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引领学生好好做人

时间:2022-10-09 06:56:51

用“心”?引领学生好好做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好好做人?这是应该始终思考的问题。

一、 真心唤起学生真情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日益感觉到,受社会影响,有些小学生思想早熟,学会了戴着假面具做人。学生失去了真情,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责任、感恩、宽容在如今这些“20后”孩子的身上很难找到。因此,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列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1. 表露真诚,激发真情。教师要爱憎分明,敢于在学生面前剖析自己,表露自己的真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对学生的优缺点,选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并能与学生同悲同乐,用真情感动学生。学生的作文本或者日记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阵地。看到字写得差的同学的作业整洁了,大力表扬一番,在边上画个笑脸。有一些学生自尊心强,一些批评教育的话语不便当面表达,可以利用作业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常比直面教育的效果要好。

2. 抓住契机,表达真情。教师要从高处走下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真情暖人心,用真诚开垦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与文明,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让虚假、自私、焦虑、气馁远离他们,拒绝脆弱,使他们变成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人。结合一些节日实施教育很有效。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班级中无谓的纷争少了,多了宽容、谅解。

3. 注重熏陶,唤起真情。“身教重于言教”,凡事率先垂范的老师,无需讲多少大道理就会使学生折服。一个老师注重自身修养,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师生之间的形成了默契,同学之间也增加了一份信任和关怀。

二、 爱心树起学生信心

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前提是情感沟通。对学生施予无私的爱,则是师生间沟通的纽带。有些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整天对学生绷着脸,动辄训斥,无形中师生间设置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又怎能进行?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全面地关心学生,理解他们。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愿意接近老师,和老师谈自己内心的想法。“亲师则敬师”,老师对其的教育自然能愉快接受。

1. 关注弱势群体,倾听心声。每一个班级中都有“困难户”,这类学生大都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孤僻、内向,有时会受到老师的歧视,同学也看不起他们。长期下去,老师就听不到他们的心声,他们更会破罐子破摔,失去自信。对班级中这个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也能为他们开创一片晴空。

2. 挖掘学生潜能,培养人才。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缺乏表现的机会,尤其在班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对学生个性张扬的支持与引导,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敢于表现自己。作为班主任,必须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三、 细心呵护学生自尊

1. 细致入微,正视自尊需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很重要,但教会学生需要自尊时能尊重他人更为重要。少数学生因为性格原因,往往会为了自己自尊的需要而做出伤害同学,甚至伤害老师自尊的事情。遇上这种事情,做老师的既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更要讲原则,要让学生懂得学会接受善意的批评,需要尊重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别人。

2. 方法适当,引导学会尊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重的心理要求。人人都渴望平等,成为集体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作为班主任,我们时常教育学生:“任何抬高自己和贬低别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可以在班内存在。同学之间应该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四、 耐心教会学生向上

1. 率先垂范,好学者坚持“进取”。为人师表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注意自身魅力的塑造。魅力型的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的威信自然日渐提升。如今的学生可古灵精怪着呢,他们不光在乎老师的外在美,老师要求他们不断有新成绩,他们也会对老师有期望。“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践行陶先生的教导,教师可以享受到和学生一同成长的快乐!平时经常和学生共同分享自己成功喜悦,共同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也在督促自己不断进取,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2. 适时表扬,后进生坚持“向上”。对待所谓的“差生”,教师更应有耐心,更要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发现那些落后学生的“亮点”,善于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创造时机,让他们进步的火花变成燎原之火。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在学生的错误面前,让我们学会耐心等待,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犯错’中慢慢地长大。”

(作者单位:宜兴市和桥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读、思、品:引导学生贴近文字和作者 下一篇:科学设置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