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专心·事业心

时间:2022-10-09 10:53:10

粗心·专心·事业心

粗心与专心,像一对反义词,如水与火不相容,如矛与盾相对立。奇妙的是,许多科学家常常兼具两者——既粗心,又专心。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当他走到山顶,这才发现马儿跑了!

牛顿的粗心,是生活上粗心。然而,他在生活上的粗心,是由他对科学的专心引起的。牛顿在科学上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正因为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所以才在生活上显得那么大大咧咧,丢三忘四。

在科学家当中,象牛顿这样的不乏其人。爱因斯坦也是这样。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以至连雨水湿了衣服都不觉得。他想了一会儿,就掏出纸条,记了下来。这时雨点打湿了纸条,他才发觉正在下雨。他赶紧把纸条放进衣袋,却又沉思起来,忘记了冰凉的雨滴打在他的脸上。

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的粗心,常常被人们认为“怪”,甚至被称为“科学怪人”。其实,“怪人”不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怪”,往往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心不可两用”。他们的心思全部扑在科学上去了,自然对别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了。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个昆虫迷。他从懂事起,直到八十七岁逝世,一直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研究昆虫。有一次,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看着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至四周围满了人,有人骂他“怪人”、“戆大”,他都不觉得!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在一棵果树上,屏着呼吸观看着蜣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个化学迷。他常常整年住在实验室里,做了睡,睡了做,生活非常简单。然而,道尔顿却粗中有细,一旦生活中的普通问题涉及科学,他立即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有一年圣诞节,道尔顿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母亲。母亲大为诧异,说这样大红色的袜子,给老年人穿太鲜艳了。听了母亲的话,道尔顿顿时对袜子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放下手头的化学实验,钻研袜子颜色问题,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道尔顿本人色盲!鲜红的颜色,在他看来成了棕灰色。尽管世界上早就有色盲的人,可是谁也没有发现自己是色盲,而道尔顿成了色盲现象的第一个发现者。人们曾经这样评论道尔顿:“他有甚美的简单品性和专一心思。这种品性和心思使他在科学上一直向前进。”

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从朴。爱因斯坦连会见以色列总理古本里安时,也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觉得那样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时,事先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门捷列夫的衣服式样,是他自己设计的,口袋很大,便于放笔记本。至于是否“时髦”,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毫不在乎。至于陈景润,他的鞋子经常忘了结鞋带,衣服钮扣没有扣齐……这种不注意生活细节,对于专心致志的科学家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粗心,在科学上专心,正是他们对科学有强烈的事业心的表现。他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献身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法布尔在他的最后一年——八十七岁时,出版了巨著《昆虫记》的最后一卷——第十卷。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在临死前,躺在病床上修改校样,说完“我现在改正的才是对了”这句话后半小时,与世长辞。爱因斯坦在临死前仍在改写统一场论的科学著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离开了人世。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只有强烈的献身科学的事业心、责任心,方能终生专心致力于科学,推动科学事业向前发展。

上一篇:“学习严洪华,奋斗干四华” 下一篇:我不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