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吉寺“多吉普尔羌姆”源流

时间:2022-10-09 08:52:08

【摘要】“多吉普尔羌姆”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独有的法舞、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极具特色。本文以在安多地区唯一有其传承的求吉寺为中心,从“羌姆”的缘起、萨迦派“多吉普尔羌姆”的缘起、萨迦派“多吉普尔羌姆”在求吉寺的传承三方面来探究求吉寺“多吉普尔羌姆”的源流。

【关键词】求吉寺;多吉普尔羌姆;源流

藏传佛教萨迦派“多吉普尔羌姆”又称“金刚橛法舞”,发祥于后藏的萨迦寺,是萨迦派法舞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今在整个藏区除了后藏萨迦寺外,只有康区德格更庆寺,安多若尔盖求吉寺有传承。求吉寺是藏区四大萨迦派寺院之一,该寺的“多吉普尔羌姆”在萨迦寺“多吉普尔羌姆”的基础上纳入了本土文化的内容,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仪式程式,并在安多藏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一、“羌姆”的缘起

“羌姆”源于藏传佛教“前弘期”,却盛行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与印度大乘佛教密宗直接相关联,融藏地本土文化及早期笨教仪轨为一体的一种宗教仪式。在藏地最早出现在桑耶寺的镇地仪式中,其最初的名称叫“金刚舞。

“羌姆”的雏形源于印度密宗中的“金刚步”。“金刚步”又与印度大乘佛教密宗直接相关联。藏地本土文化孕育了印度密宗及其仪轨在藏地的发展。

公元八世纪,赤松德赞时期,“金刚乘”的代表人物之一――莲花生大师进藏标志着印度密宗在藏地的传播。在桑耶寺镇地仪式中莲花生大师所行的仪轨,是“金刚步”在藏地最早的传播。

“羌姆”源于藏传佛教“前弘期”,却盛行于藏传佛教“后弘期”。“后弘期”随着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形成,“金刚舞”也被各教派相继继承,并且按照本宗的教义教理和仪轨进行了改革。随之“金刚舞”也渐渐被分流,形成了风格各异、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教派“羌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宁玛派“羌姆”、萨迦派“羌姆”、噶举派“羌姆”、和格鲁派“羌姆”。同时,“羌姆”作为一种具有完整形态及严格表演程式、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以舞传密”的宗教仪式才真正形成,并在藏地得到广泛流传。

二、萨迦派“多吉普尔羌姆”缘起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宗派之一,其“多吉普尔羌姆”舞步的最初渊源是由莲花生大师继承的印度《金刚橛修供》中的密宗舞步,“多吉普尔羌姆”雏形在藏地的最早出现是在桑耶寺净地仪式上,则是莲华生大师所行的金刚舞步。

有关“金刚橛”仪式的最早记载是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古称“勃律”)古代佛塔中发现的贝叶经上,其年代可以追述到公元前五世纪。在《莲花生大师传》中,有记载说,在卡沙卡玛拉(梵文:kashakamala,地名)北部地区,盛行金刚橛教法,后来莲花生大师为了排除修行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障碍,从印度带去了《金刚橛密法》。

三、萨迦派“多吉普尔羌姆”的历史传承

《金刚橛密法》抵达藏地后,为弘扬佛法,莲花生大师便将其在藏地进行了传授。在藏传佛教历史中,在桑耶寺出家的“七试人”之一――昆・鲁亦旺布松哇被萨迦昆氏家族认作先祖)亦说是最早得到莲花生大师《金刚橛密法》传授的僧人之一,他还最早将《金刚橛修供》吸纳到早期的萨迦派中。随后萨迦派创始人贡却杰布在遍学了包括“道果法”在内的显密教义的基础上,改进和充实了《金刚橛修供》的内容和形式。到16世纪,萨迦派22代法王阿旺・贡噶仁钦时,更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对莲花生大师的金刚步做了大胆改进和丰富,并按照该派最精要之“道果法”的义理将《金刚橛修供》改为萨迦派祖寺―萨迦寺的主神“义当多吉羌姆”即“金刚本尊”驱魔镇邪的仪轨,并称之为“普巴羌姆”即“金刚橛法舞”。

四、求吉寺“多吉普尔羌姆”的传承

求吉寺是安多地区最大的萨迦派寺院,1842年该寺派员自后藏萨迦寺学得该法舞之后,在此基础上借鉴本寺已有的“仁切”法舞表演经验,创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吉普尔羌姆”法舞,并于当年开始举行“多吉普尔羌姆”仪式,后曾中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恢复并延续至今。现“多吉普尔羌姆”已成为求吉寺重要的法舞仪式,有每年举行的传统,并在安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多吉普尔羌姆”传入求吉寺是在建寺活佛世系第四代德囊更青阿旺更嘎嘉参(18151866)时代,1841年时至德囊活佛26岁,西行入藏,拜见萨迦赤钦阿旺更嘎扎西图多丹增让波,呈请将“多吉普尔羌姆”传授于求吉寺,得到赤钦应允,并获“金刚橛”法器一枚。届时,德让活佛让兄长既僧人巴觉留于萨迦寺习练“多吉普尔羌姆”相关手印及仪轨,历时一年。

次年,巴觉习得完整“多吉普尔羌姆”遂与德囊活佛于同返求吉寺,并开始在求吉寺传授“多吉普尔羌姆”。最初选出4名习练法舞的僧人,继而传授予40位僧人,于藏历第14水兔年正月初七首次在求吉寺举行了“多吉普尔羌姆”仪式。

1958年由于民主改革,法舞被迫中断,时达29年。到1986年在求吉寺主持活佛曲志仁波切阿旺根嘎仁青嘉参华让波和嘉央玛韦桑格的倡导下“多吉普尔羌姆”仪式得以重续。由当时在世的法舞原班僧人嘎让降措、格让、格拉等重新整理“多吉普尔羌姆”,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本寺已有的“仁切”法舞仪轨,通过原班僧人亲自教授、经过法舞僧人严格修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吉普尔羌姆”,并于1989年正月初七再度问世。从此“多吉普尔羌姆”作为求吉寺重要的法舞仪式,有了每年举行的传统。

参考文献:

[1]土观・罗桑却季尼玛著.刘利千译注.土观宗派源流[M].:人民出版社,1999

[2]图齐.宗教之旅[M],耿N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01)

[3]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04)

[4]李家平.萨迦“羌姆”考略[J].艺术研究,1988(02)

基金项目: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125)。

作者简介:

顿珠卓玛(1979-),女,藏族,四川阿坝人,硕士,西南民族大学研究院,研究方向:藏传佛教。

上一篇:广灵县发展文冠果探索 下一篇:顶尖营养专家食养配方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