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预防现浇混凝土裂缝

时间:2022-10-09 12:35:21

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预防现浇混凝土裂缝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在我国得到普及应用,如果采用现浇混凝土工艺,容易产生裂缝现象,造成房屋质量下降。本文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处发,讨论了如何在设计阶段预防现浇混凝土裂缝现象。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钢筋混凝土;现浇混凝土裂缝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在我国城市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强,建筑的承载力高,所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普及度比较高。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采用的现浇混凝土工程技术,这种技术由一个显著的确点,那就是混凝土裂缝,而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这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由于建筑工业以及混凝土本身的原因,现浇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裂缝的程度以及裂缝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控制到最低。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1、 预防控制把握在设计阶段

现浇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于荷载、变形而产生,我们应该在设计阶段或者是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对其进行预防,并且在头脑中时刻保持预防裂缝意识。

荷载裂缝是由于建筑结构承载物过重而产生的裂缝变化。现浇混凝土裂缝不可避免,所以在设计阶段应该把裂缝控制正常范围以内。主要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力学计算分析、构造可以抵抗的房屋结构,以此来突出“抗”裂缝的原则,使建筑物的“抗”性满足国家的规定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满足现浇混凝土的抗形变要求。

变形裂缝主要是由于现浇混凝土由于环境原因而产生的形变造成。在其抗承载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抗”的原则进行减少裂缝,所以在变形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放”的原则进行。钢筋可以加强房屋建筑的延展性和韧性,所以在房屋建筑结构的特殊模块加强钢筋的配额,有效的约束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变形。事实表明,合理的添加钢筋,可以有效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在实际设计阶段,我们通常在房屋的梁侧添加纵向钢筋,而在屋面板角部增加双向钢筋网,以此来提高建筑结构和构件抵抗变形裂缝的能力。在对房屋主要构件进添筋作业的时候,需要把握添筋度,太多就会适得其反,太少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至于添加钢筋的数量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大小,以及使用的建筑材料而定。

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该从房屋建筑的整体去考虑,以大局的维度去考虑问题可以有效的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从整体考虑建筑结构,可以有效的发挥、利用建筑整体结构和各基本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快捷的对整体建筑模块进行构思、选择、比较适合的技术和方案。地对总体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和选择。通过全局分析后,然后对局部构件进行详细分析,最主要的还是力学分析可以明确的得出基本构件的抗裂性,而基本控件和主题框架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而得出整个建筑的抗裂性。从而对整个设计思路进行调整,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避免在施工时才发现问题所在,这样做不但能够很好的提升房屋设计的质量,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

通过实际工作表明,在设计阶段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构件的配筋去分析考虑。

2.1 注意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

建筑结构的平面设置应该布局规则,片面忌出现凹口现象,如果平面不够平整,出现了凹凸现象,应该在其边缘设置拉梁,而其周边楼板需要加厚,并且加强配筋数量。

建筑结构的承重范围有限,应该尽量控制平面结构的宽度,其宽度应该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如果超过规范不大,可对建筑平面中部设置收缩后浇带。混凝土浇带的间距应该保持在25m为宜,其位置在梁和楼板的1/3跨处。如果房屋建设平面的长度超出规范规定数值较大时,可以设变形缝。如果建筑物群房和主楼存在较大的落差,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沉降缝或后浇带,这样可以减小裂缝的产生。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女儿墙体其水平长度大于12m时,应该对其设置缩缝。如果房屋长度不小于40m时,需要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影响。

2.2 注意配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添加合理的配筋数量,可以有效的控制构件的裂缝宽度。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建筑结构中的梁、板等不同构件,其配筋率和钢筋间距各不相同。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置应该遵循直径较小间距较密为原则,这样可以相对减小构件裂缝。

建筑物的配筋数量与环境有关,如果屋面的传热系数宜不大于1.5W/(m2.K),则屋面板的结构配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对房屋板面无负筋的区域,可以将板的支座负筋拉通。四边嵌固的现浇楼板,板的收缩受双向约束,宜在板的4大角差产生45°的裂缝,中部产生贯穿裂缝,在房屋屋面板阴阳角变形应力集中的地方,宜增设双层双向间距100mm的配筋,其范围为板跨度的1/4,或增设5Φ10mm放射钢筋。

总之,除了在3个维度上去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外,还应该注意建筑物凸凹尺寸、体积结构变化,我们应该在尽量保证建筑物在形状规则、刚度均匀和构件能够发生连续变化,以此来增强其对温度环境的变化,以此来降低裂缝程度,从而保证了房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国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2]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惠云玲.工程结构裂缝诊治技术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浅析 下一篇:CFG桩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