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玻璃幕墙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时间:2022-10-09 07:44:35

摘要: 随着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玻璃幕墙的质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广东侨务中心大厦项目施工情况,主要针对玻璃幕墙质量通病,从安装质量、幕墙渗水、外观质量问题等方面, 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设计、材料选用及施工角度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玻璃幕墙,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1 常见的质量通病

1. 1 玻璃幕墙安装质量通病

1) 预埋件安装位置、标高、前后偏差大, 造成多数埋件不能使用, 影响节点受力和幕墙的安全使用性能。2) 支座节点未考虑三维方向微调位置, 使安装过程中主梁无法调整。3) 支座焊接质量差, 无防腐处理, 有的破坏了原镀锌防腐层而未加处理, 导致幕墙留下安全隐患, 影响幕墙的安全使用。4) 支座节点松动或过紧,在外力或温度变化作用下产生异常响声。

1. 2 幕墙雨水渗漏

1) 幕墙耐候密封胶胶缝处渗水。2) 封边、封顶收口部位渗水。3) 开启窗部位漏气、漏水。4) 单元式板块幕墙渗水。

1. 3 外观质量差

1) 幕墙墙面平整度、立面垂直度、阴阳角棱线直线度等超标,视觉效果差。2) 幕墙饰面密封胶胶缝质量差, 主要有胶缝宽窄不一, 整条胶缝直线度超标, 胶缝表面不光滑, 有气泡和鼓包, 胶缝边沿残留余胶或其他污渍等缺陷。3) 幕墙饰面板材色差明显、玻璃变形量大, 有的产生波纹状, 有的产生条纹状, 更有甚者产生哈哈镜现象。4) 幕墙饰面有受污染、易划伤、凹坑、刮痕、变色、变形等质量缺陷。5) 镀膜玻璃脱膜, 降低建筑美感。

2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

2. 1 幕墙渗水原因分析

1) 使用的材料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 如铝型材不合格, 其弯曲度、扭拧度、波浪度等严重超标, 造成整幅幕墙的平面度、垂直度不能达到要求等。

2) 主要受力构件铝型材立柱不按规范设置20 mm 伸缩缝, 铝型材热胀冷缩、主体结构压缩变形产生的应力会使玻璃开裂, 产生渗水现象。

3) 主要受力构件铝型材立柱和横梁的强度不足, 刚度不够,其截面受力部分的壁厚小于3 mm, 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 相对挠度大于L / 180 或绝对挠度大于20 mm, 幕墙严重变形, 出现移位和雨水渗漏。

4) 与建筑物结合收口处理时, 没有与土建单位共同研究和配合, 而是各自施工, 各管一面, 导致出现渗水通道。特别是幕墙顶部与女儿墙之间的幕墙压顶连接不牢固, 封闭不严, 如螺丝孔、压顶搭接处不打胶或打胶不严密、遗漏等,都会形成渗水通道。

5) 耐候硅酮密封胶施工不规范, 封堵不严或长宽比不符合规范。规范规定施工厚度应大于3. 5 mm、小于4. 5 mm, 高度不应小于厚度的2 倍, 且不得三面粘结, 耐候硅酮密封胶施工厚度太薄则不能保证密封质量, 对型材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应力不利, 太厚又反而容易被拉断, 使密封和防渗漏失效, 雨水从填嵌的空隙和裂隙渗入室内。

6) 对密封胶施工条件不重视, 如在雨季强行露天施工耐候密封胶, 无法保证密封质量。打胶时没有按照打胶工艺进行, 如注胶部位不清洁、胶缝深度过大形成三面粘接、胶在粘接固化前, 受到灰尘沾染或损伤、填缝材料深浅不一, 厚度不合要求、缝内注胶不密实、不均匀, 个别漏封。

7) 没有按规范对接触材料进行相容性试验, 结果结构硅酮密封胶与铝型材、玻璃、胶条等材料不相容, 发生影响粘结性的化学变化, 影响密封作用。

8) 没有对玻璃强度进行验算, 玻璃没有足够的承载力, 没有做热应力验算, 大面积的玻璃吸收日照, 热应力超过其容许应力, 引起热断裂, 幕墙漏水。玻璃没有进行边缘倒棱倒角处理, 用作幕墙面材时玻璃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导致暗裂或自爆, 存在隐患。

