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训练结合针刺对中风流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9 09:56:41

前庭训练结合针刺对中风流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和比较前庭训练联合针刺对中风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流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庭训练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治疗后的有效率和起效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前庭训练;针刺疗法;中风;流涎;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stibular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salivation for stroke patients.Methods 100 stroke patients with salivation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of acupuncture;on the basis,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took vestibular training.The effective rate and onset time for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98.0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2.00%)(P

Key words:Vestibular training;Acupuncture;Stroke;Salivation;Clinical effect

中风又称为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又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其中认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其最重要的发病因素,高血压是前因而中风是后果,糖尿病亦是诱发中风的重要诱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流涎等,而中风所致的流涎是由于涎腺分泌旺盛或吞咽困难而导致的唾液溢出口角或吞,吐频繁不适等相应的中风症状所引起,由于本病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均高[1]。为了有效的治疗该病发病后所导致的流涎,特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给予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确诊后并进行治疗的100例中风流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2.3±9.2)岁,病程(27.9±7.0)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为(53.3±9.1)岁,病程(28.2±4.6)。所有患者均可排除引起中风样临床表现的其他干扰性因素,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应治疗方案的协议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针刺疗法(针刺舌三针,颊车,地仓,金津,玉液,下关穴)每4~6min针灸一次,留针20min,1次/d,持续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庭训练(在床旁进行摇头训练或在旋转椅上进行旋转训练;由于前庭障碍的不同类型,应选择不同的头部被动运动,若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呕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应暂停训练待缓解后在继续进行,训练3次/d,持续2个月)[2]。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和发挥作用所用的时间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治愈:流涎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流涎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③有效:流涎的症状有改善,但临床症状并未完全消失。④无效:治疗对于流涎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并根据治疗时间的长短观察流涎症状的改善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治疗后的临床情况 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中风流涎均有一定治疗作用,甚至痊愈,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

2.2临床疗效的发挥情况 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中风流涎症状均有改善,甚至痊愈,但是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判断疗效的发挥情况,观察组治疗的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风的后遗症流涎主要是由于口腔肌肉的运动不协调,当涎腺分泌过多,无法通过正常的吞咽动作吞咽清除口腔内唾液,或者进食液体时口腔无法正常的合拢而导致液体向外溢出,与此同时中风患者姿势反射不协调,易头下垂并伴有张口,故口腔内分泌的液体易于流出而导致流涎[3~6]。

临床常规治疗方案针刺法,主要是通过中医中的针灸按疗程进行不同穴位的针刺疗法,虽然对于中风的后遗症流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起效慢,疗程长,疗效并不确切。从本研究看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并且观察组发挥疗效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前庭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明显提高了中风患者流涎的治疗效果,并且明显缩短了起效时间,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该方法治疗。

参考文献:

[1]梁文锐,周开斌.前庭训练结合针刺对中风流涎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9):1194-1195.

[2]连福纯,陈国燕.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流涎2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5):42-43.

[3]王俊华,贺青涛,周嘉澄,等.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45-748.

[4]王雨石.中风的辨证论治与中风流涎症的针刺治疗及其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3):305-306.

[5]尹哲坤,时国臣,高维滨,等.针刺"项针六穴"治疗中风后饮水呛咳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32-33.

[6]邓景元,邹鹏,崔红缨,等.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肢体偏瘫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24-1526.

[7]王伟华,孟欣.针刺联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4):572-573.

[8]王利江,孙湖,李欣,等.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2):146-147.

[9]谢安树,刘立席.针刺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15(6):545-547.

[10]朱铭.针刺加艾灸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1(3):197-198,199.编辑/安桦

上一篇: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 下一篇: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