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

时间:2022-10-09 01:00:03

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

斜拉桥作为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几种桥型之一,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高度相关,为达到合理成桥状态,必须运用科学、精细的施工控制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简单介绍了子长康复秀延河施工控制技术等。

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控制合理成桥状态

Constucti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Cable-stayed Bridge without Backstays

Currently, Cable-stayed bridge which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economic,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tyles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scientific and elaborated construction control system is being used to monitor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the reasonable finial bridge state..

Cable-stayed Bridge without Backstays, construction control , reasonable finished stat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概况

本桥位于黄河支流秀延河主河道上,桥梁跨径为88m,桥梁全长99.35m,为单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采用墩塔梁固结体系。其桥型布置如图1:

图1 全桥示意图

其各部形式如下:

1.主梁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单箱双室结构,箱梁宽9.8m,桥梁边缘处梁高1.60m;主梁采用双向预应力体系,分别设置11Φs15.25及8Φs15.2预应力钢绞线,fpk=1860MPa;本桥处于直线段上,桥面设1.5%的横坡,横坡由箱梁腹板变高度形成,铺装采用9cm沥青混凝土。

2. 主塔

主塔采用C55预应力混凝土,桥面以上塔高63.827m,两塔柱间距净距7.9m;塔身顺桥向为变截面实体矩形截面,横截面为等截面矩形,尺寸由塔地5.2(顺桥向)×1.5m(横桥向)变化到塔顶4.5(顺桥向)×1.5m(横桥向)。设计时将主塔置于延河边的绿化带内,全桥设置双排拉索,斜拉索在主梁上标准索距7.0m,主塔上6.669m。

技术标准及技术条件

荷载等级:汽车—城B

桥面宽度:净7.9m(车行道)+2×0.95m(护栏及锚索区)=9.8m。

温度荷载:体系有效温度标准值-10~34oC,梯度温度按规范加载。

风荷载:设计风速28m/s,风压0.45kN/m2。

支座不均匀沉降:主塔1.5cm、桥台1.5cm。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施工要点

本桥为无背索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桥梁施工时,桥塔的变形情况、施工时的索力调整张拉顺序及温度变化情况、材料特性的差异等都对他、梁的位移和应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注意根据索力施加过程中梁体、主塔的应力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索力调整。

施工控制

施工阶段工序的控制

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1. 首先施工主梁支撑,索塔支撑,主梁与第一节索塔。

2. 施工索塔,张拉S9-S1斜拉索。

3. 铺装二期恒载。

4. 拆除支架。

施工阶段索力

索力测试方法:本桥采用特制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千斤顶测定斜拉索的索力值,同时,辅以弦振式锚索计。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从索力测试结果来看,斜拉索安装阶段实测值与理论值(图2)误差在2%左右,中间过程索力实测值与理论值误差在5%左右,各阶段斜拉索索力满足规范规定的误差允许范围。

图2 子长康复秀延河大桥索力调整后索力

混凝土应力应变控制

应变计采用振弦式应变计(灵敏度为1με)测试,所有的测试元件都具有可靠的标定数据。

由于实际施工中受结构自重,施工荷载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状况及仿真计算的结果,对应力、变形较大的关键截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图3子长康复秀延河大桥主梁成桥状态应力

1. 主梁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且都是压应力;

2. 主梁最大压应力为,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各工况实测应力与理论应力有差异,但均在可控范围内,且各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结语

本文探讨了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控制,并以子长康复秀延河大桥监控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在合理范围之内,说明控制理论和方法在工程实例中的可行性,验证了本文思想与方法的可靠性。合的方式来讨论。

参考文献

向中富.桥梁施工控制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颜东煌.斜拉桥的施工最优控制[J]. 国外公路.1999年3期

文健.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及监测系统的建立[J]. 知识经济.2010年10期

上一篇:探讨房建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下一篇:探讨企业基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