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9 08:33:21

刍议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加强思维训练等方面,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要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解决知识的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1、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师表形象最容易让学生亲近、感染、和敬佩,亲近了就会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还应注意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同时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学生差异,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让学生开展讨论,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主动建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50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40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又提出问题:“30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很可能;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5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不太可能;但有人却说“两个人生日相同可能性很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感到很惊奇,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改进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类型,精心策划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如讲七年级的“立方体的表面展开”一节时,我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小组讨论能展成多少个不同的平面,并用竞赛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钥匙

1、学会阅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划一划”,掌握预习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小组讨论。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去讲。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特别是在图形的折叠等内容时,更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试验―观察―猜想―论证”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实践操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

4、总结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养成反思的习惯。

5、学会“复习”。给学生介绍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注重当天的课后复习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系统复习。

四、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动力

1、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有必要的。如在学习《图形的密铺》后,我进行几何图形设计大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等;在作业的错误地方下面划线,并批注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借分”,但必须“双倍偿还”;也可以申请补考,进行“延迟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魏超群:《论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年第21期

4.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7期

上一篇:初中语文学困生辅导之策略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切块拼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