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菁:转型是对创业精神的承继

时间:2022-10-09 04:18:11

朱菁:转型是对创业精神的承继

或许与她低调务实的性格有关,她的媒体曝光率并不高,但却丝毫掩盖不住她在投资圈子的个人魅力。不久前的《创业周末》现代农业创投论坛上,她一袭齐肩长发,五官精致端正,身着孔雀蓝色的小衫,打扮不张扬却颇显气场。这就是汉理资本合伙人朱菁,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1月8日,朱菁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话声音略带沙哑:“有点感冒,希望你别介意。”整个采访过程中,她一直表现得彬彬有礼。虽然在说起自己的投资业务也会滔滔不绝,但面对工作,朱菁不折不扣是一位理智战胜情感的冷静派。

“行业积累”

2014年,朱菁刚刚迈入38岁。这位1976年出生的福建女孩并不是一开始就走在了投资的大道上。大学毕业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她一头扎进软件行业,在第一家公司一干就近十年。

“我对投资可以说一直感兴趣,但并没有说一早就确立为理想、人生目标。”朱菁本科学习的是工科,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金融。大学刚刚毕业,朱菁就加入一家软件行业创业企业。朱菁说,这段经历不但为她日后的VC生涯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更重要的是给她打下了创业者的烙印。

说起大学刚刚毕业时曾经工作过的这家公司,朱菁言语之中充满感恩。大学刚毕业时,她放弃外企offer,怀揣创业梦想加入这家创业企业,“因为公司有很优秀的团队和技术积累,我觉得应该买潜力股”,彼时的选择现在看来,正与她日后转型VC投资早期/成长期企业的道路暗合。

创业企业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各种技术、销售、财务、人事管理上的阵痛,需要不断自我检讨,外部学习,调整适应。“我非常感谢我的第一位老板,是他挖掘了我的潜力。刚毕业时我希望成为技术高手,但公司发展给了我机会经历和体会企业发展中遭遇的各方面问题。”朱菁曾经多年负责公司运营管理,分管的范围大到全年的经营计划、销售指标分配、架构重组,小到日常的商务谈判、财务管控,都要负责。虽然从事的是管理工作,但是“我需要并非常喜欢和销售打交道,”朱菁说,“它们是企业的神经末梢。”

转型VC的想法也是从工作中产生的。“公司前后经历过四轮融资,从美元到人民币,从大型国企到政府投资机构。”朱菁还曾参与公司上市筹备,亲历从信心满满到上市折戟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当时只是经历,现在却常常反思。”经历一个企业从创业,到高速发展,再到走下坡路,使朱菁对“周期”二字有了切肤的认识,帮助她用更长期的眼光看待创业企业的发展。“如果说经营管理经历培养了我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力,那么资本层面的工作则使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团队属性和股权结构的重要性”。

转行VC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朱菁在第一家公司一干就是9年,因为具备十足的工作经验和冷静的投资状态,渐渐地,已经有基金公司开始“盯上”朱菁。

“2010年,我已经在一家大型国企从事投资管理工作,我们当时在本土和海外都有很积极的投资。但在企业里面做投资和在基金里面做投资还是有区别的,企业更多地是考虑自己的业务协同性整合,个人的成就感还比较有限。我也有过机会到另外一家基金工作,但是原来的老板一直挽留我,我便拒绝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拒绝,才让朱菁与汉理资本结缘。

不得不说,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是这个时代的进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菁与汉理资本的缘分始于微博。在加入汉理资本之前,朱菁在微博上关注了汉理资本的“大当家的”钱学锋。她注意到汉理资本在招聘新人,用朱菁自己的话说,“始终按捺不住要从企业出来到投资机构工作的冲动”,于是在微博上向钱学锋毛遂自荐,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就这样在微博上相遇了。

虽已记不清当时与钱学锋在微博上交流的具体内容,但朱菁说:“通过这次交流,我感觉兴趣和企业阶段的积累得以很好融合,国企严格的投资管理流程完全可以满足机构的技术要求。”2011年年中,朱菁以投资副总监的身份加入汉理资本,成为汉理资本招进来的第一个有企业背景的员工。在此之前,汉理资本招的新人要么来自其他基金,要么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的人。

在外人看来,加入汉理资本应该是让朱菁感到很兴奋的事情,但她偏偏是一个情绪平稳的人。“当时没有特别的想法说我终于转行了,从一个常规的想法来讲反倒是觉得有点冒险,因为我当时是在一家央企工作。但因为自己喜欢投资,所以就来试一试吧。”朱菁这样回忆,她说什么事情都有得有失。

不过,对于汉理资本给出的职位,朱菁非常有信心。“我觉得起点不算高,凭借我以前多家的企业投资和管理经验,应该可以驾驭。汉理资本在投资界有很好的品牌,所以我过来的时候还是蛮期待的。”

就这样,朱菁亲手为自己定制了汉理资本这家投资机构的嫁衣,出于她的背景,主要负责TMT领域。

厚积薄发

2012年4月,汉理资本宣布投资某新媒体公司。汉理资本从国内知名的财务顾问转型基金投资,之前都以与其他知名基金联合投资为主,这是汉理资本首次独立投资,也是汉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单便是由朱菁来主导,这也是她加入汉理资本以后的头一单。但是朱菁的汉理“第一单”进行得并不是那么顺利。当时有一家商业模式接近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遭遇否决,对朱菁这个项目的融资造成的一定的影响,“融资的时候大家对公司的业务比较看好,对团队也看好,但是对这样的公司模式是不是能够上市有疑问,当时有几家大的公司看过了也都上会了,但是最终没有投。”

