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好印度,何妨多从“虚”处着手等

时间:2022-10-09 03:37:40

中国与印度:竞争与合作同时拉幕

在欧美经济界话语中,中印并称为亚洲经济双引擎是去年的事情。过去几个月里,中印比较研究成为全球经济界的时尚。

近来,印度政府颁布了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引起人们对国际资本下个热点的猜想:印度会不会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对手?

据印度负责工商业的部长表示,在印投资的外商至少有77%获利。他表示外国投资在印度的驱动力和在中国不同。印度是靠国内市场,而中国是靠山门市场。他指出,印度最大的优势是广阔的人力资源,有4亿年龄在15岁到35岁之间的人群。他还指出,印度2005年经济已处在起飞阶段,正变得更加全球化,更加自由化。在过去十几年间,印度贸易股票已经从17%增长到32%。

美国、印度和中国目前分列国际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前三位的国家。中印竞争与合作状况将极大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印度总理辛格表示,印中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卡纳塔克邦希望加强同中国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方面的合作,也愿意开拓农业、矿业等新合作领域。据估测,中印自由贸易协议若达成,便将造就一个拥有2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努 尔)

亚洲:救河豚就是救自己?

4月22日为联合国“地球日”,联合国指亚洲面对严峻的饮用水危机,7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20亿人缺乏卫生设备,每日约3000名5岁以下儿童因喝下不洁饮用水和卫生恶劣死亡。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表示,亚洲的饮用水危机已令区内一半人口缺乏卫生设备,1/5的人口缺乏安全的饮用水。此外,世卫组织总干事李钟郁称,全球很多地区缺乏清洁饮用水,随之而来的腹泻症疫潮已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并估计全球每周有3万人因此而死亡,当中大部分为儿童。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表示,受河水污染和堤坝工程影响,生活在亚洲多条河流的河豚正临绝种的威胁。河豚是河水水质的关键指标。在中国长江、东南亚河流、印度恒河和印度河中的河豚都面临绝种的威胁。长江的河豚目前只剩下13条。WWF指出,拯救河豚的方法同时也适用于帮助河流沿岸数以百万计的亚洲居民。

交好印度,何妨多从“虚”处着手

应印度总理辛格的邀请,总理4月9日下午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早在今年“两会”上,总理在回答中印关系时,借用了印度古籍《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以此表示两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共谋发展。

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印边事冲突,国人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印度的了解并不是太充分,近期所谓“龙象之争”的议论,也更多聚焦于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竞争力的比较。其实,印度有更多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印度的精神生活。

印度是笃信宗教的国度,传统文化主要载体是宗教社团和信教民众。自1991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社会各阶层发生巨大变迁,但其传统文化仍有巨大影响。

印度教发展至今4000年。在此熏陶下,印度人形成了独特的国民观念:鄙视物质享乐,崇尚精神追求;强调履行社会职责,顺从等级制度等。因此,许多大人物虽然社会地位很高,仍然藐视物质,把精神追求置于最高位置。去过尼赫鲁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发现,诸多印度学者物质条件贫乏之极,但著作和论文却都有着国际影响和上乘规范。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种民族性格有助社会和谐,不会过度争夺生存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压制消费,导致市场不旺。2000年,肯德基宣布退出印度市场,麦当劳也只在印度开了20几家,由此可见该国传统文明和精神生活之强悍。

中国人无论如何不可低估印度的发展潜力。尤其在宗教精神、思想文化层面,应与之有充分的交流学习,这才是两国交好的长久之道――别忘了,中国最强盛的唐宋年间,大量第一流知识分子都谦虚地以“天竺”为师!

(于几希)

上一篇:转基因水稻非法商业化 下一篇:布局中国:中央政府须更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