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9 07:44:49

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的重点则是学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可见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大家已经公认的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而有效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那么教师怎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本文中笔者从教师教学时的情绪把握,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以及提问的频度和难易程度三方面来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提问 策略 频度

一、教师提问把握好情绪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基本方式,这种交流是否有效与教师提问时的态度及情绪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可以使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精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记忆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烦躁、不安、过分紧张,会使学生精神不能集中,思维变得混乱,记忆力下降。可见情绪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自己要保持高涨的情绪。当教师面带微笑,用鼓励的眼神,和蔼的语气向学生提问,并耐心的等待学生的回答时,那种企盼、热情、诚恳的眼神让学生觉得老师信任自己,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戒备心理。当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中,他才能积极地思索问题、积极表现自己大胆地回答问题。

如在讲“打折销售”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商场打折的图片并介绍销售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师(微笑着提问):“同学们平时和父母逛商场会看到有的服装旁边写着“打七折”“打五折”等字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甲:打七折就是按商品标价的十分之七或百分之七十可以买到那件衣服。

生乙:老师,那商场不就少买百分之三十的钱,不就亏了。

师:这位同学很爱动脑子思考问题(欣赏的表情,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那么会不会亏呢?(用疑问的语气,困惑的表情),谁来帮大家分析一下(用鼓励的眼神在全班扫视,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答将对大家有帮助,从而产生回答问题的动机,积极思考问题)。

生丙:老师我觉得商场不会亏的,因为商场卖服装就是为了赚钱,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但我不明白,这钱商场是如何赚到的?

生丁:商场要是亏了,就倒闭了。应该不会亏的。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有道理(赞许的语气)那么商场到底是如何赚钱的,即如何获得利润的呢(疑问的语气,激起学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和蔼可亲的教态,使课堂教学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在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进入学习,以最佳状态积极思考问题,提问的有效性必将提高。

二、把握好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预设有效的提问便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所谓预设有效的问题就是在备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的难易程度设计好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可以避免无效问题和低效问题的产生。使提问的有效性得到基本的保证。但一味的拘泥于预设的问题,不敢越“案”一步的按部就班,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问题生成的课堂缺少灵性显得死气沉沉。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

严格按照“预设”的教学是不可能的,教师要随时对预设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随机应变”、“急中生智”,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低效的。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前预设时尽可能少设置封闭性问题,多设置开放性问题,给问题的生成创造条件。课堂提问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升。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可以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三、把握好问题的度

首先,把握好提问的频度。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普遍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频度明显增加,但是不是问题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课堂提问低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握不好问题的度。提出的问题过多,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思维不够深入得不到升华,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发挥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使得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都流于形式,使思维不能深入的展开。

而问题过少,课堂就显得气氛沉闷,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见课堂提问一定要把握好频度,问题设置应疏密相间,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易混淆点多设置有思维含量能触及到理解掌握的深度的问题,少提记忆性的和不需要思考的低层次问题。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

其次、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知识水平,要符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原理。同时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设置有梯度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见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对学生的思维有挑战性,又不能超出学生思考能力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可见课堂提问中把握好问题的度,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思考状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开发学生潜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谢作升.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J].教研教改,2009,(7).

[2]郑瑞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事实策略[J].教育导刊,2007,(8).

[3]范梅.关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综述[J].高校讲坛:科技信息版,2009,(27).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五十一中学 陕西西安)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大学公共英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