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时间:2022-10-09 12:48:11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75例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在鼻内窥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结合咽鼓管注入药液。结果 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88%。结论 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鼻内窥镜;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吹张;注药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一般主要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我们在电视监视鼻内窥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7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泌性中耳炎75例中,男38例,女37例,12~58岁,平均33岁,均为单耳发病,均以耳闷塞感、听力减退及自声增强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耳内水泡音。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及放疗史。查体示:鼓膜内陷混浊,光椎变形,呈淡黄色或橙红色等。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PTA30~45 dbHI,声阻抗测听鼓室压图为B型或C型。

1.2 方法 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常规行2%麻黄素加1%丁卡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3次,所有病人咽鼓管吹张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排除鼻息肉、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后端肥大及其他良恶性肿瘤。儿童应排除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根据患者年龄及咽鼓管咽口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导管治疗。在充分麻醉及鼻腔黏膜收缩完好的情况下,电视监视在0°或30°鼻内窥镜引导下,将欧氏管沿下鼻道插到鼻咽部,放置于咽鼓管咽口处,用接有吸引器的欧氏管将咽鼓管周围的分泌物吸净,再导入咽鼓管内将中耳内积液吸出,更换干净的欧氏管后再导入咽鼓管,欧氏管一端接小橡皮球,按压小橡皮球吹张,取腰麻用细塑料管沿欧氏管腔导入咽鼓管,外接注射器注入a-糜蛋白酶500 U与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1 ml。3 d后复查,必要时再行吹张,同时给予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点鼻,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激素。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耳闷、听力下降及自声增强等症状消失,自觉听力恢复,经纯音测听恢复至正常。声阻抗鼓室曲线为A型。半年内症状无复发;好转:耳闷、听力下降及自声增强等症状较前好转,自觉听力较前提高,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20 db左右,声阻抗为AS曲线;无效:临床无任何好转,纯音测听及声阻抗较前无明显改善。治愈和好转评为有效。

2 结果

2.1 疗效 本组75例经治疗后,随防6~12个月,其中49例治愈,轻症患者1次治愈,重症3次左右治愈,17例好转,9例无效,有效88%。

2.2 不良反应 本组75例病人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鼓室结构损伤,中耳感染及治疗后咽鼓管狭窄等明显并发症出现,仅有个别病人操作过程中被鼻内窥镜擦伤鼻腔黏膜引起少量出血,多不需特殊处理。2例病人出现耳部胀痛,为一过性,未做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因本治疗需要病人配合,对于部分情绪紧张的病人,尤其是儿童术前可以适当地给予镇静剂。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与免疫反应[1]。一般认为,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基本病因。咽鼓管阻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不良在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机械性阻塞和非机械性阻塞。机械性阻塞: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鼻咽淋巴组织增生等。非机械性阻塞:小儿咽鼓管肌肉的收缩无力加之咽鼓管软骨弹性低,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以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咽鼓管上皮内具有表面活性物质样的板层体结构,能产生表面活性物质,这种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不利于咽鼓管的开放,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治疗上主要以祛除病因和改善中耳通气为主。目前改善中耳通气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鼓膜穿刺法、鼓膜切开置管法及咽鼓管吹张术等。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笔者体会到:①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术有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及导管法,前两种方法易致单耳发病者健耳逆行感染或损伤。因咽鼓管咽口位置较为隐蔽,要借助特殊的器械才能窥见全貌,故传统的导管法依靠经验和手部感觉有较大盲目性,感染的机率也大,故效果不稳定;②近年来鼻内窥镜检查术已经扩展到鼻腔鼻窦以外部位疾患检查和治疗[2]。在电视监视鼻内窥镜引导下直视操作,欧氏管插入位置准确、适度,能够机械扩张咽鼓管咽口,消除咽鼓管咽口的阻塞,通过欧氏管导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细塑料管,能准确地将药物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注入咽鼓管中。a-糜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临床常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中耳腔注入a-糜蛋白酶,防止局部水肿及使黏稠液体变为稀薄以利排出。在中耳腔急性渗出初期地塞米松能提高血管张力,减轻中耳黏膜的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中耳腔渗出和炎润,在急性渗出后期与此后炎性反应发展阶段能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达到解除鼓室负压,消除咽鼓管水肿,减少鼓室渗出,促进积液的分解、排出,改善咽鼓管功能的目的。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细塑料管拔除金属内芯以后较软且插入端圆钝光滑,故不易损伤咽鼓管腔的黏膜。若中耳有积液或咽鼓管咽口有分泌物,在吹张前先将其吸干净,再将欧氏管伸入咽鼓管内进行吹张,以免将分泌物吹入鼓室内,这一点用传统的吹张法是无法做到的,同时也避免了经鼓膜穿刺抽液的弊端。如果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症状轻微,也可以在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经欧氏管通气而不注药,也会较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提高疗效。使用欧氏管向咽鼓管咽口吹气时应注意保持欧氏管干燥无菌,建议对欧氏管采用高压灭菌,以免消毒剂刺激中耳黏膜。

鼻内镜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法操作简单易学,器械较为常用,所用药物亦为临床常见药物,凡是具备鼻内镜的医院均可施行,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微创锥颅穿刺术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后引流治疗外... 下一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体温变化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