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现场是增加新闻权威性的必须

时间:2022-10-09 07:13:17

强调现场是增加新闻权威性的必须

新闻现场即新闻发生地或人。没有新闻现场,新闻的真实性会打折扣,权威性会受质疑。传统媒体中,电视镜头对准的即为现场,广播会用同期声,而纸质媒体往往会采用更多的现场说话。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无现场语言往往是纸质媒体容易掉进的泥淖。在全媒体时代,强调新闻现场更是我们纸质媒体的必由之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今年湖北日报改版十天以来,我认真梳理了一下,在我们能够有现场的稿子里能占到70%。无论是长篇通讯还是简讯,现场与过去相比,都大量增加了。即使我们过去开玩笑说“获悉记者”,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现场的东西,但是也给了我们一个现场,至少我们知道在哪个现场获悉的。

从元月1日“激情跨越开局年”的大型报道中,长篇通讯表达的是全省宏观叙事,但也能从一个村委会房间的布局陈设写入。有如此的细节和现场,就使整篇报道跌宕起伏,长而不赘,主干枝蔓丰富。2日一版的“记者走基层”《探访第八桥》是典型的现场新闻,4日的通讯《推倒一堵墙全城一体化》以大篇幅现场起头,5日的消息《龙岗合作社分红》就是一篇现场消息。让我们来随便抽样看看9日的“三农新闻”版,右边刷有5篇短消息,除一篇通讯员的消息,其余4篇均有现场。如《江夏农民手机遥控煮饭》这个短消息中,作者大量采用现场记叙。再如《宣恩建竹节人参基地》,过去类似的消息往往没有现场,只是一些数字的罗列,但在这个短消息中,有村、种植户甚至还有对话。可以说,改版以来,我们强调现场起到了效果,也真切地反映到了版面上。这使我们报纸进一步增强了贴近性,增加了可读性,增加了权威性。还可以说,这也是我们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大量新闻事实发生的时候,记者往往不在第一现场。所谓现场,也是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我们在现场对新闻事实进行原状叙述。不到现场,我们就很难还原新闻事实,就会失真。很多记者在过去写报道的时候,尤其是宏观叙事时,往往没有现场,习惯一些数字罗列,然后进行自说白话地叙述、分析和展望,新闻语言呆板空洞。这种情形下,我们甚至没有把自己以前采访的现场回忆放到里面。

在大量的现场信息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如何增强现场信息的表达,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编辑习惯于把现场删掉。比如说副省级领导的报道,他们都是调研,而且都是现场调研,但为什么最后见报的稿子里就看不到任何现场?往往是把省领导强调的文件语言罗列一遍“紧凑”见报。这样一来,记者也就习惯于只写几句“强调”“指出”之类的文件语言,也就没有用心在“现场”了。我相信很多的省领导也不希望都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有了更多的现场感,省领导的调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我们对现场的表达也有方式问题。比如说7日的《汉阳分级医疗收获百姓信任》的消息。开头即为4日省卫生厅领导在汉阳某社区调研医疗诊所,称赞如何好,现场感也很强。但在后面,我们读到了一个更新的新闻事实:6日,记者和患者交流,患者对医疗诊所的看法。既然是7日见报的,首先的现场应是6日,何况对分级医疗是否获百姓信任,更权威的不是来自省卫生厅领导,而是患者。

我也统计了一下,当天的报纸上,无论是有没有现场的稿子,“昨日”的占了7成,超过3天以上的都是日前,最晚的是去年11月29日。我们仍有改进现场的必要。现场离现实更近,让我们更具有真实感。

上一篇:文化新闻的求活求新 下一篇:个人信息如何引发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