杆,即不考虑杆件自身的p- 效应时,此二阶弯矩相当于在杆件上端作用p/h的水平力,该水平力产生的侧向位移为=p/(hS)。

则,=+=F/S+ p/(hS),求解= ,其中为一阶分析得到的侧向位移,若考虑二阶效应,则侧移需要乘以公式(1)的放大系数。此时的水平假想力相当于

p/h (2)

2)若考虑杆件变形是曲线,设变形曲线为正弦函数为公式(3)所示,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到方程为,其中,带入初始条件x=0,y=0;x=h,y=。得到变形曲线为

(3)

现求解,在二阶弯矩p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现对柱顶施加单位力1,如图2所示,在单位力作用下,杆件的弯矩为,

()

图2 单位水平力作用

二阶效应产生的弯矩为()

由=+=,得到,则放大系数为

对泰勒展开取前两项,得 ,

从上面式子可以得到,在二阶效应下,相当于在原来的水平力F基础上,加上假想水平力(4)

,为杆件直线变形情况下的附加水平力(2)。

三、算例:

在《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二阶效应明显的需要按二阶分析进行结构内力、变形计算。

在规范中,以假想水平力的形式出现。现对本文提出假想水平力公式进行验算,取一层结构,以层模型的形式,即悬臂柱,柱顶集中质量的形式。柱子EI=1.314e13,水平荷载F=14600N,竖向荷载p=438047N,层高h=3000mm,按假想水平力公式(2)、(4)分别计算[3],如表1所示。

表1 一层结构二阶效应位移值

从计算结果来看,公式(4)形式的假想水平力更符合真实情况,说明柱子的变形是曲线型不是直线型。

对一层以上的框架结构,假想水平力如何考虑呢?经前人的研究,对于层数的影响,取折减系数;因此作者建议采用公式(5)形式的假想水平力。

其中, 为考虑楼层数的折减系数,其中为楼层数,当>1.0,取=1.0,即当只有一层时,不考虑折减系数,因为此时按变形曲线得到的公式(4)是理论值;是层间位移,h为层高;柱子轴压力。

某二层结构,按层模型考虑。柱子EI=1.314e13,每层水平荷载F=14600N,每层竖向荷载p=438047N,h=3000mm,按假想水平力公式(5)计算,如表2所示。

表2二层结构二阶效应位移值

同样的二层结构,每层水平荷载F=14600N,每层竖向荷载p=100000N,按假想水平力公式(5)计算,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竖向荷载下二层结构二阶效应位移值

对于三层的框架结构,按层模型考虑。柱子EI=1.314e13,层高为h=3000mm。取不同的荷载值,经计算得到表4所示。

表4 三层结构二阶效应位移值

对表1、2、3、4不同条件下二阶效应判别式进行验算,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4]。

表5 二阶效应判别式计算值

《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0.1时,结构需要按二阶分析计算位移、内力,从表5可以知道,当判别式大于0.1时,的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附加位移,也即产生了附加弯矩。但为什么,规范对假想水平力的形式按下列公式(6)考虑呢?

(6)

其中,为不同材质影响系数。

跟公式(5)相比较,把换成了1/250,那是因为,实际工程[5],不允许侧移过大,《钢结构设计规范》对层间侧移的规定是h/400,又考虑构件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制作误差,即初始缺陷,又参考国外规范对假想水平力的规定,综合考虑得出公式(6),而公式(5)是不考虑对层间侧移限值的条件下,理论上得到的近似公式。

四、结论:

通过对悬臂结构的二阶效应理论推导,得出了二阶效应产生假想水平力的近似公式(4);对于一层以上的结构形式,在前人研究楼层对假想水平力的影响的基础上,综合提出二阶效应下假想水平力的理论近似公式(5);通过sap2000软件的算例验证,理论近似公式是可靠的,可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 龙驭球等. 结构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

[2] 陈绍蕃. 现代钢结构设计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

[3] 北京金土木公司. Sap2000中文版使用指南(第二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2.29

[4]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崔佳等. 钢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永登县庄浪河城关高家湾至城风山段险段治理工... 下一篇:贯通点对矿山测绘中贯通误差的干扰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