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青 时空内组合性的思考

时间:2022-10-09 02:50:57

杜雨青 时空内组合性的思考

杜雨青的画作呈现的是一种和时间、空间息息相关的生活状态。他的画不太追求技法上的繁复,而力求直接的表现手法。创作需要进入一种特定的状态,无论喧嚣还是宁静,情感在画中能达到自然而然的流露才是真谛。

艺术创作要耐得住寂寞,杜雨青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工作室的生活比较简单,除了创作之外,他还花大量的时间查阅和艺术相关的图片。无论是时事、政治、还是时下最流行的设计风格,都能激发灵感。杜雨青认为,越是贴近人们生活的细节因素,越能为创作带来帮助,艺术应该不离生活日用。

虽然在学生时代主攻传统写实,但是杜雨青还是力图摆脱太过写实、炫耀技法的风格。他认为追求太过指向性和技法对创作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束缚。他把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不寻常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以观察它们在同一时空内所迸发的能量。一些大量而随性的创作,给予了杜雨青理清思路,明确创作线索的机会。今年六月底在香港的个展,将是他创作发展轨迹的一次集中体现。

IART:在艺术之路的探索中,哪位艺术家对你的影响最大?你认为在艺术的道路上还需要进行哪些探索?

杜雨青:没有哪位艺术家对我有影响,都是很个人的表达,受影响就没办法做作品。探索我还达不到,只是兴趣推动我的创作。我经常做一些很日常的事情,然后从其中吸收灵感。之后的作品可能会更立体一些,不只以绘画为主。

IART:你的作品中有超现实主义的气息,清晰规整的几何图形与人物、自然、生活和科技相重叠,为何选择此种绘画语言?所要表达的是关于哪些方面的思考?

杜雨青:也没有超现实,作品很现实。选择这些元素主要是空间中的一些矛盾体的合影,以呈现瞬间的能量感。绘画语言就是想回归到原始的绘画状态,只是涂满就可以。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一层颜色,需要修改了就涂白重画。每张画也没有草稿,所以画面中出现的元素都是随机的,按照自己印象画的,没有刻意的寻找完整的图像,是一种想象画的语言。没想过要表达什么,只是呈现,作品不需要有指向性,这样更容易介入到自设的空间中,我想绘画更像是一场事故,好多不确定性就摆在面前,显而易见的体现出来。

IART:在你的《无题》系列中,钟表是经常出现的元素,有的指向十二点,而有的则成为注水的容器,这是否是对时间的一种哲学式思考?

杜雨青:工作室里的时间概念很模糊,大部分时间是静止的。时间是第四维,像一个容器,平均值都在,可你每天感觉它的长短是不一样的。这是宗教式的思考,无法判断今天是不是比昨天要长,很多事情没有各归其类前都是无法判断的。容器固定水的形态,空间固定时间的形态,自己就像一个时间耗费者,好多的外力会影响你对时间的判断,而其实时间只是理论上的存在。

IART:在你的作品中,人物出现的次数并不多,有些是独处于一个空间之中,有些则背对着观众,五官并不清晰,这是否基于对个体与全体关系的思考?

杜雨青:其实空间里什么都不放我也有画过,但这和我每天在工作室里的生活有些脱轨。我每天像一个扎在肉里的刺一样赖在这个空间里不走,我能感受到它的痛苦,犹如我的意识在我的身体里的痛苦。谁也不会天天对着镜子傻笑,自然对自己的容貌都存在着模糊的记忆,每天都会忘记,间歇性的对自己脸盲。对这些背对观众,五官模糊的形象只是记录,更原始的呈现。对全体只是一种窥探,不了解,很神秘。个体是可以有经验的深入探讨,面对的比较简单,一遍遍的重启,无危害。个体与全体关系只是有一些共性,问题很多,表述的思考也不太准确。

IART:今年是否有新的展览计划?请详细谈一谈。

杜雨青:正在筹备6月底在香港的个展。之间会在北京的一个小空间做一些实验性的项目。9月在上海有一个联展。今年的展览是对过去几年的一个总结,希望作品有一个完整的面貌呈现出来。

艺术家 苍鑫

推荐理由 “杜雨青在异类空间中的视觉游戏” 初看他的作品有种“偷窥”他人内心世界的感受,因为这种表述过于私密与个人化;飘浮的结晶几何体、穿越时空的武士、一个半截人在吞噬一个人的大腿等等形象,都被安置在一个叠加、错位、零散的时空中凝固,这也是杜雨青“心理时空”的独特表现手法,他在制造一种“反审美”的视觉习惯,从而完成这种视觉游戏的可能性。

上一篇:多多 不断往返于清醒与混沌中 下一篇: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环保与安全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