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探究

时间:2022-10-09 05:35:52

关于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探究

摘 要: 初中化学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初三化学老师该怎样高效地实现“在知识掌握中形成能力,在能力培养中掌握知识”的新课程目标?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实验,生活体验;自主评价,过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创设情境 小组合作 有效实验 自主评价

初三学生从接触化学到中考仅一年时间,可以说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初三化学老师该怎样高效地实现“在知识掌握中形成能力,在能力培养中掌握知识”的新课程目标?本文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实验,生活体验;自主评价,过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复习课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复习课“枯燥无味”的感觉,也能激发学生在新情境下探索问题的欲望,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恰当的生活现象、生动的比喻、有趣的实验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物质的鉴别”复习课中,教师首先创设“中考体检”情境,扮演医生角色,让学生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水、酒精、白醋三种无色、透明液体,并明确其鉴别依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通过现象领会到鉴别的本质。再如,在上绪言课时,以“点石成金”的故事等引入新课;而在讲述金属材料时,则以拿破仑军队在寒冷的冬天作战,存放在仓库的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的故事引入新课,这些故事都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因此教师要上好一节化学课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以做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无色酚酞溶液在白纸上画画,碱溶液喷洒后图像显现等的实验。上分子和原子这课时,可以用细铁丝绕成一棵树的形状,绑一些蘸了酚酞溶液的棉花球在“树枝”上,把这棵“树”放进装有浓氨水的瓶子里盖上盖子,过一段时间就呈现出“桃花盛开的景象”,让学生得出分子运动的性质。这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帮助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创建高效课堂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又如在“分子原子”一章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吗?分子是最小的微粒吗?原子也可构成物质,原子是否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展开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有效实验,生活体验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地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化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家庭小实验,则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所学知识。

四、自主评价,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对于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知能力。由要素性评价转向综合的整体性评价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学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考试外,还要研究具有科学性、简便易行、有实效性的评价方法,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体现学生化学整体学业成绩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表现评价”,它是衡量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的一种最佳结合。“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涉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活动表现评价”,既可以采用独立、小组和团体的形式,又可以在学习进程中进行;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的成果。实施师生、生生互评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谭士欢.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林钦.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教学,2012.

[4]郭炳.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学周刊,2012.

[5]徐芳.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2012.

[6]严芳.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3.

[7]杨亚玲.初三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1.

上一篇:浅谈中国传统建筑可以给当今建筑带来的启示 下一篇:有效减少倒闸操作中误操作事故的关键要素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