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带孩子 智力水平高

时间:2022-10-09 09:42:24

常吃苹果对心脏有益

有人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更支持了这一说法:常吃苹果有助预防心脏病。

研究人员认为,苹果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可起到消除体内炎症的作用,而且苹果还富含对身体有益的果胶及多种膳食纤维,这些物质可帮助清除体内垃圾,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起到保护心脏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

不过专家指出,新鲜苹果的保健功效更好于苹果干,因为苹果在干燥过程中会失去一些营养成分。(《新华网》)

发型反映内心特质发型另类有表现欲

很多人都会精心打理自己的头发,其实,发型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对女人来说,飘逸的长发看上去温柔大方,这样的人通常内心淳朴、个性善良,有很好的人缘,会照顾人。而波浪形长发显得充满魅力,这种人也通常个性分明、向往自由,做事目标很明确。

短发女性看起来精神爽朗,她们做事有条理,分得清轻重缓急、不爱拖拉。喜欢梳髻或盘头的女性端庄自律、性格比较传统,她们重视家庭,尊老爱幼、显得乖巧懂事。

男人的发型同样重要。有些男人发型随意、很少修饰,他们生活中也喜欢随遇而安,遭受挫折知道如何安慰自己。头发飘逸流畅的男人,做事情比较圆滑,懂得世故练达,弃满自信。简洁短发的男人,多数拥有强大的野心,他们工作、生活细致,希望精益求精。

发型另类怪异的男人,追求自我,有很强的表现欲。喜欢留平头的男人,男人味十足,但思想比较保守和传统,他们看不惯软弱的男性,性格坚毅,有时显得有些霸道。留光头的男人看上去有些神秘,也许是为了引起注意,也许是为了搞笑夸张,难以揣摩他们的心思。(《生命时报》)

男人带孩子 智力水平高

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

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

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宝宝,宝宝才会感到爸爸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母亲们偶尔也要放手,让父亲们多照顾孩子,除了提高孩子的智商,也能令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家庭保健报》)

第一印象好坏与眼白有关系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眼白干净的人更有魅力,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研究人员表示,眼睛发红或有血丝是角膜充血所致,通常是一个人情绪和健康状况的重要症状,比如刚哭过、过敏或传染病等。与眼白干净的人相比,眼睛发红的人更伤心、更不健康、更没吸引力。

新研究发现,人们对眼白与情绪及健康状况的关联判断的能力似乎与生俱来。这些判断也直接影响到对一个人魅力的印象。美的标准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年轻健康却总是占主流。(《现代快报》)

人类40至60岁最聪明

每个人都担心自己变老,生病,头脑变迟钝。但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指出,虽然人到中年,身体有些部位开始变得脆弱,但大脑却是越老越聪明。

美国西雅图纵向研究机构从1956年开始的一项有关寿命的研究,是史上历时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有权威的研究之一。它对6000人的智力进行了长达4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40~60岁的人在最复杂也最重要的认知能力方面,表现最为出色,甚至超过自己20岁时的能力。在40~65岁间,他们在词汇、语言记忆、空间感以及归纳推理等方面表现最佳。男人的最佳年龄为50多岁接近60岁时,女性的最佳时期是在60多岁。

人到中年,也有着更多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人、工作和理财拥有更准确的判断,更善于同时利用左右脑解决问题,更容易乐观看待事物。(《生命时报》)

常喝纯果汁防病又保健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与常吃新鲜水果一样,常喝100%的纯果汁也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如降低患癌风险、改善心脏功能、防止记忆退化、提高身体抗氧化能力等。研究人员对不同果汁的独特防病功效进行了区分,如常喝葡萄和苹果汁可预防记忆衰退、常喝石榴汁可预防前列腺癌、常喝橘子和柚子汁可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癌等。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不同的水果汁具有的防病功效不一样,但所有纯果汁都具有提高身体抗氧化作用的功能,这对提高身体的综合抵抗力非常有益。(《新华网》)

补锌具有预防感冒作用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补锌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米努・辛格博士来自印度昌迪加尔的医学教育和研究院,他回顾了15项相关研究,涉及1360名志愿者。结果发现,在刚出现流鼻涕、咽痛等感冒症状的24小时内,服用糖浆、锭剂或药片等锌补充剂,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内就能康复,而且感冒症状会减轻。研究还发现,连续补锌5个月以上的儿童,很少得感冒。

