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文化提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究

时间:2022-10-09 02:20:02

西安城市文化提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究

【摘 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西安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都市,如何将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存很好的结合,让其协调发展,成为西安当下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以曲江发展模式为例对西安的城市文化提升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以简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种关系,来证明城市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协同效应;曲江模式

西安市将西安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年来,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打造上也大用心思,先后打造了大雁塔广场、西大街仿古一条街、曲江池遗址公园、雁塔文化一条街、唐城墙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城市文化符号。

1. 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城市是特定文化形态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每一座城市的兴起与延续都依赖于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城市的差异性也必然通过城市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总体上说城市文化,是指以城市地域为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1】。西安城市文化可追溯到周文王迁都于丰,周武王建都于镐。之后成为周秦汉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当代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建立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目标”(西安市第十次党代会)也对西安市城市文化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影响着该城市的形象定位,而城市的形象,关系到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城市形象的合理定位是城市个性化建设、确定城市发展基调的关键所在。城市文化是一种可用资源,具有自身的价值,应该被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城市文化包装、经营、宣传、推广,从而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3】。通过对文化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将城市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形成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围绕西安古代盛世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现代科教文化、本土文学艺术等四大文化主题,发挥品牌优势,进行系列化的挖掘拓展和再创造。进一步巩固城市文化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彰显“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城市形象【4】。

2. 城市文化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也在被更多的城市人所认同与关注,将城市文化提升到城市建设焦点的地位。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共同作用于城市发展,产生协同效应。近十年来,西安市政府大力弘扬城市文化,积极投身于建设文化古都的行动中。西安的城市文化,绵延千年,深深地根植于西安市民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市民的价值取向,它也成为了西安的城市名片,不断促进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更好的为弘扬城市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社会平台。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共同支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1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形象定位

一个城市的形象定位,必须建立在历史底蕴、人文资源特征的坚实基础上,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基础上。肖云儒说:“自豪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也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现代和未来的一张名片。”一个城市要发展,应该有一个合理和明确的城市形象定位,现在看来,西安最本质的性质是“历史文化名城”,也可称作“千年古都”【5】。西安的世界性声誉也在于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形象定位就取决于西安城自身的城市文化。

2.2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的提升能更好的利用有力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西安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座城市具有独特而厚重的文化资源,这为其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它的价值就在于为西安打造一张国际化、世界化的金质名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2.3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品牌就是财富,应充分发挥西安地区的文化优势,加强其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西安的城市软实力,为西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一定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培育知名品牌的力度,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 简析“曲江模式”

西安曲江新区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国文化部首批授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近几年来,曲江新区依托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优势,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 4A 级景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6】。先后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艺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大唐不夜城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并在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承担了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楼观台道文化旅游区的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门类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迅速跃升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之一。

曲江新区坚持市场导向,提倡合作共赢,尊重创作个性;尊重文化产品市场规律,尊重文化消费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允许知识产权资本化;鼓励本土品牌,鼓励原创,鼓励差异化服务。走出一条“以城市资源为依托、以文化项目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品牌扩张为模式”的文化动力产业的创新之路。

3.1 曲江文化产业

依靠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是当下“软实力”竞争中的重点。曲江把城市文化与经济很好的挂钩,以产业的发展模式,组建文化品牌,包装宣传,使文化最大限度的产生经济效应。

这几年,曲江不断从历史和城市的角度研究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使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从隐性资源成为“显性”景观,使文物转化为文化,使遗址转化为“胜迹”,打造了一大批文化工程,也使区域的整体价值快速提升。对处于成长期的曲江来讲,能够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市场化运作,已经为众多寻求发展之路的资源优势地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曲江模式”的磅礴气度也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3.2 曲江旅游开发

2010年5月1日,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盛情开园,三天小长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城墙景区接待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大唐芙蓉园接待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西安海洋馆接待4.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接待人数35万人,同比增长118%。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共接待20余万人次。“五一”长假期间,仅曲江文化景区、城墙景区和法门寺文化景区三大旅游板块共接待市民游客约7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5143.6万元。曲江旅游板块的形成,正逐渐成为西安旅游新的增长点。曲江旅游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已明显可见。

3.3 曲江地产产业

曲江房地产价格随着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两个景区的建设,土地价格产生了较大增幅,从2002 年每亩30 多万元跃升到2005 年的150 多万元【7】。通过对曲江新区建成和正在建设50个项目(截至2007年12月)的数据分析,城市大型主题景区对居住性的房地产项目的吸引力较强,住宅类房地产仍为曲江新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类型,并且有26个住宅类房地产项目是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开放后陆续开盘。在旅游房地产的四大类中【8】:旅游景点房地产项目9个,占所调查项目的18 %;旅游商务房地产项目4个,占8 %;旅游度假地产项目(酒店) 6个,占12 %;旅游住宅地产项目31个,占62 %。调查中的31个住宅房地产项目均为2003 年—2007年间开盘。

西安曲江新区以城市资源为依托,在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运用城市经营手段,超前规划并率先构建体系完备、功能完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促进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价值提升。同时,依托区域优越的资源禀赋、独特的人文传统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大、示范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城市资源价值的再次提升,使其作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4. 总结

曲江目前已经形成的这种“旅游+地产”的模式取得了前期成果,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为“旅游+文化+商业+地产”的具有一体化继承与整体包装复制能力的完整链条,在旅游、影视、会展、出版传媒、景点经营、文化展示等领域扶持一些在该领域具有号召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明星企业,起到带动作用,为“曲江模式”建立有竞争力的业务赢利模式,同时进入高增长的新兴文化领域,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整合、重组等手段扩大整体规模实力。

“曲江模式”很好的把城市文化应用于城市经济发展之中,以文化带动经济,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很好的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这也就像人们展示了城市文化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力.试论西安城市文化特色及其建设[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17卷第3期.

[2]王文启主编.西安地域文化与城市精神[M].陕西旅游出版社.

[3]朱海霞1,权东计2.论城市经营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兼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37卷第2期.

[4]黄书民,李刚.西安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9月第19卷第3期.

[5]王晓锋.西安的城市定位及旅游业发展探微[J].唐都学刊.2006年7月第22卷第4期.

[6]吴德群.文化曲江精彩亮相文化盛会[N] .深圳特区报.2008年5月(13).

[7]段先念.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曲江新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D] .[出版者不详]2005.

[8]李 茜,徐春燕.浅论西安旅游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J]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3)63-66.

上一篇:透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问题、对策和发展方向 下一篇:货币紧缩环境下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