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双季稻低温冷害的发生类型及防御对策

时间:2022-10-09 11:19:24

摘 要:近年来,贵池区双季稻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双季早稻和早熟中稻的播种育秧期常遇低温加连阴雨天气,造成烂秧死苗和双晚在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严重制约了贵池区双季稻的生产。该文总结了贵池区水稻低温冷害的主要发生类型,并提出了科学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双季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类型;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27-02

池州市贵池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境内山、丘、圩兼而有之,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4.33万hm2,其中早稻、晚稻面积各1万hm2以上。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极端天气频发,双季稻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较大,主要是4―5月份双季早稻和早熟中稻的播种育秧期常遇低温加连阴雨天气,造成烂秧死苗,以及9月中下旬双晚在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造成“翘穗头”,一般造成稻谷减产10%,严重时高达30%以上,严重制约了贵池区双季稻的生产。为此,本文总结了贵池区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以期将低温冷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 贵池区双季稻低温冷害的发生类型

1.1 苗期及分蘖前期冷害 常在我区皖南山区早稻秧田及大田上出现,指在水稻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在2~3叶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旱育苗容易引起立枯病和青枯病,水育秧和湿润育秧容易引起绵腐病和烂秧。在水稻返青及分蘖期间,遭遇长时间低温,会延迟水稻的生长发育,使水稻出苗迟,分蘖晚,成熟迟。

1.2 孕穗期冷害 少数年份在我区皖南山区双晚大田上出现,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间,即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间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而严重减产,穗顶部不孕粒多,穗基部少,特别在孕穗时期气温连续5d低于17℃,加上山区山背阴处田块光照不足以及冷浸烂泥田水冷泥温低,造成大面积颖花退化或不能正常形成花粉粒,从而出现大量空壳的现象。

1.3 抽穗扬花期冷害 在我区双晚大田上后期较常见,指在抽穗开花期气温低于18℃时,在抽穗期会导致出穗延迟或出不来穗,在开花期会导致不能正常开花受精或灌浆受到障碍,会导致大量颖壳不开,花粉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扬花授粉后遇到冷害会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

2 贵池区双季稻低温冷害的防御对策

2.1 掌握气候变化规律,x用适宜品种 我区地处亚热带,冷害主要发生在早稻的苗期和晚稻的后期,因此早稻品种应选用较耐低温的中熟偏迟的品种或组合,重点是苗期的抗冷性要强,特别是山区阴山田、冷浸烂泥田要选用耐低温、耐阴蔽的中熟杂交水稻品种;双晚品种要根据前茬的生育期和收获期,重点是开花灌浆期抗冷性强,选用较耐低温的中熟或中熟偏早的品种,选择9月15日之前能齐穗的品种为宜。若安排9月底或10月初才能齐穗的品种,则在扬花期遇到秋季低温危害的几率增大。

2.2 适期播种,避开冷害 多年经验表明,我区早稻播种适期宜安排在4月上旬,若采用旱育秧加薄膜覆盖保温措施,则早稻播种期可提早到3月下旬,大田直播早稻则要在4月中、下旬;中稻品种的播种期宜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这样既有利于避开4月上旬播种的低温冷害,又可有效地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花期的高温热害;双季晚稻播种期的确定要以保证在9月15日前能安全破口,以避开“寒露风”危害为依据,对晚籼稻120d的中熟品种,应在6月15日前播种,120d以内的中熟偏早品种,应在6月20日前播种,对晚粳稻全生育期125~130d的中熟偏迟品种,应在6月15日以前播种,125d以内的中熟品种应在6月20日以前播种,晚籼稻还要严格控制秧龄,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秧龄以25d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30d,生育期偏早的品种,秧龄以20d左右为宜,不能超过25d,确保在9月15日以前安全齐穗。

2.3 科学管水,减缓冷害 水稻移栽后实施浅水灌溉,促进分蘖快速生长,并及时晒田,减少养分无效消耗,在抽穗到成熟时节,以湿为主灌浆,满足水稻生育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实现水稻高产,秧苗期遇到10~12℃低温时,只要灌薄水就可以防御冷害,在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3d更换田水一次,以补充水中氧气,天气转暖后逐渐排除田水。双季晚稻抽穗期间遇低温,在气温低于17℃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夜灌深水的办法,可以提高株间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低温造成的损失。

2.4 合理平衡施肥,增施磷肥、钾肥和硅肥 早稻前期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氮肥用量过多,会促进水稻生长速度,形成茎叶幼嫩,含水量高,容易受冷,不抗冻,所以早稻氮肥用量在前期要控制,施氮时期要略后移。晚稻为防后期低温冷害,在施肥上采取促早发施肥,重视基肥和分蘖肥,促进早期的营养生长,提早齐穗和成熟,反之施肥过迟,容易出现因抽穗延迟而发生冷害。在施氮肥同时,增施磷、钾肥和硅肥,磷能提高水稻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还可促进早熟,应将全部用量作基肥1次施入到根系密集的土层中,可防御低温冷害;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合成,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应将全部用量的60%~70%做基肥施用,余下的30%~40%后期做追肥施用;硅肥为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使植株硅质化,能使稻株健壮,增强水稻的抗逆能力.

2.5 冷害来临,应急补救 在水稻开花期发生冷害时用0.5%的磷酸二氢钾或“美洲星”隔5~7d进行一次叶面喷雾,弥补根须吸肥力不足,提高稻谷生活率和抗旱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结实率;在晚稻破口抽穗期遇“寒露风”前,可喷施“920”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稻株抽穗,能起到解决包颈减少穗颈瘟发病几率,增加结实率。

参考文献

[1]陈斐,杨沈斌,申双和,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春季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3):540-547

[2]帅细强,蔡荣辉,刘敏,等.近50年湘鄂双季稻低温冷害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5(3):240-244.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云南烟叶主栽品种7项有害成分释放量比较 下一篇:兴义市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