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一位运动员开设个人页面

时间:2022-10-09 08:45:08

为每一位运动员开设个人页面

2007年10月2日至11日,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特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160多个国家的7000多名运动员参赛,2万余位嘉宾与会,5万名志愿者为之服务。来自世界各国的1427名媒体记者聚集上海,他们通过各类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为世界各地关注特奥运动的人们发回报道。

与此同时,www.省略网站也正式开通,这是特奥历史上首个视频报道网站,它开辟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网络视频报道的先河。在这个网站上,每一位运动员均拥有自己的个人页面,除个人资料之外,还有24小时不间断的白天赛况更新,其覆盖面比1427位记者的报道之和更为完整、全面。同时,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特奥运动和精神的传播更持久,影响更大。

国际特奥会视频报道网站的尝试,对其他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效益延伸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国际特奥会视频报道网站基本情况

www.省略是在国际特奥会宣传及创意副总裁Peter Whe eler(彼德•维勒)先生的创意和协调下,由美国北卡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北卡大学)、中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牵头,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在特奥会比赛期间,来自中美这五所大学的270多名志愿者,每三人一小组,共拍摄近500小时视频素材,编辑完成7563个短片,在该网站上、共享。

该网站目前只有英文版本,包括Athletes(运动员)、Stories(备赛故事)、Sports(运动项目)、Landmarks(中国及上海著名景点)、Map(中国互动地图)五个部分,每日还推出Highl ights(精彩片段)。运动员一项中,是为每一位参赛运动员设计的个人页面,内容为运动员基本情况介绍,及在开幕式、颁奖仪式上和比赛过程中的画面。备赛故事是事先由北卡大学的学生和复旦大学学生制作的时长为3分钟的纪录短片,以展现各国特奥运动员积极备战2007特奥会的情况。运动项目运用动画技术生动地介绍了这一届特奥会上的比赛项目。中国及上海著名景点利用3D技术,建立了包括长城、东方明珠等在内的十多个景点的3D模型,帮助世界各国的网民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和上海的信息。而通过点击中国互动地图,则可以了解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情况。

二、国际特奥会视频报道网站的创新之处

在新媒体层出不穷,各类Web2.0网站势如破竹的现今时代,国际特奥会网站的制作技术本身并无新意,然而把网络和视频采集技术运用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的创造,却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其创新之处体现在:

1.网站内容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都会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其功能以介绍筹备情况、权威信息等。国际特奥会的官方网站已相当成熟,还特别开辟在线捐款、定制特奥新闻邮件等项目为浏览者提供服务。但本文所介绍的国际特奥会视频报道网站项目,在国际大型赛事中尚无前例,具有开创意义。

网站立足于宣传特奥精神和主办国家或城市、以每一位特奥运动员为主体,建立相应的网页,并即时提供他们的比赛情况,这恰恰发扬了体育比赛观赏性强的长处。通常,网上的体育报道多以图片和文字为主,系统的动态画面几乎没有。如果受众要观看直观的画面,不得不借助电视。而电视媒体往往提供直播或新闻报道为主,前者是量太大,看起来易失去耐心,后者是量太少,看起来不过瘾,而视频报道网站去渣留精,提供了众多比赛和运动员的精彩片断,观赏性极强。

2.传播手段的创新

网站可检索每一位运动员的个人信息和比赛视频,只要输入运动项目名称或运动员姓名即可。体育运动无国界、种族、文化之分,而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媒体报道受频道时间和版面空间限制的局限,通过整合文本、图像、视频、音频,使得传播面更广,传播时间更为持久。

此外,覆盖全体运动员的视频总量,给予受众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选择权。这对于推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在世界范围内持久的影响力有所助益。

3.组织方式的创新

拍摄每一位运动员、每一场比赛的画面,并进行后期编辑处理,及时上传网站,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是不可能完成的,且成本也将十分高昂。特奥运动吸引了大批志愿者投入其中,视频报道网站在组织方式上,依托高校新闻学院的资源,有效组织了一支准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制作团队,来自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与来自上海四所高校的270多位志愿者精诚合作,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得报道有序,内容精练。核心团队的长期筹备,以及志愿者团队的短期集中集训与工作,节省了大量成本,并扩大了赛事和网站本身的影响。

三、国际特奥会视频报道网站实施过程

特奥会视频报道网站的制作技术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怎样组织人力和物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让7000多名运动员人人都有画面的目标。

该网站的建设历时两年,主要分以下六个阶段:

