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迂回而绽放“美丽”

时间:2022-10-09 07:32:08

〔关键词〕迂回教育;教育目标;和谐关系

《孙子兵法》称,“知迂直之计者”可以常胜。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数学常识。教育过程中,看似最直接、最便捷的线路未必是最“短”、最有效的线路,常常恰恰相反。

一、迂回策略,直达教育目标

何时才能达成目标,正面、直接的教育,许多时候显得遥遥无期,无力、无奈。迂回教育,虽然不是两点间的“直线”,但是,许多时候“直达”目标。

如:煮沸的开水要灌进热水瓶,泡茶时,要一次又一次地倒开水,因此,我与热水瓶接触较多。欣欣(七岁的女儿)也常围着热水瓶,总想伸手去试试。她的好奇,成了我的担忧。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教育,可她置若罔闻,仍对热水瓶挺感兴趣。无奈之下,只好把热水瓶放到她碰不到的高处。

妻说:“今天,热水瓶忘放高处了,欣欣学着你的样子,想倒开水,幸亏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你是做老师的,得好好教育女儿。”

泡茶时,欣欣又走近我,靠近热水瓶。这一次我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展正面教育。“乖女儿,你想学爸爸泡茶吗?爸爸先教你倒开水!”女儿挺高兴的。我左手打开塞子,右手抓着女儿的手腕,让小手靠近瓶口。浓浓的蒸汽,熏着了嫩嫩的小手。由于条件反射,欣欣马上缩回,哇哇大哭。妻赶来,看着女儿红红的手,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心疼地说:“蒸汽烫痛,开水烫熟,热水瓶真的太可怕了,以后离它远点。”从此,欣欣看到热水瓶就躲,我心中的“担忧”也解除了!

生活中,被开水烫伤的事故常有发生。因此,发现孩子对热水瓶感兴趣时,教育孩子防烫伤,成了当务之急。可是,孩子没有安全意识,根本不把父母的着急、苦口婆心当作一回事。以真“烫”教育孩子,虽然“狠”了点,但是,这迂回策略如快车,直达教育目标,让人终生铭记。

二、迂回策略,构建和谐关系

教育过程中,需达成的目标常常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原有经验、观点不一致。正面、直接的教育,如强按牛头喝水,成了“硬碰硬”。迂回教育可不一样。

如:老师为了实现同学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教育目标,安排美燕和玲玲同桌。美燕活泼开朗,整天无忧无虑,有时还跟一些男同学打打闹闹,同学们都叫她“燕子”。 玲玲文静,不爱说话,办事认真、谨慎,做什么事都喜欢暗暗使劲。由于性格不同,玲玲看不惯美燕的做法。因此,常常烦恼,非常希望换座位。

新学期换座位了,玲玲把这个想法告诉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想了想说:“请你想法找出美燕的一些优点,然后告诉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主动跟她同桌,你看怎样?”

听了老师的话,玲玲在日记本上记下了美燕的一些事情。“课间,看见地上的纸屑,美燕捡起。”“玲玲请病假时,美燕主动替她做卫生值日。”“美燕家生活并不宽裕,赈灾捐款时,她带了好头。”“在放学的路上,玲玲与野男孩王顺发生摩擦时, 美燕站出来主持公正。”……

一个星期过去了,玲玲记录下来的内容,足足有三页纸。她惊奇地发现,美燕的优点真不少!

班会课上,玲玲把这些发现详细地告诉大家。并说:“这学期,我申请还和美燕同桌。”听完发言,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美燕的眼睛亮得像一盏灯。王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高兴地说:“玲玲你学会了发现!是呀,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见,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在我们周围,其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以玲玲为榜样,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老师安排玲玲与美艳同桌,可谓“用心良苦”,没想到给玲玲的体验是“痛苦”的。当玲玲提出换座位时,若从正面着手,拒绝她,即使老师讲再多的道理,再善意的决定,也会在师生间形成“矛盾”,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老师让玲玲“想法找出美燕优点,告诉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主动跟她同桌”是一种迂回策略。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可谓“曲折”。“迂回”,让玲玲改变了决定,学会了发现,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问题”解决了,师生关系不但没破坏,还更进了一层。

三、迂回策略,让“亮点”更亮

教育过程中师生间发生“冲突”“矛盾”是常有的事。正面、直接教育必然盯着学生的“问题”“缺点”和“行为偏差”。迂回教育,恰恰相反。

如:温老师来到教室,发现黑板上画有一只鸡。鸡的左边写着“温”,右边写着“老师快滚!” “谁用这么漂亮的板书欢迎我?可有错处……”温老师说。他扫视了全班同学,让肖兴发说说错在哪里,“老师神采奕奕,不是温鸡,‘滚’字要改成‘来’字。”肖志峰脸红红的。接着老师擦净黑板,写了两道练习题。肖志峰在黑板上没做对,温老师轻轻地说:“回去好好想一想。”下课时,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学校安排每班出两份手抄报,肖志峰和肖兴发有特长,这个任务就由他俩完成。”第二天,他俩早早把办好的手抄报送到了办公室,里面还夹着检讨:“老师,我错了……”

面对师生间的“冲突”“矛盾”,为师者为了不辱使命,有时轻声细语,好言相劝,有时痛批恨骂,怒其不争,甚至实施“软体罚”。这种正面教育可谓“强攻堡垒”。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战果”,让学生口服心不服,常常反弹。 迂回策略,即使面对师生间的“冲突”“矛盾”,也不谈“问题” “缺点”和“行为偏差”,而是赏识其“亮点”,用其所长,让其燃起上进的欲望。学生为了让“亮点”更亮,常出现“自我消化问题”的良好效果。

教育,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常有“乱石林立”“高山挡路”。“迂直”之术,是理性分析,扬长避短,顺应天性。“直”,如凿山、开路,常弄得彼此“互相埋怨”“伤痕累累”。“迂”,能屈能伸,知进退,是隐忍等待,迂回静观,是进行“冷处理”。“ 路”,看似曲折,但是,它常常是最短、最有效的路径。

(作者单位:福建永定仙师中心小学,龙岩,364117)

上一篇:学习引领实践 教研促进成长 下一篇:浅谈调节学生心理,提高解题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