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亚之旅

时间:2022-10-09 06:46:43

上一百年里哪位皇帝哪天为谁订了什么珠宝,用多少钻多少红宝石,卡地亚的档案馆里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前不久,世界著名的珠宝品牌卡地亚请了一组媒体人去日内瓦和巴黎,近距离接触一下卡地亚看家的宝贝。这是我参加的最有意义,收获最大的一次商业宣传活动。

首先,价值连城的珠宝是藏在一个特别不起眼的楼里面,楼下面还有一个很普通的咖啡馆,进了楼,一个像笼子一样的老式欧洲电梯,我们十几个人,再加上电视拍摄设备,只好分批分期地上楼。

坐下来以后,卡地亚的传承总监来给我们讲话,很简短,主要意思是珠宝的设计和技术的发展是和欧洲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

十九世纪以前,钻石大多是镶在银子上,因为银子比金子更加能够让钻石光芒四射。但是银很容易变黑,这在十九世纪前并不是问题,因为那时候没有电灯,有珠宝就很亮了。但欧洲有了电灯后,大家突然发现,大克拉旁边黑糊糊的不好看。所以,卡地亚发明了用铂金来镶钻石。铂金镶钻的另外一个好处,是铂金要比银更坚硬,这就可以让珠宝更加贴身,灵活性更好,用很少的铂金就可以达到用很多银的效果。

最让我惊奇的是卡地亚的档案馆,在厚厚的皮子封面财务档案里,记得非常清楚,哪位皇帝哪天为哪位佳人订了什么珠宝,用多少钻,多少红宝石,多少两铂金,一目了然,有的旁边还有珠宝的画,我当时想,卡地亚的会计不容易,还得能画珠宝?

除了这个记录,所有高级订制珠宝的设计图纸都存档,在没有照片的时代,有石膏模子和玻璃反转片。保护这些记录的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太太,她小心翼翼地向我们展示她的所有宝贝。

第二天,我们去看了卡地亚的表厂。这是瑞士最大的腕表工厂,我努力地用一个男孩子的思维去理解为什么男人对手表会有这么大的热情,对一个表芯会百看不厌。我老公曾经在去买车的路上,接到一个表商的电话,结果一拐弯,去了表商那里,买车的钱,再加上积蓄的一半,变成了两只古董怀表。我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理解这种对表的不理智的冲动。

我们先看了石英表芯,这个日本发明差一点毁了整个瑞士钟表行业。但是和机械表芯相比较,我突然明白后者之高雅。一个不复杂的机械表芯至少也要有近百个零件,要耗一个成熟的工人一天的工时去组装,如果不是艺术,至少是一件精细的工艺品。而如果是陀飞轮,腕表就会有几百个零件。

到了巴黎,感觉最特殊的是卡地亚的店址一百多年没动,原来这家店只是旁边一个英国酒店大堂的一角,而今天,店几乎吞并了大堂。

访问的高潮是参观和平街三层和四层的高级珠宝作坊。

高级珠宝和订制的珠宝从来不会在店里出现,每年高级珠宝会像艺术品一样在全世界走一圈,一边展一边卖。我从来没想到,一件珠宝的诞生是如此复杂,环节之多,工作量之浩大而又繁琐,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争分夺秒的时代,这么专注地、长时间地去制作一件东西简直不可想象。

珠宝设计师的图是平面的,而珠宝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图变为立体的小雕塑,珠宝师就是一件珠宝的工程师,他要把其工艺设计出来,一个豹子身上有多少钻,每个钻多少克拉,豹子和项链如何相接等等,都要在一个蜡的模型上标出来。之后会有一个模型,先是石膏的,然后做银的。然后再把一些代替珠宝镶上去看效果,到了这一步,珠宝师很可能决定从头再来。卡地亚的一件高级珠宝有时候要两年功夫。

除了珠宝师,还有镶嵌师,其工作不言而喻。还有切割师,再小的钻石也会有57面,这样才可能让每颗钻石的光芒得到最大化。

让我最感动的是里面的抛光师,他们负责把珠宝的座件在镶嵌之前抛光,其中一个老师傅干了23年,他的工作就是把一根棉线穿进要镶嵌珠宝的眼里面,把镶嵌之后根本看不见的地方也都擦得贼亮。

“你不觉得这个工作枯燥吗?”我问他。他摇头。

“可是你抛光的部分以后谁也看不见,不觉得浪费时间吗?”他看我一眼说:“一个东西看不见,不说明不存在,比如:上帝。”

我无语。我崇拜这个23年如一日的老头。我是他的粉丝。■

上一篇:买车与风险管理 下一篇:美国“抢”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