这项研究成果看上去不起眼,但意义非凡。要知道,光在美国,每年因感冒而请的假就达到2.75亿个工作日,因感冒产生的医疗费用有77亿美元。普通感冒通常会持续7~10天,如果能把感冒病程缩短一天,至少可以节省2000万个工作日。

辛格博士同时强调,目前的研究只是针对身体健康的人群,而且需要吃多大剂量的锌补充剂,吃多长时间等问题仍不明确,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新华健康》)

香烟简易包装助控烟

英国研究人员利用眼球跟踪技术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香烟只采取简易包装,即去除烟盒上那些精美的广告和商标,消费者的目光就更容易被烟盒上的警示标志所吸引,由此带来的心理暗示有助控烟。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眼球跟踪技术分析了人们在分别看到简装烟盒和精装烟盒时的目光转移情况。结果显示,对于那些不吸烟和不经常吸烟的人来说,其目光更容易被简装烟盒上的警示标志所吸引,但对于经常吸烟的人来说,香烟如何包装没有影响。

眼球跟踪技术可以直接了解人们目光的移动和注意力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如果消费者更多地注意到烟盒上的警示标志,由此而来的心理暗示可以带来一定的行为变化。从这项研究结果看,这至少可以帮助那些不吸烟者更加远离香烟,或是帮助不经常吸烟的人进一步降低吸烟频率,从而帮助整个社会控烟。(《新华网》)

“低成本”防癌:葱蒜就饭 干毛巾擦背

每天最少开窗半小时

装修污染除了甲醛外,还有一种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它一般藏在水泥、瓷砖里,沿裂隙扩散到室内,时间长了,会诱发肺癌。其实,只要每天开窗半个小时,氡的浓度就可以降低到与室外相同。另外,天然气燃烧后也会产生氡,所以厨房烧水做饭时,最好打开窗户,关闭与居室连接的门。

就着葱蒜来吃饭

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风险会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气充分结合后才会产生蒜素,因此最好将大蒜碾碎生吃。在我国,胃癌发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葱蒜种植大省山东。长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个县中,第一位的是山东苍山县,那里人均每年要吃掉6公斤大蒜。

用干毛巾擦背

用干毛巾擦背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为摩擦受热会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组织里一种细胞,能起到吞蚀并破坏癌细胞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管是搓、擦还是挠背部,都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

每天走路一小时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告诉大家,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一半。因为胰腺癌和身体热量过高有关,走路可以消耗热量,可直接预防胰腺癌。

晒15分钟太阳

在最便宜的防癌处方里,晒太阳算是做到了极致,不用任何花费,就能通过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乌鲁木齐晚报》)

每天喝酸奶缓解花粉过敏症

又是春花烂漫时,却有不少人饱受花粉过敏的困扰。日本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喝点酸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花粉过敏症。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把89名过敏性鼻炎患者分成两组,他们均对花粉过敏。研究人员让其中44人每天食用含50毫克乳酸菌的食品(相当于100克酸奶),而另外45人则食用不含乳酸菌的食品。

在为期6个月的调查期间,研究人员分别记录了患者打喷嚏、流鼻涕、鼻子堵塞的频率,以及这些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结果发现,不食用乳酸菌的一组人在花粉飞散期流鼻涕和鼻子堵塞的情况更严重了,而另一组却没有太大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乳酸菌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过敏症状。因此,建议患有花粉过敏症的人最好每天喝一些酸奶。(《人民网》)

孕妇肥胖增加婴儿死亡风险

如果孕妇在怀孕早期过于肥胖,会增加胎死腹中或新生儿一年内夭折的风险。不过研究人员也提醒说,最好的办法是怀孕前就保持健康体形,而不应在怀孕期间采取减肥措施。

研究人员提醒说,这个研究结果绝不是说那些肥胖的孕妇需要在怀孕期间减肥,孕妇在怀孕期间应保持健康平衡的饮食。最好的办法是女性在怀孕前就保持健康体形,这样才会最大可能地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孕妇肥胖造成胎儿和新生儿死亡风险升高的原因还不清楚,但一般来说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风险,这些可能都是影响因素。(《新华网》)

躺着玩手机易诱发结膜炎

数字时代,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除用于联络外,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简直就是一台“微型电脑”。年轻人尤其喜欢手机不离手,用手机玩儿游戏、上网“织围脖”或读电子书,累了就干脆躺在床上接着摆弄手机。这看起来舒服又方便,但专家提醒,长时间侧躺或仰躺着玩儿手机,会对眼睛的结膜造成威胁。因为长时间保持这几种姿势,容易使血液流向眼睛,导致眼部结膜血管的轻度充血,睑结膜也容易发生轻度增生及形成滤泡等,起初,可能会有眦部(眼角)皮肤潮红、湿润、结痂的现象,如不加以注意,则会诱发结膜组织的慢性炎性病变,造成慢性结膜炎。此外,距离不适当和实践的没控制也可能导致诱发近视眼和干眼症。(《天津网》)

