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创新思维,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09 03:26:44

激活创新思维,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

陶行知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潜能。可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情景,营造民主氛围

陶行知在《教育宣言》一文中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如我在教学生朗读《草原》一课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搭设平台,展开想像翅膀

陶行知在《教育宣言》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搭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发挥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完《七颗钻石》一课后,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放飞自己的想像,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得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描述一下梦中的情景。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她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请描述一下上帝的心理活动。

学生有的这样写:姑娘梦见自己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对她说:“难得你这份孝心,我可以给你一罐水,但你要好好地用这罐水。”还有的学生这样写:当小姑娘夜里出门为母亲找水时,上帝在空中默默地注视着她,心想:“这孩子真有孝心,我该帮帮她。如果她能经受住我的考验的话,我要给她一个惊喜。”于是,趁小姑娘睡着后,上帝手一指,小姑娘的水罐里立刻有了水。如此,学生想象的翅膀慢慢地扇动起来,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思维

陶行知在《教育宣言》一文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并且巧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预习时,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的问题可真多:“谁有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在哪里?” “怎么才能得到七颗钻石?” “为什么是七颗钻石,不是八颗、九颗呢?” “七颗钻石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接着,让学生学习课文,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角色表演,体验创新乐趣

《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模仿性强,他们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更善于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语言,体会创新的乐趣。

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我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角色去朗读课文,使他们在朗读中深刻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忍让,以此让他们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同时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现代教学发展需要,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搭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平台,激活创新思维,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下一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初探