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叔民:世纪老人享受快乐人生

时间:2022-10-09 08:31:27

曹叔民:世纪老人享受快乐人生

在鲁中历史文化古城青州,有一位名字叫曹叔民的世纪老人,今年96岁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明晰。初秋的一天下午,笔者慕名采访了他。

低调为人 高调做事

走进青州市城区驼山南路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曹叔民和他的儿子儿媳早已笑容可掬地迎候在家门前了。寒暄、落座后,访谈随之开始。“其实也没啥秘诀,父亲的养生方式简单一句话就是顺其自然,快乐每一天。我父亲为人一向低调,日常生活中从来不与别人争这抢那,处处谦让别人,与人为善;工作上高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按原则办事,无论是一般职工,还是在电信局长的位置上都是这样。”58岁已退休在家的曹叔民的儿子曹忠远说起自己的父亲,侃侃而谈。“当然,父亲这些好的为人处世习惯,在有形无形之中也影响着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我们兄妹5个,现在个个生活美满,家庭幸福。我觉着,这大都是父亲影响的结果。”

生活起居有规律

儿媳李桂英说:“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他的生活可有规律了。现在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自己洗漱罢即开始吃早餐。早餐一般是一碗鸡蛋汤泡点心;中午11点半吃午餐,我做啥吃啥,他从不挑剔;父亲喜欢吃肉,我一般是荤素搭配着做,不是疼吃,而是怕老人消化不好;晚餐是18点左右开始,也是有啥吃啥。值得一提的是,我每餐都做稀饭,象玉米粥、小米汤等等,这些既有助于消化又有营养。平时父亲好吃零食,象山楂饼、苹果等不离嘴;还有就是老人每天自己用枸杞、茶叶、等泡茶喝,也是走到哪喝到哪……”

曹叔民老人到了晚上21点会准时上床睡觉。入睡前,他在闭目养神的同时,自己还要周身做按摩,每天30分钟左右,从头到脚、从手到腕,一处不落。

爱好广泛生活充实

老人自幼爱好古诗词创作。上世纪七十年代,曹叔民从领导岗位上离休后即一门心思投入到了古诗词的创作中。30多年来,老人创作了1000多首古诗词,先后在人民邮电报、潍坊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他的第二个爱好是书法,“我每天专门拿出时间来写书法,雷打不动,有时一写就是一两个钟头”,老人一边写着他刚刚创作的一首《观奥运会有感》的诗词,一边不急不缓地告诉笔者。

老人喜欢散步。他居住的小区西行不远,就是曲径通幽的范公亭公园和植物园。只要天气好,老人在每天的早上和晚上都出去散步,一般也是每次30分钟左右,30多年了一直这样。

老人还喜欢看朝闻天下和新闻联播,这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虽说老人现在年纪大了有点耳背,但是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听不清楚或者听不到就看电视下方滚动的字幕,且听且看新闻也能明白个八九。”曹志远说。“我创作的好多诗词都与时事新闻有关呢,像为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而创作的《总理亲赴四川地震灾区救灾》,为今春我国南方遭遇冰雪灾害而创作的《暴雪袭华南诸省》和《赞唐山市民自费到湖南救灾》等等,都是看了新闻之后有感而发的。”曹叔民老人补充道。

快乐人生

在采访中,老人居住的室内外环境的幽静和整洁无不给人留下了良好印象,但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却是老人的笑容。这份自信、乐观豁达的笑容,这份发自内心阅尽人间沧海的笑容,每每想起,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笔者以为,拥有自由、快乐和健康是一个人最幸福、最富有的一件事。而这些,曹叔民老人全部拥有了。因为快乐,因为知足,所以老人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一种愉悦之中,并享受着快乐的人生。

上一篇:中年女性尤须警惕“躯体形式障碍”症 下一篇:地黄丸的种类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