9) 玻璃尺寸公差超标, 玻璃两边嵌入量及空隙不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到明框玻璃幕墙上时, 玻璃偏小, 则槽口嵌入深度不足,胶缝宽度达不到要求, 玻璃容易从边缘破裂; 玻璃偏大, 则槽口嵌入位置过深, 玻璃受热膨胀容易被铝型材挤爆导致渗水。尺寸不准确的玻璃安装于隐框玻璃幕墙上时, 胶缝宽度不均匀, 难以控制注胶质量。

2. 2 外观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1) 现场安装时, 龙骨框架调整不精确, 安装尺寸误差控制不严, 为下一道工序带来了累积误差。

2) 材料采购质量跟踪不到位, 进货检验把关不严, 使幕墙饰面板材色差明显、变形量超标的材料进入到工程施工现场, 造成质量问题的发生。

3) 成品半成品保护不到位, 有的无包装工艺要求, 无搬运、储存、堆放、运输等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程序, 施工现场无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和要求。这些环节的失控最终表现出幕墙饰面受污染、变色、有划伤、凹坑、刮痕、变形等质量缺陷。

3 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 1 材料选用

1) 对工程中使用的各种主要材料如铝合金材料、钢材、玻璃、建筑密封胶及硅酮结构胶等, 进场前应严格核查其生产许可证、材料合格证及相应的检测报告。

2) 结构胶要有很好的抗拉强度、剥离强度、撕裂强度和弹性模量。

3) 五金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得使用易生锈的材料。

4) 玻璃对玻璃幕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应选用具有减少眩光性能的玻璃。玻璃幕墙反射光的影响程度, 取决于定向反射光的强度, 使用镀膜反射玻璃的反射率宜控制在15 %~ 25 %, 可以采用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 必要时可采用低辐射( Low E) 玻璃。

5) 在幕墙施工前, 应进行结构胶相容性试验和幕墙性能( 即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性能) 试验。膨胀螺栓作连接后置件的抗拔试验、玻璃幕墙物理性能试验, 凡是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构配件均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 2 施工措施

1) 施工单位必须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必须有详细的加工制作计划, 以保证加工制作与施工安装、土建施工能合理的衔接。施工时向工人做好技术交底, 使施工人员正确领会图纸规范。

2) 安装立柱和横梁, 应注意控制各构件的安装尺寸, 严格控制立柱、横梁垂直度和平整度。玻璃板块加工时应注意注胶厚度、附框的平整度, 在结构胶固化时间内避免受力。为防止墙面各玻璃拼在一起时不在一个平面, 安装时, 应注意玻璃板块的垂直和平整以及竖缝相邻两侧玻璃表面的平面度, 用3 m 靠尺检查, 允许偏差控制在2 mm 以内, 并保证整幅隐框幕墙各玻璃拼缝的整齐、美观。

3) 幕墙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安装节点应有三维调节余量, 调整范围不小于40 mm 的弹性连接, 尽量采用带螺帽的不锈钢螺栓连接, 避免采用自攻螺钉连接。受力螺栓或铆钉等主要连接部件每处不少于2 个。玻璃幕墙同金属材料接触处应设置绝缘垫片( 一般厚度1 mm) 或采取其他防腐蚀措施, 绝缘片的大小不小于接触面积, 以保证铝合金立柱与不同钢材连接件直接接触, 立柱与横梁接触处应设置柔性垫片。

4) 玻璃规格尺寸误差应符合标准要求, 并进行倒角和磨边等边缘处理, 磨边应采用机械进行, 消除板边的微裂缝和V 型缺口。

3. 3 隐蔽工程验收

为确保玻璃幕墙的质量与安全, 结合玻璃幕墙施工的特点,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验收。应特别注意幕墙构件与结构主体之间节点的连接、幕墙四周与结构连接的接头处理、幕墙伸缩变形缝包括上、下封口及墙面转角节点、防雷接地节点、立柱活动接头节点、梁柱连接节点、附框连接节点、内排水节点、玻璃板材与立柱固定节点等都应随工程进展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 结语

加入WTO 后, 给我国建筑业带来发展机遇, 各类建筑外墙将大量采用幕墙, 因此, 只有加强幕墙工程的施工管理, 不断提高幕墙施工质量, 才能提高企业在幕墙工程建设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 1] 陈建东.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应用手册[ M] . 北京: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8- 20.

上一篇:谈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原因及修复方法 下一篇:大型水泵检修管理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