1.创意和规划阶段

据彼得•维勒称,2005年10月左右,作为国际特奥会宣传及创意副总裁的他萌生了让每一位关心特奥运动的人有机会看到特奥比赛的念头。因此,他来到了北卡大学寻求合作。北卡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Rich(瑞奇)被这个充满挑战性的创意吸引,并同意领导这一项目。作为新媒体技术方面的专家,他规划了项目的进程,并结合自己和同事所教授的3D制作、多媒体纪录片等新媒体课程,组织学生开始设计网站的基本内容。而彼得则开始为该项目筹募设备和资金。2006年9月,在北卡的提议下,彼得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加入团队,为网站在上海开展内容采集打下地缘基础。

2.可行性测试阶段

2006年10月,北卡与复旦共同派出志愿者对上海世界特奥邀请赛进行现场拍摄和后期编辑,并对已经搭建的网站平台进行上传测试。2007年1月~5月,为使网站核心团队与中国志愿者的沟通更为流畅,经选拔,5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赴北卡交流,主要任务是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赴美国各地拍摄特奥运动员纪录片、制作上海标志性建筑的3D模型。

3.扩大参与阶段

2007年3月~6月,由国际特奥会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出面,联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师大传播学院和上海大学影视技术与艺术学院参与该视频报道项目,共同分担各高校所在区域附近场馆的拍摄任务,同时,在各校招募志愿者。

4.全面准备阶段

2007年6月~8月,由项目领导团队确定各高校具体负责的比赛项目和志愿者人数。同时完成志愿者的招募和登记工作,与上海特奥组委会协调,确定入场证等问题。进一步确认编辑机房和后勤保障问题,安装和调试网络服务器,与赞助商进行最终谈判,签署协议确保所需设备按时到位。

5.实施阶段

2007年9月~10月,建立完成24小时提供服务的”苹果”编辑机房,测试四所新闻学院的校园网连接传输情况;在四所高校对志愿者进行摄像、编辑技能培训;带志愿者前往赛场实地考察;在特奥会期间,每天向网站上传运动员比赛视频。

6.延展阶段

随着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闭幕,视频报道项目并没有停下脚步。国际特奥会与“苹果”公司合作,在“苹果”网站上提供有关视频的收费下载,所得订阅费用全部捐助给日后的特奥运动。同时,视频报道网站的内容可供特奥运动员归国后与家人一起欣赏,令他们找到乐趣和受到鼓舞。视频报道内容还可作为教材,介绍给更多的特奥运动员,激励他们参与特奥运动。而对学生志愿者的事后调研发现,通过现场拍摄特奥会比赛,亲眼目睹智障人士所作的努力,他们得到了技能和情感的双重提升。一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大二学生说:“看到拼搏的特奥运动员,有的倒在1万米长跑,有的摇着轮椅,但始终充满勇气面对竞赛,感受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和生命的意义。”

四、对其他国际体育赛事的启示

国际特奥会主席TimShriv er在比赛期间参观复旦大学“苹果”编辑机房时,认为视频报道网站项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志愿者的努力,使得全世界能够分享特奥运动员的才能和喜悦。

华盛顿邮报网站、ESPN网站等均开辟了专栏链接视频报道网站,并作介绍:“在这个网站你能够看到你所喜爱的特奥运动员每天的表现,并可以找到关于中国和上海的信息。”

美国享有盛名的传媒教育中心PoynterInst itute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新媒体项目,并将为以后的国际体育赛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参照。

不过,在众多积极评价之外,彼得•维勒在总结时称:下一届特奥会还会开展这个视频报道项目,但在很多方面将进行改进。主要有:

1.增强网站的互动功能

这一版的视频报道网站主要以视频展示为主,未提供包括运动员及其家属在内的反馈平台。因此,从网站上,受众的主体性只体现在他对内容的选择上,稍显单薄。在未来的视频报道网站上,应拓展其互动功能。

2.加大网站推广力度

国际特奥会作为专门为全世界弱智儿童和成年人提供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国际组织,人手有限。在视频报道网站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彼得•维勒一人参与,而高校的领导团队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了如何使网站运作起来,忽略了对网站本身的推广。当然,项目也召开了新闻会公布网站的开通,在拍摄期间印制了宣传卡,在志愿者服装上印上了网址,但在世界范围内,其知晓度和使用率本可更高。

因此,为了使得视频报道网站发挥更强大的影响力,加大推广力度十分必要。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

上一篇:澳大利亚报业的“星期刊现象” 下一篇:体育报道中的预测性新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