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而能适 第10期

时间:2022-10-09 10:37:15

奢适的核心不仅是一种适度的奢侈。我们只有从反方向才能发现它――不是奢侈,也不是简单的合适,而是一种全新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肯定的姿态,一种在镜子中找到生活方式核心价值的平衡感。

作为一本奢侈品时尚杂志,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盲目消费奢侈品,将一块有着几百年传统与历史的精致名表戴在一个肤浅得只懂得炫富的暴发户手上,这完全是暴殄天物。一个自己不挣钱的富二代却可以开着豪车,这不仅不光彩,而且应该感到羞愧和可耻。 同样,玛莎拉蒂与爱玛士如果有性格,也应该对郭美美们感到遗憾。事实上,奢侈品牌应该有态度,因为它们本身卖的就是一个品牌的“人格”。

没有好教养作为土壤,奢侈品的核心价值将难以为续,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奢适人生”的概念,奢侈与适度,看起来十足矛盾,但是,有矛盾才有辩证,“奢”是追求极致的精神,而“适”是适可而止的态度,没有前者,人生缺少光芒与醒目;没有后者,生活缺少安祥和纯粹。处理二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就像要让人尽兴,而又保持清醒一样困难,但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要具备的智慧与品味。

也许,我们只了解奢。今天的中国,很像1873年《镀金时代》里的美国,也很像20年前的日本。但是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注重“什么才是合适的”。1964年的电影《金手指》里,詹姆斯•邦德问Q博士:“我的宾利呢?”Q博士回答:“它的日子已经快到头了,我很抱歉。您现在可以开这辆阿斯顿•马丁。”

对这段场景有过评论的德国作家沃夫岗•拉茨勒在其《奢侈带来富足》一书中又多列举了两个例子:第一是镶着钻石的手机,其主要功能还是通话,可有了钻石和黄金外壳,价钱就会吓人,买这样的手机是奢侈;第二是某品牌越野车,一个在城市里工作的高级白领即使只为上下班而购买一辆高档车,那算是奢适,因为他把钱放在一个东西的使用上而非炫耀上。

当然,合适的标准会有不同。这源于我们本来就是从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中出来的。

阿斯顿•马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一种不合适。然而,反过来,适合于开阿斯顿•马丁而低调的人,也会在骑自行车人的身上看到某种奢侈。给德国《明镜》周刊供稿的专栏恩森贝格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的看法:奢侈的东西是时间、注意力、空间、闲适、环境与安全。但是,他会在眼下的中国得到足够的共鸣吗?

奢适的核心不仅是一种适度的奢侈。我们只有从反方向才能发现它――不是奢侈,也不是简单的合适。那都太表演化。奢适其实是这本杂志关注群体最应该的呈现,是一种全新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肯定的姿态,一种在镜子中找到生活方式核心价值的平衡感。这不服从于严肃的朴素价值观,也不是对某种世俗的打倒――不是在生活方式上的矫枉过正,动物的属性就告诉我们,占有资源并使用资源是基因自利的表现。

王石曾说过,“天马行空不逾矩”,这是奢适;潘石屹说“茶满则溢”,也是一种奢适。在奢侈的面孔上,拂去灰尘就好;奢侈的灵魂在于精神的共鸣,生活还是生活,消费还是消费,别那么较劲儿!

而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在《马克思的外套》中,彼得•斯特利布拉斯提醒大家,在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外,物品还有别的价值。

这期,我们利用“十一周年特刊”的机会,采访了若干位与奢侈品消费息息相关的业内人士,一起聊一聊,关于他们眼中的奢侈品味,关于他们对于适度生活的理解,以及关于他们真实且深刻的奢适人生⋯⋯

上一篇:时髦绅士 第10期 下一篇:什未林城堡: 北德最古老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