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24例婚前医学检查结果及体会

时间:2022-10-09 07:11:08

69524例婚前医学检查结果及体会

宋晨静 222100江苏省赣榆县妇幼保健所

柏选柏 222100江苏省赣榆卫生局

摘 要 赣榆县妇幼保健所对1996~2003年69 524例婚前医学检查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出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遗传性疾病及精神病共7616例,其中男性3724例,女性4092例,并针对病情,提出了合理的医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 婚前医学检查 医学指导

婚前医学检查是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侧重于发现影响结婚与生育的严重性疾病,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疾病提出相应的医学指导意见。赣榆县妇幼保健所自1996年9月~2003年10月开展婚前检查以来,共69 524人接受婚检,现将检查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对前来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男、女青年均按卫生部规定,结合《婚前医学检查表》(分男、女)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双方姓名、出生年月、住址、工作单位及有无血缘关系等)、病史(既往病史、手术史、现病史、婚育史、家庭遗传病史、近亲婚配史等)、全身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滴虫和霉菌、梅毒筛查、淋病筛查、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胸透)及必要的特殊检查(B超、乙肝两对半、HIV-AD测定等)。

结 果 检查出生殖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有关精神病等共7816例,占总受检人数的11.39%,其中男性为3724例,女性为4092例,见表1。

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男性主要表现为包皮过长1812例(89.53%),另有包茎103例(5.09%);发育不良11例(0.54%)、隐睾10例(0.49%);其他89例(4.4%)。女性主要表现为:阴道炎1712例(73.07%);宫颈炎481例(20.53%);附件炎109例(4.7%);子宫发育不良22例(0.94%);阴道畸形19例(0.81%)。

传染性疾病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男性528例,女性470例;“大三阳”:男性282例,女性240例;“小三阳”:男性146例,女性203例;其他类型的传染病中,男性69例,女性84例。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聋哑者男性89例,女性78例;弱智者男性79例,女性64例;白化病男性45例,女性52例;其他:男性38例,女性38例。

共检出精神疾病3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

讨论

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男性包皮过长、包茎最常见,而女性以阴道炎常见。男性包皮过长和包茎,常使沟中的龟垢增多,容易引起炎、尿道炎等各种疾病,甚至可引起癌;婚后也可由于长期的慢性刺激,使配偶发生阴道炎,甚至发生宫颈癌。女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由于阴道分泌物过多,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外阴炎、宫颈炎,甚至发生癌变;婚后亦可通过性生活传给配偶;也因疾病的存在,常可影响生育。

在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主要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HBV主要通过注射、密切的生活接触和母婴传播。其中男性可通过传染给配偶,HBV阳性者其配偶感染率可达66.67%,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使其子女(约52.78%)感染;女性可通过性生活等密切接触传给配偶,也可通过胎盘和痢疾感染胎儿,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发生畸形。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此类病毒的防治工作,通过婚前医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合理的医学指导意见,并及时进行防治;对配偶积极采取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途径进行及早的预防,特别是要加强孕妇、产妇、哺乳妇女及新生儿的预防,尽可能切断各种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进一步保障优生优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在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通过对遗传学家族谱系的分析,估计后代出现该遗传性疾病的概率,详细地告知男、女双方婚后生育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提出合理的医学指导意见,并向他们宣传和介绍预防的措施和可能治疗的方法。引起遗传性疾病的原因很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精神疾病中,以女性多见,为24例。由于精神病具有遗传的倾向,其治疗药物的应用多会导致先天畸形、流产、早产、死胎等,而且分娩和养育子女过程中往往给病人带来无法忍受的痛苦与压力,常会导致病情恶化、复发等种种问题的存在。所以通过婚前医学检查,提出适合的医学指导意见,告诫其配偶及家属应注意减少精神刺激,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指导男、女双方适时进行受孕,

减少出生缺陷,切实保障优生优育。

自2003年11月开展自愿婚检以来,前来我保健所进行婚检的人数大为减少。因此,加强婚前医学保健,提高广大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誉洲.传染病与流行病学.第二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0)

2.徐小元.在家庭感染中的作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2(6):338

上一篇: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临... 下一篇:有机磷中毒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