跑步适可而止更健康

英国研究人员正着手研究一群老运动员的心脏健康问题,他们招募了曾经的国家队、奥运会的中长跑运动员。这群人在成年时期受过训,现在依然坚持训练、且从不抽烟。作为比较,科学家还聚集了一群在50岁以上的健康男性,非耐力跑运动员。科学家对两组人采用新型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确认心肌上的早期纤维化现象,如果心肌纤维化变严重了,就会使心脏部分组织硬化、变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他们发现:年轻运动员或非运动员的老年人没有一个患心脏纤维化的,但一半年老的终生运动员心肌上显有纤维化。

多年高强度耐力训练会对心脏不利?表面看,这给不愿锻炼的人一个绝好的借口。但研究者称,锻炼毫无疑问是有利心脏健康的。只是,新兴科学的确建议,如果锻炼超出距离、强度、耐力的极限将产生不良效果。不过,目前仍无法预测这一极限是多少。(《文汇报》)

频繁接打手机易患骨质疏松

近日,土耳其研究人员发现,手机电磁场可能会降低骨骼密度。因此,频繁接打手机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土耳其苏莱曼德米雷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邀请了150名习惯将手机戴在腰带上,开机状态平均每天在15小时左右,并连续使用了6年手机的男性用户,利用双重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他们骨盆的骨质密度,结果显示,靠近手机一端的髂骨翼的骨质密度略有下降。

研究人员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手机不要贴身携带,最好放包中,且离身体越远越好。(《人民政协报》)

老年人睡眠紊乱可能与激素有关

瑞士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老年人常见的睡眠紊乱可能与老年人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有关。

瑞士苏黎世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所比较了来自年轻和年老供体皮肤细胞的生理周期。他们发现,这些细胞在牛血清中生长时生物钟没有差异,而在来自老年人的人类血清中生长时,这些细胞的生物钟出现紊乱。牛血清是一种营养浆,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它培养细胞。

此前已有研究证明,人的睡眠周期随衰老而缩短,其结果是睡眠断断续续,夜间睡眠少及日间打盹多。瑞士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结果显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老年人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研究人员称,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睡眠紊乱可能还与老年人日晒时间短和户外活动少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老年睡眠紊乱与激素水平有关的研究结果得到进一步证实,则可以借助药物予以干预。(《新华网》)

死心复活重植人体

美国科研人员正研究把干细胞注入死去的器官,培殖出能正常运作的器官。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所正尝试制造第一个活生生的人类心脏,为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带来新希望。

研究人员会从去世者捐出的心脏中,移除心脏细胞,留下被称为“幽灵心脏”的蛋白骨架,然后把需接受移植的病人的人类干细胞注入幽灵心脏中,让其变成心脏细胞。事实上,这个研究团队早年曾成功制造老鼠心脏和猪心脏,他们把人类干细胞注入老鼠和猪的幽灵心脏,细胞迅速繁殖,复制构造及开始独立跳动。虽然人造心脏跳动强度只有正常心脏的25%,但已是重大突破。(《新快报》)

观看FMRI 训练大脑

加拿大科学家一项新研究发现,通过观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反馈的实时大脑活动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训练自己的大脑。

FMRI是研究脑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非介入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对大脑活动区域进行准确、可靠的定位。加拿大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给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带来了新思路。这些患者的头脑中常常产生负面情绪,但他们往往并不自知。使用FMRI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让这些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应该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病情。(《科技日报》)

未来人类可水里呼吸

科学家研究蝾螈时发现,产生氧气的海藻可与这种动物的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致现在二者已经无法分开。也许有一天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人类身上,这样我们就能像《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的哈利一样在水里自由遨游,不用担心会窒息而亡。(《新浪科技》)

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肾脏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羊水和动物的胚胎细胞培育出了人体肾脏,其长度同未出生婴儿肾脏的长度相当。这一最新突破有望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按需培育出自己的器官,在移植手术中规避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该肾脏长0.5厘米,科学家希望,这种人造器官移植入人体后能成长为全尺寸的器官。(《科技日报》)

