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书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时间:2022-10-09 01:21:21

邓书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2月20日晚上7点39分,邓书弟从训练室走出来,向康复治疗室走去――里约奥运会前就有的肩伤,近来已经有点影响他的正常发挥了。按照医生建议,每天训练结束,他都要去做治疗。

8月9日,在里约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获得铜牌,贵州省体操运动员邓书第是参赛队员之一,这是贵州体操建队58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结缘体操

1991年出生于贵阳的邓书弟,从小就热爱运动。小时候,他非常喜欢翻跟斗,无论走到哪儿都喜欢翻来翻去。三四岁的时候翻跟斗,他的姿势就很标准。亲戚朋友都说,这孩子适合搞体育。

五岁半时,在姑妈的建议下,父母把邓书弟送进贵州省体操幼儿班学习,这让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邓书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看着儿子小小年纪就离家训练,小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邓书弟的父母内心充满了酸楚,他们对儿子既心疼又无奈。妈妈曾劝书弟放弃体操,可小小年纪的他对妈妈说:“妈,我要练,我们要坚持。”

这一练就是20年。

比起同龄人,邓书弟吃过太多的苦,流过泪,受过伤,可再多的伤痛,依然没有让他放弃对体操的热爱。

12月12日下午1时许,邓书弟、李悦、刘榕斌等贵州运动员以及教练员袁洪星乘坐的航班抵达龙洞堡国际机场。省体操队的全体队员和教练员早早就来到机场等候,邓书弟的父母也站在接机口欣喜地等待着。

过去四年,因为备战和训练,邓书弟几乎没有回过家。

“他最爱吃的,是家里做的肉沫粉。”邓书弟的妈妈说,当天上午,邓爸爸就做好了肉沫,买好了酸粉,等书弟回来,好好吃一顿。

“这次回贵阳,希望他能够多待段时间。”邓妈妈眼里满是希望。

战胜自己

20年的体操生涯,一路上起起伏伏。

早在2004年,13岁的邓书弟就首次参加国家队集训。当他在国家体操队看到一整面墙的冠军榜时,心潮澎湃,那一刻,他告诉自己一定要登榜。

登榜之路,没有期待中那么顺利。

此后多年,他在国家队三进三出。一次次的打击,让这个“90后”小伙甚至萌生退役想法。就在这时,他遇见了教练袁洪星。

在师徒俩共同努力下,邓书弟在国内多次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又经过八年历练,2012年底,邓书弟第四次入选国家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这一次终于坐稳了主力位置。

2013年带领贵州队获得男子F体亚军;2014年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全能、双杠、单杠冠军;2014年南宁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登上冠军墙;2015年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全能冠军;2015年格拉斯哥世锦赛,双杠铜牌、个人全能铜牌,这也是自从杨威2007年体操世锦赛获得全能冠军后,中国男运动员在该项目中获得的首枚奖牌……

从13岁梦想登榜,到8月9日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登上里约奥运领奖台,邓书弟正在一步步地踏实向前,努力和坚持让他取得了更多成绩,也获得了更快成长。

继续向前

“成功在于坚持。听着都能理解,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这是邓书弟腾讯微博的签名。

仔细翻看他以往的微博留言,“我会继续努力,奋斗到最后一秒。”“累,但是效果不好。看来还是要用点心”……其中,给自己打气、鼓励的话占大多数。

邓书弟说,体操训练很辛苦,特别是练专项能力时,常常会练到感觉已经是自己耐力的极限了,但是,如果咬咬牙,再多坚持一会儿,就会有突破。

邓书弟知道自己并不算是一个天才型选手,唯有更努力、更勤奋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

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体操男队的4名队员,谁是体操队练得最刻苦的人?他们异口同声回答:“邓书弟”。

“在很高难度的基础上,比别人练得再难一点;在训练强度很强的基础上,比别人练得更多一点。”作为一个全能选手,邓书弟每天都在挑战极限。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是邓书弟的座右铭。“我就是要自己跟自己较劲,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获得更多的胜利。”邓书弟说。(责任编辑/豆文君)

上一篇:六盘水:推进转型发展 下一篇:浅谈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