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树寄生植物菟丝子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2-10-09 12:05:25

柞树寄生植物菟丝子的防治方法

摘要:菟丝子以种子繁殖和传播,种子小而多,寿命长,容易伴随其附属物的调运而传播到远处。缠绕在寄主上的菟丝子片段也可以继续生长蔓延传播。对多种植物有直接的危害,同时还是一些植物的中间寄主,曾经被10多个国家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禁止入境。被菟丝子寄生的植物、作物的生物产量至少减产10%,甚至颗粒无收。黑龙江省已经将菟丝子规定为植物检疫对象。菟丝子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赖其他植物提供营养才能生存。菟丝子主要以种子和断茎的方式传播,同时还具有“泛寄生”的特点。它所寄生的植物范围很广,植物被寄生后,不仅产量减少,品质降低,而且有可能被传染植物病毒。

关键词:菟丝子;危害;形态特征;传播途径;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20-1

1 菟丝子的危害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是1年生寄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缠绕后长出吸器,借助吸器固着寄主,吸收寄主的养料、水分和同化物,致使寄主生长不良,甚至成片死亡。同时,它也能为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中间寄主,助长病虫害发生,具有顽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一旦传入,极难根除,被菟丝子侵害的农作物,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颗粒无收。菟丝子主要以种子进行传播,但也可缠绕在寄主上随寄主蔓延繁殖,还可以随水流、农机具、鸟兽等广泛传播。

2 菟丝子的形态特征

菟丝子为一年生寄生草本,茎部较粗,具有红褐色瘤状突起,左旋缠绕,无叶,花簇生,蒴果,种子卵形,背面圆,表面光滑,褐色,腹棱线明显,两侧常凹陷,长径1.4~1.6毫米,短径0.9~1.1毫米。表面微粗糙,种皮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中央为卷旋3周的胚,胚乳膜质套状,位于胚周围。

3 菟丝子的生长习性

菟丝子种子休眠期长,在土壤中种子每年只萌发百分之几,种子萌发不整齐,以5~6月萌发居多。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是:土壤温度25℃左右,土壤含水量15%以上,土壤深度0~3cm。从出土到种子成熟大约需要90天左右,气温达到15℃时种子开始萌发。幼苗呈浅黄色线状体,先端向四周盘旋,当碰到寄主时,便紧贴并开始缠绕,不久在其与寄主的接触处形成吸盘,部分细胞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此期茎基部逐渐腐烂或干枯,藤茎上部分与土壤脱离,靠吸盘从寄主体内获得水分、养料,不断分枝生长,开花结果,不断繁殖蔓延为害。如果5~7天没有遇到寄主,则自行死亡。每个植株结籽3000多粒,最多达100万粒。

4 寄生习性

菟丝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35℃,15℃以下或35℃以上均不能萌发。适宜的土壤湿度15%~30%,最适宜的湿度为20%~25%。种子在土深1厘米左右出苗最快,6厘米以下则不能萌发出土。幼芽萌发时,先生出白色较粗的锥形胚根,其中储存供幼芽生长的营养和水分。幼芽为黄白色细丝,出土后弯曲伸长,一遇寄主即缠绕攀缘,营寄生性生长发育,下段幼茎逐渐枯干与胚根脱离;如果遇不到寄主,只能存活10~13天,待其营养耗尽而死去;在其寄生后,很快扩展蔓延,尤其在阴雨高湿条件下生长更快,每个生长点在一昼间能生长10cm以上,所以在雨水多的年份,水浇地或涝洼地,菟丝子的种子抗逆性很强,可存活多年,具有隔年或萌发的习性。其线茎生活能力很强,被折断的茎节或人工摘除时残留有吸盘的一小段茎节,遇寄主即可发育成新株,蔓延为害。

5 菟丝子传播途径

菟丝子的种子小而多,容易伴随土壤、肥料、种子等广泛传播,种子在土壤中的发芽力保持在5年以上。缠绕在寄主上的一段菟丝子茎部也能够继续生长,进行营养繁殖,给防除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6 菟丝子防治办法

6.1预防检疫

凡是由国外进口的植物以及苗木带有茎叶的产品都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在我们国内也要严格禁止其种子的调运传播。要加强产地检疫,尤其是柞蚕的种茧调运时候,要严格检查。

6.2生物防除

对于大豆菟丝子,生产上采用40~60倍的鲁保一号喷施,可以有效防除。对于柞树菟丝子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6.3园艺防治,此种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

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凡种子埋于3厘米以下便不易出土。春末夏初及时检查,发现菟丝子连同杂草及毒主受害部位一起消除并销毁,清除起桥梁作用的萌蘖枝条和野生植物。在菟丝子的整个生长期间加强巡视,发现一株拔除一株,同时拔除残留茎部。将拔除的菟丝子统一用火烧毁。

6.4化学防除

土壤处理。每亩用48%地乐胺250毫升,或43%甲草胺250毫升,或72%异丙甲草胺150毫升,或50%利谷隆150毫升,对水30~50公斤喷施。天气干旱墒情差,在大豆播前施药,施药后立即浅耙松土,把药物混入2~4厘米土层中,然后播种。雨水调和墒情好,在大豆播后苗前将药液喷施于土表即可。土壤处理是大豆田杂草防除常用方法,能防除豆田主要杂草。茎叶处理。用41%农达400倍液,或10%草甘膦100倍液,或48%地乐胺75倍液,对准被害大豆植株喷施。防除要早,在菟丝子开始转株危害时施药。药只能喷施在有菟丝子寄生的植株上,不要让药液沾到其他植株上,否则会产生药害。施药后每隔10~15天再查治一次,共查治2~3次。

7 今后的研究方向

对柞树的菟丝子小种进行鉴定;对防治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在检疫方面要提上议事日程,防止检疫对象扩大蔓延,给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简介:夏焱,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市蚕业技术指导站会计师,从事蚕业指导工作。

上一篇:对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刍议 下一篇:兽医临床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