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交感神经平衡的影响看长效CCB的优化选择

时间:2022-10-09 12:09:34

从对交感神经平衡的影响看长效CCB的优化选择

高血压患者多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治疗,因此,在选择降压治疗方案时,必须关注药物的长期安全性。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是保证人体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快速交感神经激活会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心率增加;慢感激活则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因此,慢感神经激活可能成为高血压长期治疗的重要靶点。

交感神经系统与血压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血压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感神经活动的减弱或增强是维持血压短期和长期稳定所必需的。如果交感神经活性持续增强,则会引发高血压。有研究指出,年轻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正常血压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人群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要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

慢感神经激活与靶器官损害

交感神经活动持续增强形成慢感神经激活,不仅会加重高血压进展,还会引发靶器官损害,造成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慢感神经激活通过刺激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加速高血压疾病进程中的心脏和血管重构;改变动脉结构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程;降低动脉顺应性;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周围血管阻力。

慢感神经激活会引起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及间质的变化,引起心室重构,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又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慢感神经激活会损伤动脉内皮,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另外,慢感神经激活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皮质醇分泌增加,可促进脂质动员和血小板活化,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这些因素都会加剧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导致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增加。

交感神经激活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以下因素的存在会增加交感神经的激活的危险性:第一,吸烟。2009年ACC报告中指出,β受体阻滞剂降低冠脉、心血管事件的益处主要见于非吸烟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要充分注意吸烟对疗效的影响。吸烟可升高儿茶酚胺水平,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第二,高盐饮食。盐敏感者的应激血压反应增强,盐负荷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中国北方盐摄入量12~18 g/(人・日),南方7~8 g/(人・日),而WHO建议食盐摄入量

从对交感平衡的影响看长效CCB的优化选择

如上所述,慢感神经激活贯穿高血压发病和进展全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是心血管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减少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甚为重要。选择降压药物时不仅要考虑其降压效果,还要将其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对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患者可优先考虑用β受体阻滞剂,而血管收缩反应增加、外周阻力增高时,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常增高,因此可应用钙拮抗剂。

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降压疗效强,且可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广泛联合,是临床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通常认为短效CCB会激活交感神经,而长效CCB由于显著改善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降压作用更为平稳和持久,因而对交感神经的影响显著降低。但同样是长效CCB,对交感神经平衡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呢?

2002年发表在《加拿大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用药30周后,非洛地平缓释片显著升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50%(P

小结

交感神经激活贯穿于高血压发病和进展全程,与诸多心脑血管疾病和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并关系患者预后,因此选择长效CCB应将药物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作为重要评价因素。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长期使用对交感神经系统平衡影响较小,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还可显著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最大化地发挥CCB长期降压治疗的优势。

上一篇:老人更需要人文关怀 下一篇:社区镇静催眠和抗抑郁药物的综合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