减肥有助提高记忆力

美国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对肥胖症患者来说,减肥不仅可以降低罹患多种与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美国的州立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先为150名肥胖症患者测试了认知能力,这些人的平均体重为136公斤。12周后,研究人员再次对其中109名成功减肥者进行了同样的认知能力测试,这109人通过手术平均减肥23公斤。

研究人员发现,成功减肥者的记忆力不仅明显改善,而且其他认知能力也得到提高,如办事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相比之下,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衰退现象。

此前研究曾发现,肥胖症患者要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问题。(《新华网》)

萝卜硫素助肺部清除细菌

萝卜硫素能激活一种名为NRF2的信号通道。这种信号通道一旦不能发挥作用,人体巨噬细胞就无法清除肺部的死亡细胞及外来细菌,从而使肺部无法保持清洁,导致感染。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的巨噬细胞都失去了这种清理功能。

研究人员目前已开始在慢阻肺患者中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以确认萝卜硫素能否提高患者肺部功能。

萝卜硫素是常见抗氧化剂,在西兰花、芥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中含量较丰富。(《新华网》)

维生素D助女性预防老年黄斑变性

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女性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罹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风险。

他们在一项针对1000多名75岁以下女性的研究中发现,与摄入维生素D最少的女性相比,摄入维生素D最多的女性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几率要低59%。

报告说,如果女性每天从各类食物中摄取720国际单位(1国际单位相当于0.025微克)的维生素D,便可将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风险降至最低。但报告没有说明,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男性。(《新华网》)

青少年大脑结构异于常人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侵略性强并经常有行为的不良青少年往往大脑结构异常,其大脑中与同情心有关的杏仁体和脑岛等结构与常人相比明显较小。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对60多名具有品行障碍的青少年进行了大脑磁共振扫描。品行障碍是精神病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其患者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侵略性和行为,有品行障碍的青少年成年后也往往出现更多的精神问题。

扫描结果显示,这些青少年大脑中的杏仁体和脑岛等结构与常人相比要小,这些结构与感情、同情心、认识到他人处于悲痛中等能力有关。研究还发现,青少年具有不良行为的程度越高,这些脑结构的异常程度就越大。

过去曾有观点认为,小孩子的品行障碍可能与大脑发育有关,而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往往是在环境中耳濡目染而习得。但本次研究显示,无论是小时候就表现出品行障碍的患者,还是青少年时期才开始表现出品行障碍的患者,大脑中都存在这种结构异常现象。

这一发现对过去观点形成了挑战,说明在不同年龄段的品行障碍的背后可能存在同样的生理机制。(《广州日报》)

重症牛皮癣患者患心血管病风险高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心脏病学预防项目研究人员分析了3600名牛皮癣重症患者和1.43万名普通人的病史。他们发现,牛皮癣重症患者出现心脏病、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53%。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表明,牛皮癣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发作。

牛皮癣俗称银屑病,临床上分为寻常型和严重型两大类,寻常型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90%以上。(《新华网》)

常吃冻干草莓有助预防食道癌

在持续6个月的研究时间里,美国研究人员让36名志愿者每天食用60克冻干草莓,并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这些志愿者均被认为是食道癌的潜在患者,因为他们的食道都出现了癌前病变。

在研究实施之前和结束之后,研究人员分两次对志愿者的食道做了切片活检。在研究结束后的检查中,有29名志愿者的食道组织癌前病变出现了减轻的迹象。

研究人员解释说,草莓中富含一种抗氧化成分,这种成分可抑制食道癌的癌前病变。他们强调说,冻干草莓预防食道癌的效果尤其明显,因为草莓在排掉水分后,其所含防癌成分的有效性增加了近10倍。

研究人员此前在对实验鼠的研究中也发现,冻干草莓可遏制实验鼠食道肿瘤的发展。他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以确定研究成果的正确性。(《新华网》)

大豆有助提高放疗功效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补充大豆异黄酮可提高放疗功效,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研究人员把染料木酮、豆甘原和黄豆黄素3种大豆异黄酮结合起来,用来配合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结果发现,上述3种大豆异黄酮能有效帮助杀灭癌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组织不受辐射伤害。

研究人员解释说,放疗期间,癌细胞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大豆异黄酮却会破坏这种保护机制,削弱癌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修复能力,从而提高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对正常组织来说,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可以使这些组织免遭放疗伤害。

此前研究曾发现染料木酮也具有抗癌功效,但最新研究显示,如果患者同时补充上述3种大豆异黄酮,放疗效果更好。(《新华网》)

多吃豆制品显著降低乳腺癌复发

很多人知道吃豆制品对保护有好处。可是,到底要吃多少呢?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联合上海预防医学会的研究揭开了答案。

