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时间:2022-10-09 07:00:10

让乡村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思想启迪、拓展生活视野、陶冶道德情操、积累丰富素材、激发心智的重要平台,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途径。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喜爱读书,真正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呢?

一、营造氛围,感受读书趣味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书可读。

首先,我们应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书香。可以在教室墙壁定制与读书有关的喷绘,也可以班级轮流出有关读书的黑板报。

其次,建立班级图书银行,图书由师生共同捐献,资源共享,创建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班级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推选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每天定时还书借阅。

二、以身示范,拓宽读书内容

农村语文教师更有责任为孩子们推荐优秀的读物,引导他们提高阅读品位。

1.每天阅读中国古文经典。作为中国人要读中国书,读中国书必读古文经典。古文经典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遗产,它能涵养人的精神,充实人的底气,改变人的态度,提升一个人立身行世的境界。

2.儿童文学名著是主阵地。儿童文学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作品的形象具体鲜明,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坚持读成本的书,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有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3.尝试阅读科学的、历史的书籍。如《森林报》《昆虫记》《有趣的科学(四册)》等这些书籍能帮助学生驱逐愚昧,以智慧照亮学生的心灵。

三、授之以渔,习得读书方法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三步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关注点滴,养成读书习惯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语文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随时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利用晨读、午休、睡前这些时间读书。学生一旦养成随时阅读习惯,他的阅读视野将无限广阔,收获不可估量。

2.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读书贵在思考,读思与共,这样的阅读才是主动构建,不是被动吸取。对于选择好了的读物我们除了要学生仔细地去读外,还要让学生阅读过程中运用课文中所学的方法、技巧边读边思考。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五、搭建舞台,展示读书成果

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读书活动,是课外阅读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我,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才会更加热爱读书,形成良性循环。

1.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说新闻,谈趣事,背古诗,明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

2.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展。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宽渠道,努力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

程茂翠,教师,现居山东利津。

上一篇:浅谈平面设计在旅游商品发展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优化预习问题设计之“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