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10-09 03:50:29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就业环境始终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随着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但就业供求却存在严重缺口,导致了中国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固然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就业压力和思想负担,为此,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思想现状分析应该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党的十报告在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方面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其中着重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确保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理性面对就业竞争压力并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思想观念,加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必要也重要。围绕“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并从正面对其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进行指导,使其在择业和就业中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为其人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一)经济环境主导下的就业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属于地区性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引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即使危机爆发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其余波依旧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环境,国内经济运行仍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而目前短期内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尚未能完全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局。在这种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下,市场难以有效提供充足稳定的就业岗位,导致就业供求出现严重缺口,难以满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二)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

自我国高校实施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网络数据统计,过去五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3140万,基本保持每年20~30万人的增长趋势。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至2012年五年共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显然,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未能顺利就业。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如果再加上往年的未就业毕业生数量,那么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相当巨大,由此产生的就业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三)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均衡

就业结构不平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企业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对称,大部分专业的就业需求早已达到饱和状态,而罔顾实际情况的扩招必然导致这种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此外,就业结构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区域性选择上,即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就业吸引力严重失衡。这种地域性就业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果是求业者相对集中,增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致使出现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现状

(一)存在消极的就业观

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当前存在的客观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有一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就业思想观念。这类学生奉信“毕业等于失业”,普遍表现为对前途感到迷茫和缺乏自信。同时,具有消极就业观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大众化”和“就业民工化”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不愿从事所谓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低的职业。

(二)带有功利的择业观

职业的价值取向是衡量大学生就业思想健康状态的标准之一。受市场经济效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影响,有一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是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心态。具体表现在以追求最大的物质财富为目的,择业上倾向于能带来高薪酬、高福利、高地位、高声望的职业。在区域选择上,带有功利性的大学生往往首选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不愿意奉献于西部、乡村和基层。

(三)表现出脆弱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接触社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在进入新的环境时难以避免出现心理困惑和就业焦虑。此外,他人或自我施加过高的就业期望以及社会残酷的就业现实也给大学生增加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当现实无法满足理想需求,或在求职中屡次失败,便会加大大学生的就业挫败感,并产生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渐渐陷入悲观情绪。这种脆弱的就业心理素质在极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过程的指导作用

(一)引导大学生理性认清和积极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思想中消极思想和悲观的情绪很大程度来自于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务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从正面理性认清和积极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要让学生明确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即经济环境的萧条只是短暂的阶段性现象,国家和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应当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合理的择业方向。务必根据自身条件和结合客观环境科学合理的选择职业,要抛开传统“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就业观念。在现代社会,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分工化,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不应停留在高薪酬、高福利、高地位、高声望等过高的就业期望,要放低姿态,秉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处处皆可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积极就业心态。

(三)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就业过程出现的心理问题成为其职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必须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来扫清障碍。在就业前培养学生必要的自我调适能力和乐观心态,使其在面对就业挫折能积极面对并自我激励;在学生就业遭受挫败时,提供及时的疏导,缓解其就业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惑。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至少在就业时减少败于自我的风险。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就业压力和思想困惑。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设,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构基础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军作用。并借助现代信息资源,围绕新形势把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云春,卢中原,韩俊,张军扩.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3年展望[N].中国经济时报,2012-10-29.

[2]许长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3):48-49.

[3]杨金荣.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

上一篇:从《游园不值》谈宋代说理诗 下一篇:中职生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与英语学业成就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