上海疾控中心自2002年起对上海市区约5000名20岁~74岁的乳腺癌新发病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多吃豆制品,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复发和死亡风险。与摄入最低组相比,大豆蛋白质摄入最多的乳腺癌患者,其死亡危险可降低29%,复发风险可降低32%。

专家介绍,每天摄入11克左右的大豆蛋白质(约合干豆30克)的乳腺癌患者,其死亡率和复发率最低。照此换算,吃100克北豆腐,或喝500毫升浓醇的豆浆,就能获取足量的大豆蛋白质。据调查,目前96.6%的上海女性每周至少吃一次豆制品,但显然存在明显不足。

此外,该项研究还发现,多吃十字花科类蔬菜,如卷心菜、花菜、萝卜等,都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生命时报》)

饮酒与癌症有关

欧洲多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饮酒与癌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男性癌症病例中有十分之一都可以归结到与饮酒有关,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人们为了身体健康应该减少饮酒量。

研究人员指出,酒精在体内分解所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引起多种癌症,如肝癌、肠癌、乳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那些经常饮酒过量的人患癌症的比例尤其高。(《科技日报》)

食物上瘾如酗酒

一项新研究表明,纠结着拒绝吃巧克力、法式炸薯条或其他垃圾食品的人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存在某种内在性的问题:事实上他们可能真的对这些食物有瘾。

研究人员利用高科技扫描技术对病态饮食者和正常人的脑部进行观察发现,在前者面前拿出一份奶昔,就好像在酗酒者面前晃动一瓶冰镇啤酒一样。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食物照片可以令脑部“奖赏中枢”活跃,与烈酒照片对酗酒者的效果很类似。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声称,这项研究首次将所谓的食物上瘾者与暴饮暴食者区别开来。

这项研究表明暴食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都不是单一的。精神病学家说,如果根本的问题是上瘾,那么不管是做胃分流手术还是改变生活方式都不大可能有效。(《新华网》)

“不眠精英”源于基因变异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人每晚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能够同时应对多项任务。而且,源于基因变异,这些人积极、乐观、开朗,属于“不眠精英”。研究人员正研究变异基因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药物研发,增加人们清醒时间。研究人员近日发现,睡眠少可能与基因相关。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大家庭里,一对母女习惯近午夜时入睡,第二天早晨早起,睡眠大约6小时,身体状况良好。基因测试结果显示,这对母女体内一个名为hDEC2的基因发生变异,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同一基因没有变异,睡眠情况正常。研究人员令实验室小鼠产生这一基因变异,结果小鼠难以入睡。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说,成年人为保持健康需要每天7至9小时睡眠。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

有助于制药以减少睡眠。研究人员认为,了解这一基因如何在无损健康的同时减少睡眠有助于开发新药,令人们每天增加数小时清醒时间。

你是“不眠精英”吗?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只要有机会就睡懒觉?如果是,那就不属于这一行列。(《现代快报》)

美公布最完整人脑基因图谱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绘制出了两个迄今最完整的人脑基因图谱,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科学家表示,最新“出炉”的人脑基因图谱提供的数据将被广泛用于与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症甚至肥胖等与神经障碍和认知功能有关的疾病的研究,以及探究健康的大脑如何工作。

科学家将相关数据编制成一个名为“艾伦人脑图谱”的数据库,该图谱除了显著标识出人类基因图谱中的每个基因在大脑的何处表达之外,还涵盖了大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提供的数据,供公众自由免费访问。这些数据显示,人脑之间的相似度高达94%,至少82%的人类基因都会在大脑中表达。(《科技日报》)

饮酒有助大脑学习记忆

研究人员表示,通常来讲人们都认为饮酒会让人忘记一些事情,并且也妨碍学习,而这其实只是酒精对于大脑产生的部分影响。神经生物学家森川仁志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重复的乙醇摄入能够增强大脑中一些关键区域的突触可塑性。研究报告称,当人们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时,会变得更容易接受潜意识中的记忆和对食物,音乐甚至是人际方面形成某些习惯。

森川希望通过神经生物学更好的理解上瘾机制,能够有助开发和成瘾有关的药物,用于削弱而不是加强突触。据了解,森川表示,相关研究甚至有发展成与心灵控制有关的潜力,但这并非研究的目标,当前的目标只是期望能够扭转一些药物方面的成瘾现象。(《科学网》)

上一篇:支原体感染对症下药 下一篇:隆胸不能不知的20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