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9 07:23:40

铜陵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为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根据中央和省文件要求,铜陵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对缓解“三农”融资抵押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铜陵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主要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铜陵县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13-03

按照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铜陵县土地确权工作已全面完成,因行政区划调整和建设规划原因,本次确权涉及全县除五松镇以外的其他7个乡镇共100个行政村,全县累计调查承包户6.1万户,实测耕地1.86万hm2、地块23.16万块,基本实现土地承包权属明晰,承包地块空间位置明确、四至清楚、面积准确,促进了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向合同管理、登记管理、流转服务和纠纷仲裁“四位一体”管理并重转变,达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目标。为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根据中央和省文件要求,铜陵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对缓解“三农”融资抵押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1 主要做法

截至2015年10月,全县共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贷款业务4宗230万元,尚有5家经营主体贷款审批业务正在办理中,申请额度逾200万元。主要做法如下:

1.1 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机制较为完善 2012年,铜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8”方案,即《铜陵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指导意见》、《铜陵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铜陵市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使用权管理试行办法》、《铜陵市农村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铜陵市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铜陵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铜陵市农村房屋抵押融资管理办法》、《铜陵市农村产权价格评估管理办法》和《铜陵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为农民利用土地、财产等资产开展估价、变更、抵押、融资、入股等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依据。

1.2 合理界定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对象与用途 贷款对象为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森林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农户,或通过其他承包方式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森林林木经营权的承包人,以及通过依法流转方式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森林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规模经营业主体。抵押借款只能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性用途,不可挪作他用。

1.3 规范制定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操作流程 一般流程为借款人申请,部门推荐保险公司和银行进行资格审核并受理保险公司和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协商确定贷款金额借款人办理抵押物登记和价值评估手续银行向保险公司出具《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联系单》保险公司为借款人贷款办理保证保险(保险受益人为贷款银行),以及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购买人身保险等保险公司和银行与借款人面签相关协议等银行发放贷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当发生贷款违约风险,银行催收追索未果的,由保险公司按照保证保险条款内容和协议相关约定先行代偿。保险公司代为清偿后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处置抵押物,行使优先受偿权。

1.4 设计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市、县(区)政府设立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总额600万元,其中市财政200万元,铜陵县财政200万元,郊区和狮子山区财政各100万元。试点工作期间,保险公司、政府、银行按5∶3∶2的比例承担风险。发生贷款本金损失风险后,保险机构先行偿还试点银行50%贷款损失资金,试点银行还可申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补助30%贷款损失资金。对借款人所发生的融资贷款保费,在专项资金中按保费总额的5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其贷款总额的1%。当贷款保证保险对应的贷款不良率超过20%,贷款保证保险赔付率达到120%时,暂停新增业务。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1a来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使经营主体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从而解决了新型主体担保难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抵押贷款有“四难”

2.1.1 取得承包方签字同意难 根据制度设计,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应取得承包方签字许可。实际操作中,一方面,经营主体所对应的承包方数量众多,签字难度大;另一方面,铜陵县经营主体流转农户土地,多采取每年收获后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如果农户同意经营主体抵押土地,当发生贷款风险时,农户不仅不能获得租金,其转出的土地经营权还将被处置,因此担心收益和失地风险可以理解。

2.1.2 抵押登记难 根据铜陵市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要求,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要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但由于抵押登记涉及抵押物范围农户众多,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尚未最终形成,登记申请人一次性按照规定提交完整登记材料难度极大。同时,登记机关为每一流出户出具抵押登记证明,登记工作量也极大。再者,由于经营主体所流转的土地并未全部包括农户的所有承包地,以致不能简单的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进行抵押融资。为了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县农业局在没有获得抵押物涉及范围农户的书面同意,以及没有查明抵押物的四至范围情况下,向申请人及抵押权人出具抵押登记凭证,导致一方面要承担违规登记造成抵押权人不能实现抵押权的责任,另一方还要承担因违规登记对抵押物涉及范围的农民侵权责,风险极大。

2.1.3 价值评估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是金融机构授信贷款额度的基础,但由于目前铜陵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尚未健全,暂由市农委组织系统内农业专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测算评估,缺乏专业资质,仅以土地租金及地上附着物的价值来确定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主观意愿成分较大,过高或过低都会形成不同的风险。土地估价较低,则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商品性不能通过市场得到公允的表现。土地估价较高,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易受自然灾害影响,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加大,易形成不良贷款。

2.1.4 抵押物处置难 一方面,因经营主体提供的土地流转合同不够规范,发生贷款风险时,保险公司存在不能实现抵押权的风险;另一方面,乡、村成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主要提供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合同鉴证等服务性工作,没有涉及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招标拍卖、协议转让、挂牌交易等抵押物处置问题。

2.2 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有“两难”

2.2.1 土地流转合同修订难 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是办理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的基础,由于铜陵县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较早,现有经营主体多为存量土地流转大户,流转合同备案率虽高,但流转地块的编码、四至、面积等信息不完善,补充协议难度大。加之经营主体90%以上都是本地人,大家知根知底,在土地再流转、互换等方面,为求方便就体制外运作,向乡村两级备案意识不强,导致乡、村两级对辖区内土地流转变动情况信息不明、底数不清,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2.2.2 乡镇土地承包管理机构职能弱化 乡镇农经管理部门依法负责本辖区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鉴证及纠纷调解工作。自2000年机构改革以来,铜陵县乡镇农经管理机构与财政所合并成立财政经济管理所(以下称财经所),农经管理人员逐年减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职能弱化,确权登记后的常态化管理更是难以保证。

2.3 经营主体发展不规范 铜陵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或直系亲属往往同时举办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多个新型经营主体,且各主体之间财务、业务、管理人员混同,导致各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不清,银行在贷款时对象甄别难。同时,受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财务和销售等经营管理方面还不规范、不明晰,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往往因信用评级和能力评估通不过而被拒之门外。

3 对策建议

3.1 创新土地流转双方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经营主体,按照保底加效益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使其不再是经营主体发展的旁观者,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破解签字难题。

3.2 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有资质的评估机构 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具有权威的专业中介机构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准确评估,合理确定农村土地价值,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

3.3 整合搭建乡镇交易平台 鉴于农村土地流转交易规模小、交易地域性强的实情,为方便交易,在框架设计上,应确立乡镇是基础、县级抓监管、指导的基本定位,依托乡镇现有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中心,科学整合成一个功能完备、运转规范的交易平台,接受抵押权人委托,负责对欠债欠息的农村土地物权收回、储存、发包、还贷,使抵押权人能够及时通过乡镇交易平台,将抵押的流转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变现,为抵押物处置搭建成本低廉、运转高效的交易平台。县级工作重点主要是侧重于监管和服务上,负责抓好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层面的工作,为乡镇交易平台实施正常交易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3.4 加强乡镇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建设 可将乡镇农经管理部门作为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辖区内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工作。强化其土地流转信息与准入资格审核、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与监管,以及矛盾纠纷调解等4项管理服务职能。利用土地确权成果,落实好流转合同修订、备案、审查和流转情况登记制度,确保土地确权成果“有人管、管得了、用得好”。

3.5 加快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升级 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晰产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使其经营管理符合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要求,推动其成为独立的、稳定的承贷主体。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元中都遗址考 下一篇:“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实践教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