此时,朱菁沉着冷静的一面开始发挥作用。即便大基金都已经打了退堂鼓,但是朱菁认为公司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甚至经过这段波折更深地认识到创始人性格中坚韧的一面。这个判断也得到了钱学锋的认同,他们决定独立进行投资。

投资顺利完成了,但服务才刚刚开始。朱菁主导的团队帮助公司做了一系列的“整理”:

第一把火――重组。“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出于税务上的考虑,公司有8家关联公司在做同样的业务,我们投资它、包括企业融资都是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上市。当时我们就帮助它把这8家公司进行了重组,并给这家公司安排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我们的主导下进行了重组。”因为有财务顾问的背景,汉理在这方面已然轻车熟路。

第二把火――收购。当时,朱菁主导的团队帮助公司收购了广电领域的一家软件公司,“公司是在数字电视的平台上做广告的,很多投资人质疑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平台不是它所有的,都是广电公司的。当时不单单是投资人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考虑的上市阻碍也在于此:公司赖以生计的平台不是自己的,公司的业务持续性因而受到质疑。”

这是朱菁的团队决定帮助这家新媒体公司收购软件公司的主要原因。“这次收购帮助公司解决了两个问题,首先解决了平台的持续性问题;其次,公司的创始人也不满足于仅仅做广告,收购这样一家公司,公司开始做电视平台的增值服务,给公司的业务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

在朱菁的主导下,帮助这家新媒体公司做完重组和收购以后,汉理又帮助公司进行了一轮融资――旧貌换了新颜的公司赢得了国内最大的投资公司深创投的青睐。2012年8月,汉理资本完成投资仅仅4个月,深创投总部便过会同意了对这家新媒体公司的投资,公司的估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回首自己加入汉理的第一个、也是汉理第一个独立投资的项目,朱菁说:“这证明了我的工作能力,对于我和汉理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现在给这个项目打分为时尚早,但我希望它给我们的LP带来很好的回报。”

感恩汉理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朱菁始终强调感恩汉理。

汉理资本的团队目前有三个合伙人:钱学锋、张巍和朱菁;中层设有投资总监;之后一层是投资经理和分析师,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国知名院校的MBA和国内别家基金公司挖过来的实力干将。

“我们的团队很给力,很团结。”提到团队,朱菁说很感恩遇到这样的集体。

朱菁向本刊记者介绍,虽然汉理资本的规模不大,但是看的领域并不局限,这就要求团队要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团队的结构非常好,一半的同事来自北美知名院校MBA,一半的同事拥有本地的投资机构或行业经验。“两种风格互相渗透,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但这也要求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来糅合。“同事们很团结,这是我最感安慰的地方。”汉理对投资人才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有灵敏的嗅觉,又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几乎每个新人入职后都要有相当时间的磨合期”。

如今,朱菁在汉理也算是“身经百战”。在回答“是否会因事业影响生活”这个问题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不会,反而事业对生活有帮助。因为这个行业让我感受到激情,创业者们大多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鼓舞。”生活中总会遇到磕磕碰碰,“创业者们的精神感染着我,那点儿小挫折算得了什么呢。”她想不起来自己曾经遇到过什么沟沟坎坎,个人情绪也很少有大的起伏。她只是说:“人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然后想办法解决就好了,这才是创业者的精神。”

无须赘述,她很享受现在汉理做投资的过程。

《投资与合作》:您之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经说女性在投资上有一些性别优势,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朱菁:主要就是交流方面吧。在我所做的案子里面,跟创始人的交流都非常顺畅,我觉得这是女性独有的亲和力,这可能应该算是一种优势。我来汉理这么长时间发现,虽然我们的基金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我们的团队跟企业创始人的关系在与他们打交道的机构投资人中是最亲近的。

《投资与合作》:您在投资的过程中,团队内部一定也遇到过分歧,一般是怎么解决的?

朱菁:分歧经常有。我举一个例子吧,我们在电商很热的时候,看过一个项目。在做尽调之前,大家对这个领域都比较感兴趣,包括做了一些外部研究,所有评论基本上都是向好的。但是尽调以后,我发现公司本身在经营上还是有不少的问题,与我原来的预期有不小的距离。

在这个时侯,我们的团队在投资上就出现了分歧。当时有人认为,这些问题是暂时的,方向是好的,应该坚持投。但我觉得尽调的结论已经了原来投资的理由,所以建议不投。

最终很感谢钱总采纳了我的意见,没有投资这个项目。过了一年,这个项目确实表现得没有原来预期的好。当然,我的意见是对是错,还有待于今后的时间来考验。

钱总大小事情都会找我和张巍充分地发表意见。有分歧是正常的,没分歧就危险了。一般都是在分歧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投资与合作》:我看到您的介绍,您在汉理主要负责TMT领域的投资,您是出于个人经验,还是对这个行业比较看好,为什么?

朱菁:两方面的原因都有。我之前一直在软件行业工作,相对来讲我在我们基金内部可能更有优势一些。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的机会太大了,TMT概念很广,不但包括电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2O这些热点,大量的传统企业,包括IT行业自身,都将受到技术发展的颠覆和重塑。我相信投资人不管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选择对的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投资与合作》:除了新媒体以外,您还参与了哪些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项目?

朱菁:主要还是集中在TMT领域。包括从事电商代运营的宝尊电商、移动支付品牌百付天下、新三板上的MCU设计公司晟矽微电等。

《投资与合作》:您会在这个行业一直做下去吗?

朱菁:会的,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有句话说“投资应该是人生的最后一份职业。”

上一篇:向缔造者致敬 下一篇:可贵的“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